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蚂蚁
一场惊喜,一场发现
一场不经意的发现
一群微不足道的生命
唤起了孩子内心强烈的探究热情
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
编织出了一帧帧天真烂漫的探寻画面
构筑了一个关于“我和蚂蚁”的故事
·········
蚂蚁
你好呀!
课程起源
kechengqiyuan
“哇,张老师,你快来看,这里有好多蚂蚁呀,它们好像在搬食物”。小朋友们不约而同凑了过去。这群小小的蚂蚁瞬间吸引了他们的所有注意。
沿着这个轨迹,找寻着,探索着……
我也发现一只小蚂蚁,它还背了东西。
蚂蚁在缝里,这里有好多只。
啊!蚂蚁来了,会不会咬我们啊!
你们看!它们好像在搬我们早上吃的红枣糕。
是的是的。
它们肯定是要搬回家。
一场关于“蚂蚁”的探险开始了!
初探蚂蚁
我们的讨论:
我们知道的
叶坷锐:它喜欢香香的东西。
王嘉聿:蚂蚁是黑黑的。
张惟新:不对,蚂蚁还有红色。
陈茗雅:蚂蚁喜欢躲在树叶底下。
李文喆:蚂蚁喜欢在洞里,有时会出来玩,还喜欢到不同的地方去。
我还想知道
# SUMMARY
为什么蚂蚁们总是排着队走路?
# SUMMARY
它们排队也是男小朋友一排女小朋友一排吗?
# SUMMARY
蚂蚁们要把食物搬到哪里去呀?它的家是什么样子的?
# SUMMARY
小蚂蚁是谁生的?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小蚂蚁?
面对这么多的“为什么”,我们有哪些办法来解决呢?
我回家问下我爸爸妈妈,他们是大人,肯定知道。
我可以问我姐姐,她上小学了。
我在抖音上看到过蚂蚁的视频,我回家再看一下。
我家里有关于蚂蚁的绘本,我回家看一下。
我们可以把蚂蚁抓过来观察一下。
我们跟着蚂蚁就知道它们的家在哪里了!
和爸爸妈妈一起了解
我和妈妈翻阅了有关蚂蚁的绘本故事,原来蚂蚁是昆虫,它的身体分为头胸腹,还有一对触角和6条腿。
2021
? summer
爸爸和我一起看了关于蚂蚁的纪录片,原来蚂蚁家族分工明确,有兵蚁、工蚁、雄蚁和蚁后。
蚂蚁是怎么样来的!
有一些问题是小朋友们非常想亲自寻找答案并验证的,于是我们开展了新一轮的行动……
走进蚂蚁
蚂蚁的家在哪里
可能在泥土的下面
也许在墙角里
墙角都是水泥,这么硬,小蚂蚁是怎么住进去的?
小蚂蚁是从哪里爬出来的?
它的家在哪里?
小蚂蚁最爱的食物是什么?
……
2021
6.21
带着更多的疑问,我们制作了调查表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答案。
|#|
小朋友们都知道了,原来蚂蚁的家在深深的地下。为了直观的观察蚂蚁,我们买来了“蚂蚁宫殿”,这样就能看到蚂蚁的家和蚂蚁是怎么样生活了。
饲养蚂蚁
咦!蚂蚁躲在洞里,不肯出来怎么办?
蚂蚁都去哪里了,我昨天还看到这里有好多的。
我看看是不是躲在我们植物架子下面了。
我有办法
蚂蚁喜欢吃甜甜的东西!你看,你看,蚂蚁来了!
可是,蚂蚁为什么总是排着队走?
面对疑问我们向“百度”寻求答案!
原来蚂蚁爬行会释放出一种只有蚂蚁才能闻到的气味,后面的蚂蚁闻到这种气味会紧紧地跟在前面的蚂蚁,他们一个跟着一个,很自然地就成了一队。
蚂蚁宫殿
观察ing……
SUMMARY
哇!蚂蚁真的在泥土下面挖房间呢!
你看,把泥土往外面搬的是工蚁
为什么蚂蚁挖的这么慢呀!
是不是蚂蚁不够多呀?
是不是蚂蚁不够多,我们再放点蚂蚁进去吧!
第二次引入蚂蚁
蚂蚁们突然都激动了起来,还有好多蚂蚁都死了。
这是为什么呢?
带着疑问,我们再次求助了网络
通过“百度”我们知道原来蚂蚁是靠气味分辨敌友,蚂蚁打架存在两种情况:
1. 为争取食物。
2. 为争夺蚂蚁的卵,充当自己的奴隶。
所以当我们第二次加入蚂蚁后,原来的蚂蚁通过气味分辨到有敌人来了,所以产生了“战争”。
经过一番打斗,
活下来的蚂蚁加快了挖巢的速度,
蚂蚁的地下王国已初现端倪。
实践是一个助力幼儿发展的重要阶梯,幼儿能在实践中自我思考与探索,也能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操作让孩子在实践中发挥自我并展示不一样的体验。
区域渗透
美工区—蚂蚁的地下王国
在了解了蚂蚁地下王国的构造和蚂蚁的分工后,孩子们用粘土、勾线笔等不同形式来表现对蚂蚁的认知。
蚂蚁的样子
蚂蚁爱吃的食物
蚂蚁的地下宫殿
FATHER’S DAY
FATHER’S DAY
建构区—不同材料建蚁穴
2021/5/5
吸 管
插 塑
2021/5/5
彩 泥
积木
阅读区—绘本里的小蚂蚁
科探区—蚂蚁工坊
通过对“蚂蚁工坊”的观察和记录,进一步增强对蚂蚁的认知。
活动收获
从偶然发现神秘客人小蚂蚁
到主动探究蚂蚁的秘密,
从天马行空的猜想到幼儿通过
寻找、观察、记录、游戏、绘本等方式
深入了解蚂蚁的秘密。
我们一路追随幼儿兴趣、
顺应幼儿天性,
让幼儿在探秘中收获,
在收获中成长。
目前,
对于蚂蚁的研究已经
暂时画上了一个句号,
但是幼儿的好奇心和
探究欲望不会止步于此,
相信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
对于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
也多了份兴趣,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期待
小朋友们更多的发现……
图文编辑:小二班
素材来源:幼儿、家长及网络图
审核:园长室
· XIUMIUS ·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