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你插队,我才是第一个
在我们班里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一说到排队,大家都想争第一,而且每次都是这几个孩子你推我,我推你,站不到第一的小朋友还会哭鼻子,闹情绪。这不,当我告诉小朋友“到教室外面排队了”,这句话就像是混乱的导火线。
你为什么想站第一个
你为什么要插队呢?
我想要站在第一个。
为什么呢?
第一个好!
孩子们都说第一名好,为了更好地了解他们对于第一名的看法,我对他们进行了小小的采访。
什么时候要得到第一名呢?
为什么你想得到第一名呢?
我们也在反思
在平时活动中,为了让孩子积极地参与,我们经常会以用表扬或者奖励第一名的方式鼓励他们,对于最后一名的孩子虽说也会鼓励,但也会传达最后一名不太好的信息,导致不管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孩子们都会向我们告状说哪个小朋友又是最后一名,甚至会用言语攻击最后一名的小朋友。
于是我们就幼儿在集体中”争第一”的行为展开研究,和孩子们一起探寻出适宜的教学策略,让”第一”积极地影响幼儿的生活学习。
如何正确看待”第一”
爱争第一的积极意义
感受自己的力量,建立起自信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对自己进行评价的,这种评价的依据便是竞争,孩子在不断获胜中积累了自信,为他们今后战胜更大的困难积累了力量和勇气。
更好地认识自己
孩子多和同龄的孩子比较,才知道自己的“真实水平”,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不会自高自大,也不会妄自菲薄。
对“第一”的误解
“第一”是指凡事都优于他人、先于他人,对幼儿来说它具有鼓励性。但是,幼儿的年龄特点也造成了他们对”第一”的误解:在幼儿园集体生活中,他们排队要第一,玩玩具要第一,吃饭要第一……为了”争第一”,会出现争抢、打闹、不遵守幼儿园常规等现象。
颜颜是我们班一个自尊心非常强的小男孩,他最喜欢美术活动,也很有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刚开学时,他经常因为自己不小心画错了或者自己不满意而大哭、大喊,甚至崩溃到趴在桌上或蹲在地上。在分发各类材料时,他也常常因为自己暂时没有而暴走,会突然哭喊着跑出去。
在多次活动中,我们都发现颜颜在面对挫折和失败时总是不堪一击,只会大哭大闹或发脾气,甚至很长时间都难以摆脱受挫的阴影和打击。
你为什么在自己没有做好的时候总会哭呢?
因为我看别的小朋友都做好了,我没做好,不开心。
我觉得你已经完成得很棒了,只是颜色搭配注意一下,不用太多黑色,换一种颜色会更好。你觉得呢?
但是我就是很难受。
为什么呢?因为做出了和你自己想得不一样是吗?
对,我想做得比他们都好看!
中班幼儿,正是道德观念与情感萌发的关键期。幼儿有好强的上进心,愿意在竞争中向好,是好事。但自尊水平过高,则会影响幼儿的心理调整及行为,尤其是表扬别的孩子时,幼儿表现出受挫心态,不利于幼儿发展。
正确面对失败
建立规则意识
小孩子都喜欢争强好胜,有时为了赢得比赛,常常会破坏规则。此时是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的好机会,我们要让孩子知道比起争得第一,尊重规则更重要,若孩子破坏规则,就应该严肃地告诉他输掉了比赛。
孩子“输了”后,要让孩子看到积极的一面
幼儿的认知有限,短时间内让孩子明白输赢意味着什么,并不是容易的事情,这需要孩子慢慢地消化,不要着急,也不需要给他讲太多的大道理,他听不进去,也理解不了。
若孩子因为输掉比赛而哭闹,我们要给孩子发泄情绪的机会,这是一种挫折体验,对他的成长来说弥足珍贵,另外,我们也要让孩子看到积极的一面,让他知道自己不是那么糟糕,比如,孩子不是跑得最快的,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你的积木搭得很好啊!”
孩子有竞争意识是好事,但在追求赢的同时,也要让孩子输得起,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才是真正的强者。为了调整他们的心态,我给孩子们阅读这本《不是第一名也没关系》的绘本。
不要因为不是第一名难过悲伤,
不要因为不是第一名垂头丧气,
不要因为不是第一名就觉得自己很渺小,
小到小伙伴都找不着。
小朋友们如果来起哄,
你也用不着气恼——
不用扮作狮子嗷嗷叫,
不用装成恐龙呜呜叫,
也用气得发抖也别打架,
也不用流着眼泪躲起来。
在这个世界上,
即使不能成为学习第一名,
也还有机会成为其他方面的第一名:
和小朋友们和睦相处的第一名!
待人热情的第一名!
会讲笑话的第一名!
这些第一名也都很光荣。
还有在小朋友中最受欢迎的第一名!
哇,这可真荣幸!
有的孩子之前常常听到的批评较多,但听完这本绘本故事后,他们发现原来自己也可以是第一名,原来不仅仅只有做好小椅子才是第一名,原来不是画画画得好才是第一名。
之后,我也经常给孩子们冠以不同的第一名,于是他们把自己好的地方做更好,不好的也努力做到,因为他们知道还有努力第一名,即使有的事情没有完成好也一样优秀。
孩子们的转变!
为了防止矫枉过正,
我也经常与孩子们一起进行竞技比赛,
感受自豪感和成就感,
在竞争的同时,
培养自信心和自尊心。
对孩子的教育应树立这样一种指导思想:正当竞争,发挥能力的竞争,就是一种美德。品德培养不应独立于创造力培养之外。公平竞争、按劳取酬,既是美德,又是一种优秀素质,是一种智慧和能力。我们应该让孩子在这样的努力进取中,德、能同步提高。
供稿:淮安市香溢花城幼儿园 蒋宇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