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手账支持下,
绘本资源在区域活动中的运用
【摘要】
随着课程游戏化的不断深入,幼儿一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区域活动在材料的提供、内容的实施上有着更高的要求,而绘本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其多元教育知识和价值能拓展区域活动的思路。本文以绘本《晚安,大猩猩》为例,借助阅读手账引导幼儿自主理解绘本内容,以手账的方式表征记录,充份挖掘绘本资源并整合,支持幼儿对他们热衷的学习问题在区域活动中做深入研究,促进幼儿深度学习。
【关键词】
绘本资源、区域活动、阅读手账
研究表明:人的主要阅读能力是在3-8岁形成的。幼儿园的孩子正处在阅读的良好时期,而绘本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丰富多彩的题材,给阅读者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欣赏和强烈的情感共鸣。然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网络的高速发展、短视频的风靡、快节奏的阅览让我们长期浸泡在“短平快”的低密度碎片化信息中,思考力成了时代的稀缺品,注意力涣散成了时代的病症,也同样影响到了幼儿,导致他们阅读习惯的难以养成,阅读思考能力的倒退。在幼儿园中绘本一般只出现于语言区、阅读角,幼儿往往只会走马观花的一“翻”,不能深入了解绘本蕴含的价值资源,很多时候都是老师自上而下的视角在主导,因此我尝试借助阅读手账,基于儿童视角,充份挖掘绘本资源,并整合室内室外的区域活动,以绘本课程《晚安,大猩猩》为例,探索绘本资源在区域活动中的拓展与运用。
近年网络上“手账”流行了起来,它有着规划、记忆、复盘等方面的意义。指在记事本上用文字、图画来记录阅读过程的一种阅读方式,可以贴图、画图、粘贴、文字等形式记录。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阅读手账以图画为主要记录方式。
手账的记录不是幼儿随意的绘画,应提前设计好适合本班幼儿认知水平和发展能力的表格图示并且不止一种,可以结合幼儿能力发展的前、中、后期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提供不同的图示表格,组成一本阅读手账。手账中的表格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让幼儿在记录时能有回忆路径和思维过程,比如说在幼儿能力的前期,还没有阅读手账记录经验时候,我们可以提供手账中的绘本价值资源分析表,以双圈图的形式提示幼儿所阅读绘本中自己所喜欢的画面或者情节,不需要逻辑性和时间线;而在幼儿能力的中期,已有相应的记录经验,可以提供阅读手账记录表,以气泡图和流程图的方式呈现,气泡图中帮助幼儿梳理绘本中的各个角色,三步流程图帮助幼儿梳理绘本故事情节的开始-高潮-结局,需要幼儿一定的逻辑性和遵循故事发展的时间线;在幼儿能力的后期,提供评价记录表,在结合前两个表格分析记录的基础上,对这本绘本、自己的能力表现进行评估,有助于幼儿的梳理、反思与总结。
需要注意的是,阅读手账的记录不应关注在幼儿画的像不像、好不好上,而是在幼儿是否能借助手账梳理故事情节,挖掘绘本教育元素,因此幼儿的记录对于不会画的角色、情节等都可以引导幼儿用自己熟悉的或者自创的符号、形状、线条等进行记录,避免本末倒置,给绘画能力不强的幼儿带来负担。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的普及为教师带来了更多地教育资源,比如说小红书中很多的绘本故事推荐、视频APP上有声绘本共读、喜马拉雅等广播APP中的听故事等,在此基础上,教师更应为幼儿挑选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兴趣点、主题活动开展的趣味绘本资源,适合不同幼儿能力发展的各层次绘本,让幼儿体会到阅读的快乐。
如《晚安,大猩猩》这本绘本来源于幼儿共享资源,小朋友们结合主题“可爱的动物”从家里带来了很多关于动物的绘本投入到阅读区进行共享阅读,这本绘本没有很多文字,故事情节靠有趣地画面来展现,适合未识字幼儿阅读。画面中还有很多彩蛋和细节,比如说把绘本的封底和封面打开就能看见封面中的大猩猩是在对着谁做“嘘”的动作、乔治床头柜上的照片是两人和猩猩的合照等,细节满满,趣味多多,幼儿每一次阅读都能看到不同的画面细节,带来不同的阅读体验。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确定好绘本的各类选材之后,我们也要对绘本进行价值分析(雷达图),从角色、内容、画面、意义等全方面解析,教师才能真正“吃透”这本绘本,从而确定其在区域活动中的拓展内容与运用价值,从点到面,真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发展。
(如下图1)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对绘本价值分析是以教师视角为主,需要的是教师能做到对这本绘本“心里有数”,但是在实际开展过程中,我们还是要从下而上,将视角还给幼儿,发现幼儿能在自己能力水平基础上对这本绘本做出怎样的价值分析?他们发现了什么角色、什么内容可以拓展到哪一类的区域活动中去,这时候就可以借助阅读手账引导幼儿去自己挖掘,自己探究。
如在《晚安大猩猩》中,幼儿通过记录阅读手账整理出了故事中有6个小动物,分别对应了6个钥匙,琪琪小朋友说“你看,每个钥匙的颜色还是不一样的”,丽丽小朋友说:“我知道,笼子的颜色也是不一样的,可以对应不一样的动物”赫赫小朋友说“那我们也可以在建构区搭绘本中的动物园,我们要搭小朋友可以进去参观的动物园”;依依小朋友对绘本中各种动物非常感兴趣,于是她在阅读手账里记录了每个动物不同的特征。
20世纪七十年代,美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鲁纳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出了“支架式教学”概念,其认为教师应首先在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学习目标之间,建立一种帮助学生理解的支架。阅读手账也是支架的一种,其目的是为了引导幼儿更好地分析所阅读的绘本,不再是“走马观花”;更好地利用绘本资源,不再是“坐井观天”。而每个区域中环境的建构、材料的提供都可以结合绘本中的故事情境、角色、内容来开展,不再局限于固定的现象。
在以《晚安大猩猩》开展的区域活动中,我们将整个班级的环境往动物园上构建,将每个班级进行的每个区域分别用故事中的6个小动物元素进行结合,沉浸式体验绘本情境。而结合之前小朋友们记录的阅读手账和分析,我们在益智区开展了不同颜色门、钥匙、和动物的三维匹配游戏,通过自制的转盘来进行开锁游戏;在建构区中,利用纸砖、木质积木、废旧材料等进行乔治动物园的搭建,并且“动物园”是小朋友们可以进去参观的;美工区中进行了轻黏土动物的制作;科学区中提供了动物科普卡,有对不同动物特点、习性的认知和探究等,小朋友们可以围绕自己的阅读手账,对自己感兴趣的学习问题进行深入的学习。
《评估指南》中指出“幼儿园应建立常态化的自我评估机制,促进教职工主动参与,通过集体诊断,反思自身教育行为,提出改进措施。任何一项教育活动都需要进行价值判断,通过评价的导向、诊断、调整、激励等功能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在每一次以绘本资源开展的区域活动结束后,教师自身要针对区域活动的开展情况,包括材料的提供、内容的选择、幼儿游戏时的状态等方面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发现不足之处。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针对幼儿的阅读手账进行评估,可以是一个幼儿的横向评估,即从开学到结束,对这个幼儿阅读手账的记录情况、绘本资源分析能力进行量化评估;也可以是多个幼儿的纵向评估,即不同幼儿不同时期的阅读手账记录情况,以此来有针对性的提高区域活动开展的质量。
如我班在借助阅读手账,探索绘本资源在区域活动中的拓展与运用时,设计了评估量表,以分数的形式让老师能直观了解到幼儿阅读手账记录的水平和绘本资源分析能力,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
综上所述,借助阅读手账,可以更好地引导幼儿结合绘本资源开展各类区域活动。不仅有助于提高幼儿的阅读素养以及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还可以在科学支架中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丰富幼儿的阅读体验,帮助幼儿积累知识、提升技能。阅读手账只是手段,幼儿的自主学习才是最终目的。作为新时代幼儿教师,在革新自身教育观念的同时,更应立足于儿童视角,真正做到以幼儿为本,促进幼儿深度学习。
点击右侧图片链接
获取比赛详情
投稿日期:
2023.8.1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