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我们大3班“猫空书店”里最不缺的就是各种图书,作为一个拥有幼儿园图书数量最多的班级,孩子们是不是都喜爱阅读呢?其实并不然,一大半的孩子经常拿起一本书,还没翻看几页,就着急地再换一本,接着再翻几页又失去了兴趣。如何切实地提高班级幼儿的阅读兴趣,对此我们也感到迷茫。
“如果孩子对图书的内容都不了解、不熟悉,又怎么会有想要主动阅读的愿望?”一次教研活动时曹园长的话给了我们启发,是啊,幼儿园的孩子,不管做什么,都跟兴趣有关。于是,我们开始了调整和尝试。
先从睡前故事开始。我们班的孩子爱听故事,因此,每天午睡时,孩子都是听着播放器里我们选择的故事安静入睡的。现在,我们将播放故事改为老师读故事。一开始由我们从“猫空书店”中选择绘本。渐渐地,孩子们一吃过饭就去抢着选好午睡前想要听的绘本故事。
慢慢地,我们欣喜地发现,区域游戏的时候,阅读区里的孩子看书专注了,那些被读过的绘本是他们反复选择阅读的书目。再后来,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书架旁,座位上,走廊里,孩子们三三两两地围在一起,有时候是对书中有趣的画面与同伴进行着讨论,有时候低着头投入地翻看着,就连平时不怎么喜欢阅读的孩子,也常常会出现在这样的场景中。
在我们坚持每天给孩子讲述睡前故事时,偶然的一件事促使我们再次改变了睡前故事的形式。一次,鱼果小朋友捧着《老师,我为什么要上学》的绘本走到我们面前说:“老师,这个故事我也会讲了。”既然孩子会讲,能不能将睡前故事的讲述机会给予孩子呢?就这样,鱼果成了班级里第一个“睡前故事讲述员”,当天午睡时,他学着老师的模样,捧着绘本边走边讲,尽管第一次讲述他的声音不够响亮,有些地方讲得断断续续,但他讲述后小有成就的样子,让我们看到一个孩子因完成一项有趣的任务而变得闪闪发亮。
本以为鱼果的讲述会带动班级其他孩子的讲述热情,结果却和我们预想的不一样,接下来主动讲故事的孩子一直都是那几个,其他孩子仿佛一点行动的意思也没有。这样的状况着实让我们有些着急,但是我们仍然在等待着,等着等着,就等到一个时机。
那天,正好没有孩子报名讲述,韵霖坐在座位旁,正在翻看《老鼠娶新娘》的绘本,我们尝试地问:“你愿意把这个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一听吗?”韵霖说:“那我试试吧!我得先找个安静的地方练习练习。”要知道,韵霖是一个语言表达能力不错,但平时却不爱在集体面前展现自己的女孩子,她的爽快应允出乎了我们的预料。在她讲述过后我们才得知,原来这个故事她已经练习好几遍了,只是一直不敢主动和老师说。
韵霖的事情让我们开始思考,怎样帮助班级中那些跃跃欲试却又缺乏胆量的孩子再向前迈进一步?《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法》一书中提到:鼓励孩子进步的方法有很多,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对孩子所做的每一点努力都做出相应的回应;即使事情再小,也要做出相应的回应。
于是,我们在集体面前肯定了韵霖的认真与努力。及时的表扬与回应带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加入到睡前故事讲述的队伍中来。
孩子们商量并自制了睡前故事“预约表”,只要有意愿讲述故事,都可以自主进行预约。他们讲述的故事除了老师读过的绘本以外,有的还特地带来了在家里读过的绘本,俊豪、浚浚、若伊几个小朋友还从“猫空书店”借阅绘本回家进行练习,再来讲述。
在创设“猫空书店”主题餐厅区域环境时,我们固有地认为只要多摆放一些图书,孩子置身其中,就能引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其实大部分图书只是充当着摆设的作用,并没有与孩子产生真实的链接。当我们尝试着改变睡前故事的形式,我们的“读”,让孩子与书产生了关联,促使他们主动寻找、阅读;当孩子有讲述故事的兴趣与愿望时,我们又及时抓住契机,把睡前故事的讲述当成一项有趣的“工作”交给孩子做,完成“工作”后的成就感推动越来越多的孩子参与其中。于是,我们教室里丰富的藏书与孩子之间产生了更深的链接,阅读,便成了日常生活中最自然、最美好的事情。
2021
撰文:孟雪 董叶琳
审稿:邹君
排版:若水
照片提供:中心园大3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