小朋友在成长过程中,总有那么一段时间,唯我独尊,嫉妒心非常强烈,总要自己是最好的,看不得或是听不得父母或是老师说别的孩子好,这段时间有长有短,像我家宝儿,只是在三岁以前有这种嫉妒心,不愿意父母夸奖别的孩子,或者说是对别的小朋友更加关注;有的小朋友则时间长一点,像我家小贝,一直到现在,她还时不时地会为父母夸了别的孩子而哭闹—-哪怕那个孩子就是她的哥哥!
幼儿的嫉妒心只是因为“盲人摸象”似的“自我中心”、
其实宝贝妈咪觉得,孩子有一点嫉妒心很正常,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每个小朋友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是从“以自我为中心”开始的。习惯于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问题,也理所应当地觉得自己看到的就是别人看到的,所以“我是好孩子”,做父母的当然只能看到“我”的好,就像我们以前读过的“盲人摸象”,每个人都只相信从自己的角度看到的那部分是对的,所以父母的眼睛关注到别的孩子时,看到别的孩子的优点时,小朋友无所适从,其实从孩子的角度来说,他们并没有错,她们真的觉得自己是最好的而已,是家长错了,当小朋友无法说服家长时,就开始发脾气,哭闹。当然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学龄前的幼儿身上。
学龄儿童的嫉妒心常常因为自己“力所不能及”
可是这并不说明长大的孩子就没有这种嫉妒心,学龄儿童已经开始进入小社会,他们逐渐理解了自己不可能是全优少年,总有别的孩子在某些方面超过自己,这个时候的小朋友不是不愿意承认别的孩子的好,而是不愿意承认自己的“不好”,很多力所不能及的情况,会造成小朋友的烦躁心理,继而演变成“我不愿意他比我好”,这就是孩子的嫉妒心。
孩子的嫉妒部分原因是期待父母的认同
不管是幼儿还是学龄儿童,在他们这个年纪,最期待的是父母与老师的认同感,在美国,老师对孩子的鼓励要远比父母做得好,所以宝贝妈咪觉得,面对孩子的小小“嫉妒心”,不妨不要上升到“这是个坏毛病”的角度,因为一味地批评与压制最终要么会让孩子干脆丧失了自信,畏缩不前;要么变本加厉。
觉得这个“别人家的孩子”太讨厌了。而如果做父母的能够理解孩子的嫉妒,保护小朋友力争上游的积极态度,肯定孩子做出的努力,让他们相信父母心里自己的孩子永远是最优秀的,小朋友内心的不平与嫉妒不仅会被抚平,反而会转变成小朋友上进的动力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