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说:“儿童的认知发展在其不断地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获得。”环境是孩子的第三位老师,对孩子的影响不可低估,幼儿园环境更是被作为一种鲜活的课程和教育的载体,成为幼儿学习的有效途径和重要的教育方式。为了给孩子们创设一个更加温馨舒适、充满童趣、寓教于乐的生活、游戏和学习环境,不断提升教师环境创设的能力,无锡市钱桥中心幼儿园于11月16日下午开展了班级环境创设观摩评比活动。
在儿童的世界里
我们努力成为一名追随者
追随孩子的目光
追随孩子的喜好
追随孩子探索的脚步
然后和孩子一起
创造着、体验着、成长着
下面请跟随小编的脚步
一起来看看
各班的“小天地”
……
幼儿园里美不胜收的“小天地”,都是教师们的心血。在环创过程中,各班教师精心构思,围绕“一班一特色”展开奇思妙想,并合理利用废旧物品将其变废为宝,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环境有声
教育无声
丰富多变的区域环境可以对幼儿起到积极的心理暗示作用,本次观摩评比中,很多班级的区域能充分利用每个角落让其变成操作平台,梳理每面墙壁变成经验传递,展示每个空间变成游戏场地,让班级孩子们能充分体验到区域游戏的情境化游戏乐趣。
“区”伴童年
“域”见美好
“小角落,大自然”,各班教师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挖掘身边的废旧材料,从季节性、童趣性、参与性等特点出发,创设出饲养区、种植区、种子培育区、水培区等,有的班还附以相对应的观察记录。富有童趣的自然角为孩子们提供了触摸、观察、探索、管理的机会,让孩子们进一步亲近大自然,养成爱劳动、善观察的好习惯。
小小一隅
智慧无限
各班教师带着欣赏与学习的心态走进每个班级,边观摩边学习,在互相交流中吸纳着各自的优点,在碰撞中思考着自己在班级环创中的不足,思考着如何让班级环境助推幼儿的发展。
观摩学习
倍速成长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要求是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比如软绵绵的材料符合小班幼儿需要安全感、爱操作的特点(如提供娃娃)。
小班老师们利用亲子作品和照片装饰墙面,凸显了孩子们的主体地位,生动地再现了师幼之间近距离“对话”。
中班老师们结合主题,让孩子们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现主题活动过程中的事物,更好地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做到“玩中学,学中玩”。
大班老师则通过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满足幼儿探索事物的愿望,还利用收集来的材料大胆展示孩子的作品,使孩子们的逻辑思维在玩中得到更大的拓展。
一点一滴皆用心,一角一落皆教育。本次班级环境创设观摩评比活动,不仅展示了钱幼各班教师的巧手和智慧,更新了教师环境创设理念,提升了环创技能和品位,加深了教师对班级环创与幼儿发展价值的认识,更促进了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同时也让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姿态浸润孩子们多彩的童心。
观摩评比不是目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才是关键,色彩的简约、美观,材料的原始重用,区域的灵活隔断、动静分离,光线的充足可视,使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孩子们游戏、生活的小乐园。
每一个班级
都是一个有趣的灵魂
每一面墙
都是会说话的环境
每一个角落
都是灵动的风景
每一幅作品
都是爱与创作的结晶
以初心勾勒,让匠心施彩
用精心跟进,携爱心前行
为儿童的世界,创设美好的环境
钱幼的老师们,一直在努力……
供稿:无锡市钱桥中心幼儿园 王晓娟
转发 点赞 关注
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