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思中成长读后感
一、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是幼儿园教师的第一要务
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去理解孩子,体会童心,是当好幼儿园教师的第一要务。书中有许多案例都说明了这一点。比如《让你再咬我!》这则案例中的孩子因为口腔溃疡,吃饺子时嘴巴疼而对饺子生气了,说这是饺子咬了她的嘴巴,这正是孩子幼稚可爱的想法。一般的人听到这句话可能会觉得很奇怪,甚至会觉得这是孩子不想吃饭故意捣乱,但是案例中的这位老师却非常细心,她能够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想到孩子这样做肯定是有原因的。经过仔细观察,她发现了孩子口腔溃疡的真相,从而理解了孩子的行为,避免对孩子妄加批评,不仅使孩子的康得到了保障,而且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没有使孩子受到委屈。
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很多言行在大人看来可能是很怪异的,有时甚至会觉得是不可理喻的,但是只要你把自己放在孩子的位置,从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你就会明了一切。这需要教师有耐心,当发现孩子有异常行为时,教师第一反应不应该是生气和责备,而应该是冷静观察和分析。比如在《种子发芽了》这则案例中,孩子“拔苗助长”的行为在大人看来是非常荒唐的,但是这种貌似“荒唐”的行为背后隐藏着孩子的好奇和探究的愿望。幸好案例中的老师能够巧妙地引导孩子,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后果,还帮助孩子认识到了植物生长的客观规律。
书中还有许多短小精悍的案例反映出孩子们非常喜欢与老师亲密接触,但他们常常会为此发生争抢。如争拉老师的手,争站离老师最近的地方,争让老师梳头等。如果老师不理解,可能会埋怨孩子在故意捣乱或不听话。但老师如果能够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那就会是另外一种解决办法,比如在平时的活动中增加一些与孩子身体接触的动作,摸摸孩子的头,拉拉孩子的手,或者用眼神和孩子交流,让孩子感觉到老师是关注他的,老师是喜欢他的。老师时不时地向孩子传递老师爱他的信号,会使孩子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有利于良好的师幼关系的建立。
二、孩子的背后有一个家庭生态系统,家园合作是寻求问题解决的有效途径
孩子是生活在家庭这个生态系统之中的,孩子的行为会受到家庭生活的影响,比如孩子待人接物的态度和举止会受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孩子的情绪状态会受到父母情绪的影响等。所以,不能孤立地看待孩子的某些行为问题。对孩子出现的异常行为,教师不要轻易下结论,要广泛收集信息,深入查找背后的原因,尤其是要和家长沟通,家园合作才能真正解决孩子的问题。
《不愿认错的东东》中写道,东东异常调皮捣蛋,经常恶作剧吓唬别的小朋友,对老师的批评和要求从来都是满不在乎的,可以说这是一个老师眼中的“问题儿童”。但是案例中的老师非常细心,她能够查找到孩子异常行为背后的原因,深信每一个伤害别人的孩子都隐藏了一颗受过伤的心。于是,老师对东东伸出了爱心之手,通过家访了解到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家庭教养方式不一致。通过不断地与家长沟通,以及在幼儿园给予孩子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园所和家庭的教育形成了合力,双管齐下,这个孩子慢慢发生了改变。
教育实践中,有些孩子身上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行为,老师要做好家长工作,一起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家长工作做得细致了,家长就能全面关注孩子的发展,孩子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了。
这本书启示我们要善于从小事情中总结和思考,感受和体会。这里,关键是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善于把握事件的’意义,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教师将自己的教育实践和身边发生的小事记录下来,在写作的过程中对事件进行梳理,引发思考,从而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把行动的过程作为研究的过程,持之以恒,就能够从简单的事情中看出端倪,使自己的思想和认识更加深入,增强自身的职业敏感度。只有让思考伴随平凡的日常教育工作,伴随教育行为的记录,教师才能在反思中获得专业的成长。
“在反思中成长”这篇文章,对教师的教师反思实践进行了阐述,把反思分为对教学活动的反思、对游戏活动的反思、对生活活动的反思、对个性化教育的反思四个方面。引导教师形成一种不断思考、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思维方式与职业生活习惯,在工作中体验生命的意义,实现个人、教学、研究的真正融合。
文章中还一针见血的指出了教师在写教学笔记中存在的几个问题:1、找不到事情可写 2、找不准问题所在 3、发现“闪光点”却不去写 4、对教育笔记加以“修饰” 5、为“写”而“写” 6、分析观点有错误。确实如此,更多的时候我是感到无话可说。
教学前进行反思,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自身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在每一次活动前,我都会对前一次的活动进行反思,想想自己是否与孩子亲近尊重了孩子的发展;是否适时的介入活动,有效的引导幼儿;是否对孩子的问题、行为做出了及时的反馈……除此之外,我还会对孩子在本次活动中的一些表现进行估计,孩子对这个游戏的兴趣会怎样,是否会出现比较激动的场面,一旦出现该怎样较好的引导;回答问题时孩子会回答哪些方面的内容,考虑各种答案的可能性等。
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提高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活动中我常常会对孩子的一些表现、活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及时的反思、调整。
我认为教学后的反思更为重要,它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提高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因此每一次活动之后,我都会对活动中自己的教学语言是否恰当、与孩子的关系、眼中是否有每一个孩子、指导策略是否正确、对孩子的表现是否及时反馈等进行反思,总结本次活动的优缺点,使其成为今后活动的一个借鉴。
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使我认识到,要不断加深对反思深刻含义与重要性的认识;也让我了解到,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思考、反省、探究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如目标、内容、组织、教学策略、师幼互动等,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调整,需要反思的问题不一定是单纯的“不足”或“缺陷”,也可以是在以幼儿言行为镜反思自身问题深刻剖析其行为背后的理念支持,挖掘思想深处自己也许从未意识到的观点信念,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进而从调整改善自身教育行为做起来影响幼儿,实现与幼儿的良性互动。
为了使自己成为一名反思型的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关心幼儿的发展;希望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的积累,使自己的教学更机智,更加新颖,更富有特色与魅力。
【在反思中成长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