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奇台农场幼儿园开展“等一朵花开”幼小衔接活动,通过专家讲座、互动分享等形式,帮助家长科学化解入学焦虑,促进家园校协同合作。五家渠第五中学教师从学科角度剖析幼小差异,教研主任代冰雪介绍园内衔接工作,助力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湖沿幼儿园联合奇台县第七幼儿园开展“传承兵团精神·兵地融合手拉手”活动,通过参观108团史馆,让孩子们感受兵团历史与文化,促进兵地交流。三十里大墩幼儿园开启“小手拉大手,安全伴我行”活动月,民警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讲解交通安全知识,构建三位一体安全防护网络。三所幼儿园通过特色活动,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筑牢根基。(160字)

【摘要】水木幼儿园2024-2025学年招生启动,秉承"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的蒙氏教育理念,为1.5-6岁儿童提供亲子早教、半日托及全日托服务。园所拥有专业教师团队,创设尊重儿童自由的成长环境,开设蒙氏工作、五大领域课程、体能训练及自然游学等特色活动,注重生活教育与社会实践。现推出新生礼包(含床上用品、非洲鼓课程等)及老带新优惠,每周五开放半日体验。十年教育沉淀,致力于培养独立自信的完整儿童,打造融合温暖与探索的童年乐园。(咨询电话:023-86910092)

金色未来幼儿园举办“数学王者争霸超级辩论赛”,通过幼儿思维数学竞赛和趣味辩论活动,激发孩子的逻辑思维与表达能力。活动现场,孩子们或敏捷口算,或凝神思考,展现出数学学习的多样性与乐趣。辩论环节围绕“晴天vs雨天”“当大人vs小朋友”等童趣辩题展开,正反双方据理力争,配合默契,在语言交锋中锻炼思辨能力。活动不仅通过颁奖仪式肯定孩子们的成长,更以科学幼小衔接形式,培养幼儿观察、倾听与快速反应能力,让数学与逻辑的魅力在游戏中自然渗透。精彩视频可通过公众号“金色未来国际幼儿园”观看。

幼儿园故事比赛选书困扰众多家长,孩子记不住台词、情节平淡、主题不当等问题频发。本文针对3-6岁幼儿分龄推荐比赛用书:小班适合《小马过河》等简单有趣、互动性强的绘本;中班推荐《哭鼻子的灰小狼》等情节跌宕、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作品;大班可选择《狐狸莫莫的肥皂泡》等蕴含哲理与科学元素的深度故事。每阶段附备赛技巧,如小班用动作辅助表达、大班添加互动提问等,帮助孩子从胆怯讲述蜕变为故事小明星。文末提供留言互动与赠礼活动。

金缨第一幼儿园以《保育教育质量发展评估指南》为指导,开展教师公开课展示研讨活动,旨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科学保教水平。活动中,刘苗、高慧霞等16位教师精心设计课程,涵盖科学、数学、健康等多领域,通过多媒体、情境创设等激发幼儿兴趣,引导他们在实践中探索。课后通过评课议课,教师们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实现教评一体化。此次活动不仅为教师搭建了成长平台,更促进了教学理念的践行与幼儿全面发展。幼儿园将持续深化教研,助力教师与幼儿共同成长。

磁灶小金星幼儿园以“爱心教育,开蒙养正”为理念,近期开展了教师公开课活动,旨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学相长。活动涵盖大班数学《认识半点》、小班语言《报纸上的洞洞》等多样化课程,通过观摩研讨与经验分享,激发教育智慧。园所强调以《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为指导,夯实教学质量,为幼儿提供优质教育。同时,2025年春季招生启动,面向2-6岁幼儿开放托班至大班名额,欢迎家长咨询。教育之路任重道远,幼儿园将持续助力教师成长,为幼教事业注入活力。(160字)

4月14日,晋江市磁灶镇扬美中心幼儿园中一班开展“与数相遇”家长进课堂活动,邀请谢子妍妈妈带来《5的合成与分解》趣味数学课。活动通过情景导入、农场游戏和涂气球等实践操作,让孩子们在轻松氛围中掌握数的概念。家长助教活动有效整合家校资源,既巩固数学知识,又让孩子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实现寓教于乐。活动在欢声笑语中圆满结束,展现了家园共育对幼儿成长的重要作用。(160字)

香港教育体系以其开放灵活的学制和多元升学路径,为不同背景的孩子提供了丰富的成长选择。从幼儿园阶段的全英文浸润和“玩中学”理念,到中小学阶段免除中考压力的课题式学习,再到DSE考试“一考通吃”全球高校的优势,香港教育既扎根中华文化,又连接世界舞台。港漂家庭可通过语言培训、课外活动和社区资源快速融入,而本地家庭则更注重实践能力和社交圈层培养。无论是免费公立教育托底,还是国际名校直通,香港教育的立交桥模式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在多元环境中探索未来可能。

《小绿丫广播站》2025年第7期以“幼小衔接”为核心主题,通过三场专题广播传递科学育儿理念。4月7日大一班以《"幼"见花开 "巧"衔接》探讨幼儿身心准备,建议家长通过运动、社交和好奇心培养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4月9日中一班《衔一种习惯 接一缕成长》分析幼儿园与小学在环境、教学、行为规范等六方面差异,提出心理指导、习惯培养等具体策略;4月11日小一班《衔接得宜 成长有章》从身心、生活、社会、学习四方面解读入学准备要点。节目强调幼小衔接是家、园、校三方协同的系统工程,呼吁以发展的眼光陪伴孩子自然过渡,将知识储备转化为习惯养成与能力培养,为幼儿搭建平稳成长的桥梁。

3月27日,《人民日报》以天津市静海区模范幼儿园为例,探讨科学幼小衔接问题。文章指出,当前公办幼儿园普遍采用“寓教于乐”方式培养幼儿综合能力,但部分民办机构和培训机构仍存在超前教学现象。专家强调,“抢跑式领先”可能损害儿童身心健康和学习兴趣,建议尊重认知发展规律,通过游戏化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文章呼吁幼儿园与小学“双向奔赴”,开展联合教研活动,小学低年级课程应注重生活化、游戏化。教育部表示将持续加强专业指导、科学宣传和规范监管,推动幼小衔接平稳过渡。(16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