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期间吃是个大问题,不是担心宝宝吃不好,而是担心宝宝吃的乱:
嘴里的零食还没吃完,手上的零食包装已经拆开一半了;
小宝宝一哭,家里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就追着喂零食来哄;
给水不喝,一给饮料就咕嘟咕嘟不停;
……
过年期间宝宝饮食要注意什么?
平时睡觉就是有点风吹草动都会醒的娃,一到春节,亲朋好友频频登门、烟花爆竹声声响起,可怎么睡呀?
1.早入睡,保持平时作息
建议父母不要因为节日而打乱宝宝正常的作息时间。
如果安排了在家中聚餐、有打麻将打扑克等活动,或者有客人来访拜年,父母要事先给宝宝准备一个适宜睡眠的好环境。如果宝宝有睡前小习惯,比如讲故事、或唱摇篮曲,家长也要“一切照旧”。在晚上8-9点时,大多数人都已经吃完晚饭,正在聊天中,外面会相对安静,比较容易哄睡。到了午夜12点烟花爆竹响起的时候,宝宝早就处于深睡眠中,不容易被吵醒。
2.给予宝宝安全感
对于认床的宝宝,可以在宝宝身边放上他熟悉的东西(例如:布偶、安抚巾、安抚奶嘴),或者是睡在熟悉的睡袋。
当然,最重要的安全感来源还是妈妈。妈妈可以在12点临近,大家扎堆放烟花前守在宝宝身边,拉着他的小手,或者用手轻轻捂住他的小耳朵。
如果发现宝宝有醒转迹象的时候,及时抱起他,熟悉的、温暖的怀抱能让宝宝更安心。如果宝宝已经要开始哭泣了,要及时喂奶。
注意事项
床垫过软、床上有多余的物品、给宝宝睡松软的大枕头都是不安全的,如果带宝宝回老家过年,最好带上宝宝的睡袋。另外还要防范坠床的风险,没有床护栏的话,就用椅子、茶几之类的挡一下。
1.避免不必要的接触。
小宝宝总是因为太可爱而吸引来大家的宠爱,比如捏捏脸、举高高、亲亲等等,但是这样的接触对小宝宝是不好的哦。
● 小宝宝的免疫力较低,又喜欢吃手手。而大人身上会带有一些细菌,尤其是口腔,所以要避免大人对孩子亲亲脸、摸小手,避免“病从口入”。
● 小宝宝也是非常脆弱的,过度的摇晃是很危险的,所以在大人对宝宝举高高,抱着转圈圈等较大的动作的时候应该阻止。
● 捏脸很可能导致宝宝的腮腺管受伤,因此遇到捏捏脸的要求,妈妈要委婉拒绝哦。
2.春节期间,带宝宝外出游玩,要时刻关注宝宝动向,避免宝宝走丢。用推车出门时,一定要系好安全带,注意宝宝的脚是否有垂到地上,睡觉姿势是否正确,避免意外发生。
3.放假这几天,小区的健身器材、儿童区,肯定算是遛娃的好地方。如果有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家长要注意避免小朋友之间因为好奇和热情交换口罩!小朋友到处乱摸乱碰,因此回到家之后,要及时洗手清洁。
4.宝宝都喜欢看烟花,但是烟花有一定危险性。6岁以下宝宝不适合接触烟花爆竹,观看烟花时,要选择安全合适的位置,避免被烟花烫伤。
我们不仅要陪宝宝过一个开心年,更重要的是过一个健康年。
带娃过年其实不但是个体力活,还是一个技术活,无论是回家团聚,还是计划出游,准备好吃穿住行,还要考虑孩子的适应性和年后返学等问题,很多家长可能已经感到焦虑了。
一、孩子不愿意喊人怎么办?
一家团聚和走亲戚是过年期间尤为重要的日程,亲情的链接、故土的回归总能给在外漂泊的人温暖。
但对于一些高度敏感特质或者是本来对于接触新鲜事物、陌生人就比较谨慎的孩子,突然见到很多人热情的朝自己笑,或者被要求喊各类从未喊过的称呼时其实还是蛮不舒服的体验,有的孩子可能直接哇哇大哭,有的孩子可能表现得很退缩、直接躲到大人身后,还有的孩子可能直接就逃跑了……
在这些情况下,我们最需要做的是了解自己孩子的特性,尊重他们的感受,合理调整自己对待孩子喊人的期待,并帮助孩子做一些提前性的准备。
1. 提前性的告知即将进行的活动和需要见到的人
让孩子了解日程安排,提前性的告知第二天即将进行的活动,可能会见到很多亲戚,或者提前性的通过绘本、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了解过年的氛围,让孩子有一个心理准备。
此外,也需要告知见面的亲戚孩子的特点,请对方理解,给孩子时间适应;如果孩子表现出抗拒和恐惧,需要尽可能的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情绪,不要强迫孩子,更不要嘲笑孩子,跟随孩子的步伐,对于孩子增加的需求和粘人的表现也予以接纳,给予多一些的陪伴和安抚,虽然喊人是一种人际礼仪,但如若强加于孩子,那可能适得其反,造成孩子对于社交上的不良体验,那就本末倒置了。
2. 了解孩子的敏感性,避免引起过度不适的活动
有些孩子对于新环境或者陌生人的退缩也可能是因为其敏感性所致,比如平时对声音表现得比较敏感的孩子,可能容易对说话大声的人、太嘈杂的环境或者放鞭炮表现出惊吓和紧张,需要尽量适当回避。
比如告知亲戚朋友孩子对声音敏感,所以太大声、太吵会让他不舒服;陪伴孩子在距离远一点的地方观看放鞭炮和烟花;准备一个安静、独立的房间,如果孩子表现出特别的排斥需要及时的顺应他的要求进行回避,安抚孩子的情绪,有些孩子对舞狮、面具或某些图像会表现出特别的害怕,也需要留意。
如果孩子无端哭闹、烦躁时需要特别关注周围的环境,尽可能寻找引起孩子不适的原因,然后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接受。
二、如何应对如厕问题的再现
如果孩子在过年期间刚好在如厕训练的过程中,环境的改变会有可能引起如厕过程的“折返”。
有些孩子可能本来已经能够告知爸爸妈妈要上厕所或者能自己脱裤子去厕所,但是到了新环境,却又再次出现了尿湿裤子、排便困难等的表现,这可能和很多因素有关,包括排便环境、饮食变化、作息变化以及一些情绪因素等。
如果孩子只是偶尔1-2次尿湿,那我们需要理解变化给孩子带来的影响,不要太过于焦虑,淡定地给孩子更换裤子,避免在如厕过程和孩子起冲突,避免催促,更不要因为孩子尿裤子而责骂和恐吓,在孩子成功如厕时给予及时肯定。
如果孩子一天内多次尿湿裤子,那不妨先暂停如厕训练,待生活恢复日常后再行训练;如果孩子排便困难,一方面需要留意孩子是不是因为排便的环境有些让孩子不适的地方,有些孩子对于厕所的光线、气味、坐便器等会挑剔而出现不愿排便,可以留意参考。
另一方面则还要注意是否是因为饮食改变而造成,需要增加食物中的膳食纤维,如杂粮饭、全麦面包、绿叶蔬菜、胡萝卜、红薯和水果类等,同时也要多喝水。
如果是准备给孩子进行如厕训练则在过年期间建议稍微延迟,因为生活中的变化太多会使如厕训练更加困难,增加初期训练失败的几率。
三、如何避免孩子吃错东西
丰富各样的食物在过年期间是必备的,而也是由于食物的丰富性增加,进食的安全问题就更要考虑。
我个人建议妈们需要告知亲戚朋友在喂孩子吃东西之前最好是询问一下自己,对于语言理解能力较好的孩子,可以告诉孩子在接受别人的食物时礼貌地道谢但要询问爸爸妈妈之后再吃,尤其是家里有5岁以内的孩子以及容易过敏的孩子。
进食安全在此也要着重说明:
1.5岁以下的孩子,为了减少噎塞风险,不应给予小的、圆的、硬质食物,如热狗、坚果、整粒的葡萄、葡萄干、生胡萝卜、爆米花和圆的糖果。
2.孩子吃东西时一定要有人监护,不要在斜椅、走动或跑动过程中吃东西;也尽量不要在坐车时吃东西。
3.对于容易过敏的孩子尽可能吃曾经进食过没有过敏表现的食物,对于不明确食材的食物更需要慎重。
4.同时还需要注意食源性感染的问题,不要吃生的(未经巴氏消毒)奶或果汁;生的或不全熟的鸡蛋或含生鸡蛋的食物;生的或未煮熟的肉类、家禽、鱼或贝类/甲壳类;生芽苗菜等。
5.此外还需要注意尽量不要改变孩子的进食习惯,不要因为过年给孩子看电视吃饭、追着喂饭、玩着玩具吃饭,而是鼓励孩子尽可能和大人一起吃饭,并且鼓励孩子按照原有的进食习惯吃饭。
对于过年后需要入园或入学的孩子,务必要提前性的做好返校准备,尤其是之前曾经出现过不愿上学的孩子,在经历了过年期间丰富、无拘无束的活动之后容易再次出现不愿上学。
一方面可以根据孩子返校的时间提前至少3-5天结束过年期间的活动,给孩子一个调整的过程,把时间逐渐调回上学的作息,尤其是入睡和起床的时间,同时在白天给孩子安排一些作业或较为安静的活动时间,以便让孩子调整日间的注意力和脑力活动。
此外,可以用日历或贴纸计数等形象的方式告知孩子返校的时间,而不要只是口头表达还有几天就要上学了,因为孩子的时间观念尚未形成,对于时间的认知会很模糊,所以并不一定能够完全理解天数的概念,而可能并未起到提前性告知的作用。
过年是合家欢乐的时刻,上面罗列的这些问题,只是供大家想做预见性准备时参考,希望大家不要对未知产生太多的焦虑和担心。
最后,祝愿宝宝和家长们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