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孙是有着血缘关系、世代传承、命运相继、情感相依的两代人,两者处于生命的两极,祖辈联系过去与历史,孙辈关乎现在与未来,共同串联起一个家庭。常言道“祖孙情,隔代亲”,与父辈相比,祖辈不承担管理孙辈的直接责任,更像是孙辈在家庭中的庇护,对孙辈有天然的宠爱与怜惜,故祖孙之间更容易形成和谐融洽的关系。“君子抱孙不抱子”“含饴弄孙”等描写的就是祖孙之间的亲密关系。古往今来,有不少作品以祖孙为素材,描绘祖孙之间扣人心弦的情感,祖孙关系是文学创作的经典主题之一。
绘本中也有大量描述祖孙关系的作品,相较于传统文学,绘本是一种以儿童为主要对象的一种特殊文学样式,因其教育性、儿童性和趣味性赋予祖孙情别样的表达。因祖孙关系亲疏和成长阶段差异,绘本传达不同的情感。绘本中的祖孙情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孙辈对祖辈的依恋、不解、敬佩和思念;二是祖辈对孙辈的包容、宠爱与期盼;三是亦长亦友、相互理解的祖孙情;四是衍生的情感,主要有祖孙之间的代际传承以及关乎疾病和死亡的深远教育。绘本是主要为儿童创作的文学,能带给儿童积极、有意义的互动效应,故绘本中的情感往往是正向传达,无论故事情节如何起伏,作品最终呈现给读者的是祖孙之间的脉脉温情,是留存在心里的感同身受,亦是延伸至生活中对亲人的真挚爱意。
本文以《让爷爷高兴的12件事》《去采野草莓》《温暖的小河》《大运河送来爷爷的车》等12部祖辈绘本作品为例,分析绘本中的祖孙之情。
一、绘本中孙辈对祖辈的情感
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日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现代儿童绘本的叙事结构的依据在于从儿童视角引发儿童乐趣,让儿童主动接受。大量绘本的叙事角度倾向于从儿童的实际生活出发,以儿童的眼光看待世界。在这一趋势下,绘本较为直接体现儿童的所思所想,细腻地表达情感,这样的情感是直观的、不加修饰的。于是乎,绘本中孙辈对祖辈的感情是强烈的、多层次的、甚至是流动的。
(一)两代之间天然存在——依恋之情
祖辈对孙辈不会有很严格的要求和管束,有较多的时间陪伴孙辈,是孙辈坚实的依靠,故孙辈对祖辈容易产生依恋之情。在绘本作品中,透过两代人的温馨日常呈现孙辈对祖辈的依恋是祖孙情感中最常见的表达。《让爷爷高兴的十二件事》《和奶奶一起散步》《1000之后是什么》中都有祖孙相处的点点滴滴,不难看出孙辈对祖辈的依恋。《艾德琳的小兔兔》中图文叙事的大多数笔墨落在了艾德琳与玩具小兔兔之间,描绘奶奶的图文屈指可数,然后读下来却让人感觉艾德琳对奶奶深切的依恋之情。艾德琳失去小兔兔会觉得很孤单,奶奶的陪伴填补了艾德琳的孤单,而当奶奶离开后,艾德琳与修补过的小兔兔重新熟悉起来。小兔兔是奶奶修补过的,艾德琳将对奶奶的依恋之情转移到小兔兔身上。重新翻开,可以发现,小兔兔也是奶奶送给艾德琳的。艾德琳将小兔兔与奶奶做了联结,而对奶奶的依恋之情倾注在奶奶送给她的小兔兔上。
(二)遥想祖孙幸福生活——思念之情
祖辈的爱与支持是滋养孙辈成长的情感养料,随着孙辈逐渐长大,经历人生的起起落落,无论何时回头看去,总能在这份情感中找到坚定和勇气,支撑孙辈在大千世界中坦然行走。孙辈对祖辈的思念之情在回忆视角的绘本中的体现尤为突出,《温暖的小河》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城市里的游子在闲暇之余来到河边散步,细数童年在乡下爷爷奶奶家生活的点点滴滴,如此畅快、幸福。画面再拉回现实,只身于城市霓虹下的游子愈显寂寞,爷爷奶奶的疼爱与呼唤成为流淌在游子心中温暖的小河,祖辈的照顾使人魂牵梦萦,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令人心向往之,浓浓的思念之情跃然纸上。
二、绘本中祖辈对孙辈的情感
如果说孙辈对祖辈的这些情感是强烈、纯粹与稚嫩的,那么祖辈对孙辈的感情则蕴含更多历经岁月沉淀后宽广与包容的爱。他们带给孩子的不只是生活上的照顾与陪伴,还有一份不同于父母的对孩子的宠爱与包容,更有一种对孩子的浓浓牵挂、寄托与期盼。
(一)宠爱与包容
“宠爱与包容”可以算得上是祖辈对孙辈情感的代名词。不管以前脾气如何,在面对孙辈时,也会更多包容,对他们宠爱有加。《爷爷一定有办法》这本绘本中的爷爷是位慈祥、有智慧并且宠爱孙子的爷爷,他脸上总挂着笑容,永远耐心的替约瑟解决难题。约瑟从小就和爷爷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相信爷爷一定有办法把旧东西变成新的东西。爷爷也真的在孙子一次又一次“爷爷一定有办法”的话语中,努力满足孙子的愿望,从把一块料子缝制成温暖、舒服的毯子,再喀吱喀吱缝进缝出又把旧了的毯子制成了外套、背心、领带、手帕,最后缝成了很小的一粒钮扣。在一次次的裁裁剪剪缝缝补补中,一件件充满爷爷宠爱、包容和温暖的衣物陪伴着约瑟度过了快乐而美好的童年时光。
(二)牵挂与期盼
除了宠爱与包容,作为年长的老人,心中总是对后辈充满了无限的牵挂,放心不下;同时,又有着深深的期盼,盼望自己的孙辈能去更广阔的天地,见见这繁华的大千世界。《大运河送来爷爷的车》就以物传情,通过爷爷红色的自行车,传达出了爷爷对孙子的牵挂、寄托与期盼。这是一本主要依靠文字呈现住北京的爷爷通过船夫们的帮助,把自行车通过京杭大运河送给在杭州上学的孙子飞飞的故事。画面作为辅助,呈现出文字所描述的画面,并突出表现承载着爷爷牵挂与期盼的红色自行车在大运河上的轨迹。这辆红色的自行车,也是全书唯一的一抹红。这辆车一直陪伴着爷爷,让爷爷年轻时可以到处走走逛逛。现在这辆车承载着的是爷爷对飞飞的期望与挂念。全文爷爷与孙子之间没有一句对话,自行车也不会说话,但孙子收到的时候就知道了爷爷的情谊。他骑着爷爷骑过的自行车,揣着爷爷那默默无声的爱和关心,继续热烈地活着、感受和体会这个美好的世界。
这些绘本通过不同的图文叙事方式,巧妙地传递出祖辈对孙辈的陪伴、宠爱,包容,牵挂、寄托、期盼等情感,令人十分触动。
三、绘本中双向奔赴的祖孙情
还有一类情感,是在祖孙的相处过程中,经由互动与交流,不断地了解、关心和支持彼此建立起来的,常常表现为平等友爱、相互信任,是一种相互理解和感悟的体现。
(一)亦长亦友
祖孙之间的相处,不仅是单纯的玩乐和互动,还有精神上的共享和交流,这是祖孙之间亦长亦友的情感。如《姑姑的树》和《1000之后是什么?》这两本绘本中的祖辈和孙辈之间的对话、互动等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情感。《姑姑的树》讲了因家乡遭遇暴风雨,六岁的“我”来到姑姑家暂住后,与姑姑之间发生的故事。但是姑姑其实是小女孩爸爸的姑姑,她很老了,但是仍旧希望我叫她“姑姑”。这可是一位不服老的老太太。在故事中这对祖孙对彼此的称呼也很有意思,并不似传统的祖孙称呼。可以看到,在对话中,小女孩并未称呼姑姑,而是用的“你”,姑姑只在文字叙事中出现。而姑姑对小女孩的称呼则是“小鬼”。并且在这一故事中,“我”和姑姑的相处也是很有意思的,比如因为假牙开的玩笑,姑姑分享自己年轻时的事情,关于姑姑恋情的对话……这些文字表述都表现出了姑姑和小女孩之间那种轻松、平等的氛围,而非我们传统观念中的祖孙互动表现。也正因此,更加表现出了祖孙之间的陪伴与理解。而《1000之后是什么?》虽然一本关于生与死主题的祖孙绘本,但是在绘本前半部分奥托和丽萨的互动确是十分温馨与快乐的,如奥托和丽萨一起在小木屋旁数数,一起打铁皮牛,一起吃饼干,数星星,数数字……在做这些活动时,祖孙俩就像是朋友一般,没有辈分之差,有的只是朋友间在一起的快乐与分享。上述绘本中都让我们看到了不同于传统的祖孙称呼与互动,他们就像是朋友一般相处。但是,看完绘本也会发现,故事中的长辈虽没有说教,但是仍旧通过祖孙间的活动教给了孩子们一些知识、道理,也通过自身生命的消散让孩子们成长。这样亦友亦长的祖孙情谊,又何尝不令人动容。
(二)相互理解
祖孙两辈的成长环境与时代不同,在意识、观念上会有显著差异,渗透于生活的方法面面。纵然截然不同,两代人因血缘和亲情的维系,努力求同存异,最终实现相互理解。《去采野草莓》就呈现了祖孙两代人互相探索实现理解的过程。平日里和妈妈一起生活的小女孩放暑假后去外婆家开启“探险”之旅,当外婆带她去采野草莓时,她不理解外婆,认为这算不上“探险”,之前的翘首以盼转而心灰意冷。上山途中,突发暴雨,外婆撑伞护住外孙女,想尽快抵达山顶采野草莓,可外孙女却享受在风雨中恣意舞蹈,欢呼雀跃。雨过天晴,见到一颗颗鲜红的野草莓,祖孙俩喜笑颜开。在上山采野草莓的过程中,外孙女感受到探险的乐趣,外婆也理解了外孙女心中的“探险”。
四、绘本中延伸的生命教育
在孩子成长道路上,不止有爱、快乐与陪伴,也难免会遇到亲人的离去。孙辈和祖辈两者年龄相差很大,却又容易亲近,然而这样亲密的关系相对而言是短暂的,随着孙辈的长大,祖辈一天天老去,可能面临疾病、最终都会走向生离死别。绘本中也有不少作品关注到祖辈的疾病与死亡,话题虽沉重,但巧妙运用叙事手法,往往通过平凡而温暖的故事,道出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让小读者们学会面对爱与失去,明白生活中家人朋友之间感情的珍贵,更懂得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和身边的人,这些绘本作品中流淌着特别的祖孙情。
(一)哀而不伤的情感表达
绘本是与孩子探讨生命教育的一种相对轻松又有趣的载体,创作者有意削弱疾病和死亡带来的悲伤和恐惧,让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对沉重话题的柔性处理致使情感表达哀而不伤。《我的爷爷不记得了》透过爷爷患病前后与孙子相处的日常,细腻地刻画了小男孩对爷爷患病后的不同感情:茫然、悲伤、无助、接受,悲伤随着情感的流变逐渐淡化。《爷爷有没有穿西装》则选取孩童视角,透过细腻、童真的眼光将孩童对死亡步步深入的理解娓娓道来,从一开始的新奇,到不接受爷爷的离去,感到愤怒、悲痛,最终回归平静。绘本还倾向用隐晦表达来间接传达亲人的离世,如《艾德琳的小兔兔》中昔日奶奶常坐如今却空落落的椅子,《1000之后是什么》里奶奶和孙女守护在旁纯白发光的床,这些都暗示了祖辈的离去,传达出若隐若现的悲伤。
(二)孙辈的反哺之情
陪你长大、伴你变老是祖孙关系的现实写照,祖辈呵护年幼的孙辈,孙辈反哺年老的祖辈,这不仅是祖孙间的关系对调,也是家文化的代际传承。《我的爷爷不记得了》呈现了爷爷患病前后祖孙相处模式差异:患病前爷爷牵着孙子走向小木屋、给孙子讲故事,患病后孙子一人奔向小木屋、想办法给爷爷讲故事,一前一后鲜明对比,直观地展现了孙子对爷爷的关心和照顾。《先左脚,再右脚》也展现了孙子在爷爷患病前后经历了被爷爷照顾到照顾爷爷的变化。在祖辈遭遇变故的过程中,孙辈学会感恩、承担责任、懂得体谅。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在传达祖孙情的绘本中,祖孙之间的情感是丰富饱满的,人物形象是立体的。绘本通过不同的表现与叙事方式将想要传达的情感更加完整的呈现在了读者面前。祖孙情主题的绘本在孩子的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希望本文对于绘本中祖孙情的探析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解读这一类绘本,感悟绘本中的祖孙之情,扩展孩子们对情感的认知,促进孩子们的情感发展。
本文作者:王欣钰、彭炼芯(北京师范大学)
本文发表于《东方娃娃·绘本与教育》2023年09期(有修改)
欢迎各位同仁
积极在此文后留言
关于绘本教学、亲子阅读的任何问题
小编将会筛选更具共性或独特的问题
在后续的推文中进行回答
让我们共同探讨
携手前进!
? end ?
往期精彩
陪你一路成长
绘本教学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