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看到孩子
到走近孩子
-来自吴艳老师的教育随笔-
吴艳老师
为期四天的观察落下了帷幕,四天的时间里,通过对孩子的观察让我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在5月22日这天,孙园长带领我们几个老师观察滚筒区,她告诉我们没有要求,随便观察。这让我感到很迷茫,于是刚到滚筒区,我第一个想法就是我一定要找个能在滚筒上来回走的孩子,我必须看到他在滚筒上的成功。于是我开始寻找我的“目标”最后锁定了一个小男孩——宇航。对他进行了接近一个小时的观察,观察期间我很认真,一直举着手机对他拍摄,时不时的在笔记本上记录。于是在观察后的研讨环节,我所分享的仅仅是他尝试爬上滚筒九次,期间站在滚筒上走了两三步的游戏过程。
我的观察很有目的性,我就想看他在滚筒上是如何挑战成功的。也因为是初探,我看到的内容比较散点、概括、笼统,对于儿童评价部分我只是停留在自己主观意识下,欠缺客观全面的分析评价。
于是老师们开始对我的观察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建议我在第二天观察的时候可以观察宇航是怎样站到这个滚筒上的,站上去之后又走了几步?幼儿行为分析还需要提升。
因此,在第二天我依然在观察宇航,心里还祈祷着他一定要玩滚筒,于是怀着比较忐忑的心我开始对宇航小朋友进行观察。
这次仔细观察了宇航上滚筒的姿势,他是先是右腿跪在滚筒上,然后左腿踩在滚筒上,接着右腿也踩在滚筒上,双手支撑着身体慢慢的从滚筒上站起来,能站在滚筒上连续走四五步了,相比较昨天而言他进步了。但是这次我发现了个问题,当我把手机对准这个宇航时,每次站上滚筒上他的眼睛总会看向我。我在想是不是因为我用手机拍他,他感觉到我在关注他,所以他才会一直在尝试站在滚筒上走呢?带着这个疑问,我决定明天全程跟拍他,看看是不是因为我的关注才让他一直与滚筒互动。
时间转眼来到了第三天。从看到他那一刻起,我一直在跟拍他,甚至喝水的时候也跟在他后面,我得让他知道我一直都在关注他。刚开始的时候宇航在滚筒上行走只持续了2分钟,可是不到一会他就去别的地方了。一会玩滑梯,一会在垫子上跳,一会在滑梯下面游戏。在接近20分钟的时间里他都没有去玩滚筒,期间我太想去问问他为什么不去玩滚筒了,太希望他能重新站上滚筒,但是我一直忍着,没有上前打扰他,而是拿着手机满院子追他。终于20分钟后我看到宇航开始玩滚筒了,只不过他是和两个小朋友跨坐在滚筒上合作玩的,我期待看到他站在滚筒上的时刻也出现了,只不过这一次是三个小朋友一起站在滚筒上的。
这一次的观察我又有了新的发现,宇航这个小朋友在想加入别人的游戏时,小朋友都拒绝了他。刚开始有个小女生用垫子和长木板做了一个简易的滑梯,宇航也想体验一下。这个小女生却直接拒绝他的加入,说:“这是我做的‘滑梯’不让你玩。”宇航没有说话只是笑了笑,一直在旁边默默地等待。
当小女生看到他没走,直接转身离去。宇航这才从上面的垫子滑下来,可以看到他很开心。
当宇航从“滑梯”上面滑下来后转身去找那个女生并对她道了歉。我很意外,也有一丝心疼。
这时他走到滑梯下面去加入别人“开宇宙飞船”的游戏中,小朋友以他个子高的原因拒绝了他的加入。
甚至在最后玩滚筒的时候,站在滚筒上的小男孩在和其他人商量要不要让宇航加入他们的游戏。
通过今天的观察,我看到了宇航不一样的地方。虽然小朋友拒绝他游戏即使别人拒绝他也能很平静地接受。但是我也很疑惑,为什么小朋友都不愿意让宇航加入呢?也有点心疼这个男孩子,他没有破坏别人的游戏,只是静静的在边上看着,为什么不想让他参与呢?
带着第三天的疑问又来到了第四天,这一次我不再举着手机全程跟拍他了,而是找个小角落“隐身”观察他,这一次看看没有我的高度关注,他还会和滚筒互动吗?在这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宇航基本上都在与滚筒做游戏。看来和我的关注度关系也不是很大嘛!是他自己感兴趣才会一直和滚筒互动。
宇航玩的不亦说乎。这一次他还顺利的参与到了别的小朋友的游戏里。是昨天拒绝他玩滑梯的小女生发起的“老师”游戏,这一次小朋友们都很欢迎宇航加入到他们的游戏中来。
今天的宇航基本上都在和小朋友们一起游戏,从他脸上的笑容看出来他很开心。突然觉得昨天的我下意识认为被拒绝的宇航会有一些委屈感,而主动拒绝的孩子则过于自我或是强势。每次看到这种情况我总是忍不住想要引导拒绝行为发生,安抚被拒绝的孩子。似乎这就是最好的引导,也是对被拒绝者(弱势的一方)最好的帮助。我们成人视角下对于拒绝行为的偏见理解其实也会影响我们如何看待孩子的拒绝行为。幼儿在游戏中,也常会出现幼儿间的拒绝性行为,而教师作为幼儿阶段孩子的重要影响人之一,各面对交往总拒绝与被拒绝的行为,需要针对不同幼儿的发展特点及规律,给予每一位幼儿被尊重与发展的机会,既需要帮助不受欢迎的幼儿更好的融入同伴群体,也需要引导经常性拒绝他人的幼儿懂得合作与分享的重要性。
在这四天的观察中虽然我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进行拍摄,并做出观察分析,但是更多看到的是幼儿的“高光时刻”,内心会产生激动、惊讶的“哇时刻”游戏瞬间,缺少对日常普遍游戏的关注。这次的自主游戏我仅仅是观察者,由于是其他班级的幼儿,我没有在观察后及时的去与幼儿交流,也没有后续的游戏支持。
如何通过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感受内心的需求,通过对幼儿游戏行为与语言的分析,真正走进儿童的内心,发现真实的儿童,发现幼儿学习的生发点,寻找如何促进与支持幼儿的游戏中的学习与成长,这是我需要提升的地方。今后的我要不断学习,逐步提升自身专业素质,真正学会观察幼儿、支持幼儿、助力幼儿的点滴进步与成长。
供稿:吴 艳
编辑:丁倩玉
审核:孙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