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收录于话题 #二十四节气#幼儿园 本文摘录自《节气山林:幼儿园二十四节气课程的云谷实践》序言二——《献给一群挂灯者》,作者是杭州的自然教育实践者沈家智老师,也是云谷幼儿园的朋友。 后台可投稿 在这篇文章里,沈老师对自然深刻的洞见、温柔的文笔,让人感动。他从时间、自然、传承三个纬度解释了云谷幼儿园节气山林课程的内容——什么是时间?时间有形状吗?人如何爱自然?二十四节气里要传承什么? 当我们教孩子念诵“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时,不要忘了,二十四节气不是停在纸上的文字,它是时间留在自然里的象,是生活、文明本身。 作者:沈家智 自然教育专家 自然工作室“春日山房”创始人 著有《笔落草木生》《节气家书》 我认识蔡老师的辰光,她正带着一群老师创建云谷幼儿园。幼儿园毗邻马家坞,背靠桃源岭,沿山林步道可通往北高峰、美女峰、灵峰和杭州市植物园,坐拥整片山林的自然资源,是西湖群山里的一处静谧桃源。他们很会取名字,把这个小小的山谷叫 “精灵谷”,里面住着一群小精灵,就是蔡老师爱护着的小小谷粒。 一群爱孩子的老师,一群天真烂漫的娃娃,在精灵谷里遇见天地、遇见光阴、遇见生命与文明。五年了,一日日坚持下来,不容易。他们把这些美好的遇见用时间串联起来,结集成了一本书,叫《节气山林》。这些孩子是幸福的,等他们长大了,再回望童年,谁说雁过长空没有痕迹,此书可证。 可证的童年,多么美好。 2018年,我花了一整年的时间给我的学生写过一本书,叫《节气家书》。时隔五年,又见另一群人为孩子写下《节气山林》,心有欢喜。这本书在我看来,最主要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时间,自然,传承。 时间 通过二十四节气,老师们告诉了孩子,什么是时间。中国人一直很重视时间,古人编 《春秋》,每个季节的第一个月,纵是无事可记,也会写一句〝春正月“夏四月”“秋七月”“冬十月”。比如鲁隐公元年,正月初一日起始,史官便庄重地记下了一句纪月一—“元年春王正月”,以示节令已流转于斯,天下皆春也。 我喜欢古人庄重的样子,他们认真地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这些仪式感让今日变得与昨日不同,也让下一个日子变得让人期待。 那什么是“时”?在甲骨文里,“时”字由两部分组成,上面是“止”字,“止”是象形文字,指的是脚趾,有脚步的意思;下面是 “日”,表示太阳。古人造字形象,只看这个甲骨文,不用多说一句话,我们就知晓时间在古人心中的本来样子。 时间是什么呢?它是太阳的脚步。这脚步走过街市,走过花丛,走过江河大漠,也走过老妪的双鬓与老翁的额头。因它走过,人间留下了日夜,也留下了四时。农夫抬头看看天,又低头看看脚下的稻田,该怎样珍惜这勿匆而非又匆匆而去的岁月?不过是让自己的脚步跟上太阳的脚步,无失其时而已。 也因太阳走过,大地上便留下了光与阴,这是时间留在自然里的象。我们形容时间,常说白云苍狗、沧海一粟、日月如梭、光阴荏苒,讲的都是自然里的象。 时间有形状吗?似乎没有,但我们能在天地间时时看见它的样子。阳光落在禾本科植物的芒刺上,落在天子设立的圭臬上,落在书院一隅的滴漏上,落在开了又落的花朵上,就有了声香色味,可以让孩子欣赏、触摸、品尝。还有日晷、黄火,都是时间在自然里留下的痕迹。 在精灵谷里,小小谷粒不仅能看见自然,还可以看见时间,看见活色生香的二十四节气,这是多么美好的教育。 ●云谷幼儿园的冬天 自然 对于自然,我们高谈阔论了太多的保护,却很少问问自己,我们是否真的爱它并享受着它?爱自然的人一定也是爱生活的。苏东坡发配岭南,写过一篇《记岭南行》,里面有这样的句子: “岭南人,当有愧于竹。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爨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一日不可无此君也耶!” 几行字,将竹子的用处写尽了,世人爱东坡,大多也是因为他是一个爱生活的人,他的世界里不只有知识,还有万物、有苍生。在这段话里,他用了晋代王子猷爱竹的典故。 王子猷就是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是高士。在东坡、郑燮之前,数他最爱竹子。王子猷曾在朋友的空宅借住,一住下来就让人去院子里种竹。人们问他:“暂住而已,何必这样麻烦呢?。”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魏晋的士子多么旷达——我们在这世间也是暂住的——此身如寄,却依旧爱着这世间的每一株草木、每一个日夜、每一个身边的人。我是愿学王子猷的,生活有冷有暖,皆可为诗。 对自然而言,四季走过,该开的花都开了,该落的叶子也都落尽,天地依旧是天地,变化的是我们这些恓惶的寄客。大自然也许不需要保护的口号,但需要我们用真实的行动去爱护它,因为我们想在这里住得久一些,住得舒适一些,不要住得像孤家寡人,让邻居居无定所、渐次灭绝。 五胡十六国时期,前凉出了一个暴君叫张天锡,对百姓横征暴敛,搞得怨声载道。当时的少府长史纪端上表骂他,说他只顾竭泽而渔,而不问鱼之有无: “造父之御,不尽其马;虞舜之治,不穷其人。故造父无失御,虞舜无失人。” 这个道理很浅显,就是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不要把苍生看得太不重要,要控制自己的欲望,要给别人留下活路。推之自然,我们不能把世间万物看得不重要,假如林子里没有了鸟声,该多寂寥。 春天过去了,我很想念它,可又有夏天能够期盼——这就是我们生活的样子,总能在结尾处生出新的希望。我们陪孩子在自然里走,不就是想让他们得到这种希望的力量吗?小小谷粒得到了吗?应该得到了。 ●云谷幼儿园的春天 传承 除了自然,我们能交给孩子的,还有文明。自然是天地交给我们的,它由天地之间的所有生灵共享;而文明是祖先交给我们的,只属于人类,它是从远古传下的火种。 我们读书,就要以自己的一束薪,来续先人传下的火种。我经常给孩子们讲流沙河的一个故事,他小时候读书,正值山河破碎,一群孩子坐在泥巴茅草盖的教室里,国学老师刘兰坡先生手持一炷香,快步走上讲合,微一鞠躬,对孩子们轻声说: “我燃香而来,望诸君努力。” 刘兰坡何许人,我不知也,不过落拓一书生,籍籍无名。后来,经过半生磨难,流沙河也开始用笔来传授文化,他说: “我要用自己的一盆火,来回报先生的一炷香。” 蔡老师和她的老师们在这个小小的精灵谷里陪着孩子们读天地自然、读阴阳节气、读古人的诗歌与现代的科技,亦不过是燃香而来,期盼诸君中亦有燃香者。薪不尽,火不灭,文明才有希望。 我甚至认为,好的教育工作者做的事情比燃香更光明,他们是点灯者,那是大先生们干的事。 郑愁子有两句诗,出自他的《野店》: “是谁传下这诗人的行业 黄昏里挂起一益灯” 挂灯者岂止诗人,还应该有一位又一位先生,他们不仅在为家国培养人才,也在为文明保存种子。此业甚大,而着力处甚微,我们应当向这些孜孜不辍的老师致敬。 沈家智 癸卯年秋分于春日山房 ●杭州自然教育工作室——春日山房的节气生活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儿House -=||=-收藏赞 (0) × 请关注公众号,发送"解锁码"获取验证码 解锁阅读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