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教学研究】张亚萍: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幼小衔接工作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幼小衔接工作


泾川县第六幼儿园     张亚萍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教师和家长要充分做好幼小衔接这项工作,让幼儿顺利、平稳地过渡到小学生活中去。

一、意义

幼小衔接是幼儿从智力开发、娱乐游戏的幼儿园生活转向偏重知识学习和能力提升的小学生活的关键时期,如此大的差异对幼儿来说是非常大的挑战,这就使得幼小衔接非常有必要。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顺利、平稳、有效衔接,让幼儿在大班这学年中接受一定的适应性教育,健全幼儿的身心发展,掌握一部分常识性的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幼升小搭建平稳过渡的桥梁,从而减轻其进入小学后的各种不适应和学习上的负担。所以,做好幼小衔接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教学研究】张亚萍: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幼小衔接工作-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二、现状

1.专业科学的衔接课程匮乏,缺乏规范有效的指导方法

在五育中,几乎所有人都只是一味地重视“智”的衔接,忽视体、德、美、劳的能力培养和提升。在“智”的衔接中,重视知识积累,尤其是文化课知识大量灌输,提前进行小学化的读、写、算练习,而忽略了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上下衔接和生活经验的积累。

如此以来,幼儿在还没进入小学文化知识学习前,已经在心中留下了阴影,甚至对小学阶段的生活和学习产生畏惧心理。这种单一且片面的衔接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教学规律,阻碍了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许多家长甚至提前使用小学的教材,或者网购一大堆幼小衔接知识训练册,甚至加入幼小衔接班,提前进行“小学化”的幼儿教育。这非但不能提高儿童入学的适应能力,不能形成幼儿系统的知识积累,而且不利于儿童养成不专心的不良习惯,致使他们缺乏积极思考问题、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心理和能力,往往因此出现适应困难的问题。

2.家长观念陈旧,急于拔苗助长

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家长对孩子教育方面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根据当前众多大班家长的反映来看,很多家长育儿观念还是相当陈旧,或者说不能摆脱老旧思想的束缚,常常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积累轻身心发展,重结果轻过程,重视短期成效忽视幼儿的终身发展,渴望孩子成功的心理急切,习惯性进行填鸭式的知识传授,这样便犯了揠苗助长的错误,抑制了幼儿在这个阶段的成长天性。家长存在的这一焦躁不安的错误行为导致幼儿不能顺利、科学、有效地度过这一特殊阶段,有的甚至形成阻力。

3.幼小衔接过程过短,缺乏积累和引导

对于5-6岁的幼童来说,实现幼小科学、有效衔接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因为这一年龄段的儿童的适应力、意志力、自制力、注意的持久性、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等相对欠缺,刻意培养也需要一个不短的过程,这一点不能一蹴而就。可是我们好多家长等孩子到大班第二学期时才搞突击衔接,在儿童将要入学的前半年才做衔接工作,非但不能很好地实现幼小衔接,反而会使得孩子在生理、心理各方面压力骤然加大,导致身心俱疲,难以适应,常常使孩子对小学和未来的学习产生畏惧和为难情绪。

4.缺乏上下配合,未形成双向衔接

就目前的幼小衔接现状来看,幼儿园与小学两方的沟通交流不够,双向衔接缺失。幼儿园对幼儿将要升入小学阶段十分重视,积极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主动向小学靠拢。但小学受诸多因素影响,如课本内容安排、学生成绩、学习环境等,很少或难以考虑到入学新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不能主动与幼儿园对接。教师们往往容易忽略了儿童的渴望成功和得到认可的心理需求,评价标准过于严格,“鼓励性”认可、表扬的话语和关注度不够,导致孩子对小学生活适应困难。

【教学研究】张亚萍: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幼小衔接工作-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三、措施

1.更新观念,注重学习适应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1)加强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能力。

首先,在在幼儿园日常教育中,要注意加强对幼儿学习的兴趣、热情、专注力和持久性的培养。平时,老师可以通过游戏、阅读等来正确引导、训练幼儿集中精力做事,尤其是对幼儿做事时间上进行尝试性、目的性训练,这有利于孩子以后能适应小学上课学习的作息环境。此外,在平日的教学活动中循序渐进,有意识地去养成幼儿静坐、倾听的习惯。只要幼儿上小学的准备工作做充分,幼儿很快就能顺利地融入新的小学学习生活。

(2)注重幼儿交际能力以及独立自理能力的培养。

①升入小学后,便进入一个新环境,孩子完全走进了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群当中,所以,孩子需要尽快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比如接受新老师,认识新朋友,适应新环境等等。如果老师和家长在孩子的学前阶段注重培养交际能力,教会孩子谦让、大胆交流、与周边他人友好和谐相处。相信,具备较强交际能力的幼儿一定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融入集体中。

②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非常重要。当幼儿进入小学阶段,课余时间会相对宽松,这时便更需要自理能力,所有这些都要求他们要有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因此在学前教育阶段,教师和家长就要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通过阅读活动、擦桌子、整理玩具、力所能及的劳动等方式来锻炼幼儿的自理能力,增强其独立自理意识。

2.加强互动,发挥家园共育作用

(1)可以召开大班幼小衔接专题家长培训会。通过活动,家长要更加认清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差异性非常大的教育阶段,要清楚学前教育阶段是以发展口头语言为主,学习周围环境和日常生活中的粗浅知识技能,不强调系统性。而小学以学习书面语言为主,强调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注重读、写、算的基本训练和思维方式训练。

(2)可以加强家园互动。也就是要教师与家长多沟通。让家长认识到幼小衔接这一任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帮助他们掌握幼小衔接教育过程中的科学知识与基本技能,一起探讨实现幼小链接的有效措施。

3.通力配合,为幼小衔接保驾护航

幼儿园和小学教师要深研教材,掌握5-6岁儿童的身心发展状况,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既要为幼儿进入小学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同时又不能过高要求,防止进入“小学化”误区。幼儿园与小学应在校园生活制度、作息安排和环境布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做到相互靠拢,以减轻幼小教育衔接坡度,使孩子很快适用新的环境。

4.遵循规律,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儿童从走出幼儿园到进入小学,标志着一个崭新阶段的开始。幼儿园与小学存在不论学习还是生活方面都存在着诸多的区别,所以我们的幼儿园、小学、家长应多去了解儿童,多从儿童身心特点出发,多从儿童的角度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帮助他们成为一个对学习感兴趣、开朗大方、参与群体活动、生活自理、独立性强的孩子。这样可以大大缩减幼儿在适应过渡阶段的距离。

综上所述,幼小衔接需要要幼儿园、小学、家庭三个方面密切配合,共同努力。所以必须以儿童为本,遵循其身心发展规律,三者形成合力,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为前提,最终实现科学有效、顺利平稳的幼小衔接。

【教学研究】张亚萍: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幼小衔接工作-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主办:泾川县教育局

编审:教研室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精彩回顾

?【教学研究】吴彩芸: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随笔】刘小琴:借助“双减”新风  唤醒失航心灵

?【教学研究】朱亚红:疫情中如何利用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

?【教学研究】孙亚丽:新课改中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尝试


【教学研究】张亚萍: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幼小衔接工作-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教学研究】张亚萍: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幼小衔接工作-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微信平台:jcjy1662  

【教学研究】张亚萍: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幼小衔接工作-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教学研究】张亚萍: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幼小衔接工作-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创造好教研【教学研究】张亚萍: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幼小衔接工作-幼师课件网第8张图片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教学研究】张亚萍: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幼小衔接工作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