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学习感悟】研读新课标 把握新方向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研读新课标  把握新方向


《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感悟

泾川县第三小学五年级数学备课组

【学习感悟】研读新课标  把握新方向-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2022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校第一时间要求我们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领会新课标的精神,把握新课标的航向,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实践通过个人研读和专家解读的方式,我们反复学习了新课标的主要内容,让我们受益匪浅、感触颇深。


【学习感悟】研读新课标  把握新方向-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求真务实,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

杨凤丽

一、立足现实,发展量感和数感素养。

数源于数,量来自量。2022年版的《课标》在原来的核心素养能力上增加了量感。史宁中教授认为,数学的本质在于度量,在于建构模型的度量。学生从幼儿阶段开始就已经在接触数,这时孩子理解的数还没有具体的样子,是一个个具体的物。所以小学第一学段数感的建立还是以具体的物为基础,只是这时学生眼中的数有了统一规范的符号。量感的建立和数感的形成是同步进行的。比如人民的认识就是包含度量并和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数感的一个综合学习过程。

二、结合实际情境,认识学科本质。

数学课程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是: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所以要让学生把数学真真正正地活学活用。例如,学习平均数的章节,教材进行了好多次的变化,最开始是同学们在体育课上拍皮球的多少进行探究学习平均数,经过不断教学发现,比赛的胜负和公平性的原则是比赛的规则,而不是依靠平均数评判。第二次直接以学生的考试成绩的平均分作为学习平均数的情景,学习过程中发现学生看不见、摸不着,不利于推导计算方法,移多补少的现象体现不明显。最后人教版教材确定了开展学生收集矿泉水瓶公益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平均数的本质就是移多补少,用平均数代表一组数,不受其他因素的制约,让教学情境更具有统计意义。

三、实现学科融合的教育要求。

数学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学习其他理化课程的工具,所以新版《课标》注重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有一次我随机让孩子们出题检测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有个学生的问题是把两个苹果放入长方体容器中,水面上升了260毫升,问每个苹果的体积。说完之后,一部分孩子的答案脱口而出,还有一部分学生提出反驳,这道题是错误的。学生解释道,根据科学课堂的实验我们知道苹果在水中是上浮的,不能沉入水底,所以无法检测每个苹果的体积大小。每个学科的学习都是相互关联的,要让各学科的知识像糖葫芦似的串联起来。              

紧跟变革,冲破小学数学教学桎梏

魏  婕

为了更好地理解课程标准的要求,探索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真谛与培养途径,我校全体数学教师开展了《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学习,全面了解课标的整体修订情况,更加明晰了当前的数学教育的发展形势以及肩上的责任。

数学新课标提出数学课程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让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在小学阶段,核心素养侧重对经验的感悟。通过学习,我们还了解到新课标的变化有以下几点:1.义务教育阶段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体现“四基”、”四能”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培养与发展。2.优化了数学课程内容结构。3.制定了学业质量标准。4.增强了指导性。5.注重“幼小衔接”,基于对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

再将新旧课标对比之后,比较显目的是关于”基本理念”和”总体目标”的修订。“基本理念”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达到“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目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到底会用到多少的数学知识?数学怎是人人所必须呢?又怎能体现其“价值”?数学学习的意义又是什么?我从新课标学习中找到了一些答案。许多的数学知识通常是出校门后不到一两年便很快忘掉了,学到的数学知识显得一无是处。然而细想,不管从事什么工作,深刻于每个人头脑中的数学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等都随时随地地发生作用,令我们受益终身。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通过学习,要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活动经验。是呀,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各行业,对人的素质要求有着共同之处,都要求走向社会的人,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具有善于分析情况,归纳总结,综合比较,分类评析,概括判断的工作方法,这一切都是在数学思想的渗透中得以培养的。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一些基本数学思想和积累一些基本活动经验,不仅能使学生领悟数学的真谛,懂得数学的价值,学会数学地思想和解决问题,还可以把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正是课程标准所强调的,也是我所领悟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打破壁垒,回归学科本位

梁海燕

通过新课标学习让我受益匪浅,现分享我的几点感受:

一、感悟计数单位的意义,了解运算的一致性。

“如何在小学阶段,体现数的认识和运算的一致性”很重要。对于小学阶段的“数与运算”主题尤其强调整体性和一致性。这种整体性和一致性体主要现在:计数单位的统一。

不禁让我回想起张老师的《分数的加减法》这一课。在课堂上,张老师在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完之后,抛出了一个问题:“ 整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通过探索交流,孩子们发现:其实它们的运算本质都是“计数单位保持不变,计数单位的个数相加减”。“尽管形式不同,他们都有相同的灵魂”。顿时让听课的我豁然开朗!从整体上理解数和运算更加清晰,这样的前联后沿,让运算教学更具结构。

以往教学整数、分数、小数的运算教学时,常常都是通过现实意义说明各个运算的道理,缺乏一致性,让学生认为它们的运算不同,反而容易扰乱学生的思维。因此,2022年的新课标将重点体现数的认识和运算的一致性。其实也是对我们这些数学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该为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和理解数学知识与方法,形成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推理意识等核心素养提供基础。

二、跨学科教学的挑战

新课标中提倡把跨学科的内容融于教学之中。通过多学科的横向联合,增强学习的探究性、开放性和综合性。比如:近几年常常出现的数学阅读理解题,在要求学生基础扎实的前提下,还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

面对这样的改变,虽然让我觉得有些迷茫,但更多的是兴奋和期待。跨学科的教学提升了对一线教师的教学能力的要求。我们不仅需要钻研数学学科的知识,也同时需要去了解其他学科的内容(尤其是语文、科学、历史等等),多听听其他学科老师的课堂。只有自己勇于“跨界”学习,才能践行学科融合的教育要求,才能更全面的培养学生。

在综合与实践方面也同时增加了跨学科的内容。把原来数与代数领域中常见的量这部分内容以“主题活动”(小学) 的形式在综合与实践中进行呈现,这也是学习方式的一大重点改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灵活的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基于学生的基础和前概念,引导学生们在活动中讨论、质疑、交流,最后实现问题解决,有助于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三、传统文化要有数学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要践行在数学学科中,所以数学课程内容将增加了很多传统文化内容的介绍,比如“度量衡的故事”、“圆周率的故事”等等。同时,新课标也提醒数学老师们:要注意数学学科讲传统文化要与其他学科的不同,要教会孩子们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传统文化的知识。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新的理念总是需要富有胆识、敢于创新的人来实践它。新课标的学习不仅让我明确了教学方向,也激励着我们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研究和成长。 

在学习中提高在反思中成长

王宝宝

《课标》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第一位,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发展。注重于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对照新版的《课标》,反思自己多年的课堂教学,我可能过多的注重了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过程,淡化了情感的培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尝试做到以下改变,以落实核心素养的目标。

一、把握好“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说”相对于“做”来说,学生更乐于接受。可以课后鼓励学生把有关数学的趣事讲给小伙伴听,也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数学说给好朋友听,还可以要求学生回家后向爸爸妈妈说说今天数学课学到了什么,说说数学课上自己最喜欢的一个环节,说说数学课上自己的表现怎么样。学生在交流中不仅巩固了数学知识,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培养了学生使用数学语言的能力,体验了数学的乐趣,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运用好“做”,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创造能力。实践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实践性的数学作业更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亲自探究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如:学习了统计,可以布置学生调查班级内同学喜欢体育活动的情况。在调查活动中,让学生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学会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同时也会发现学生能创造出许多新的收集、记录数据的方法。学生动手实践的数学作业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能全身心地投入,从而促进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

三、设计好“问”,全面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课准》指出:“要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发展应用意识。”针对这一点,数学作业出现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形式。如:让学生提出生活中的加减乘除法问题,并且独立解答;或者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质疑,“因疑而问,因问开悟”,“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在质疑、提问中发展。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问题意识,发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学思励新,知行致远。通过学习,让我们对《课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让我们教学思路比以前更加开阔。短暂的学习收获虽多,但对于深层次的理解,还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主办:泾川县教育局

编审:教研室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学习感悟】研读新课标  把握新方向-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学习感悟】研读新课标  把握新方向-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微信平台:jcjy1662  

【学习感悟】研读新课标  把握新方向-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学习感悟】研读新课标  把握新方向-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创造好教研【学习感悟】研读新课标  把握新方向-幼师课件网第7张图片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学习感悟】研读新课标 把握新方向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