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混合运算》同课异构教学反思
太平镇中心小学 何瑞
3月29日下午,在学校的安排下,我有幸和三星小学的刘俊俊老师共同执教了二年级数学《混合运算》,通过本次的交流研讨,使我受益匪浅。
虽然刘俊俊老师是一位新任教教师,但课堂教学特色明显,课堂秩序良好,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高,在教学过程中教态从容、亲切,既自然又大方。并且在教学中巧妙将新旧知识融合、贯穿,运用迁移的方法,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交流,能针对计算难点、易混淆的地方,特别作了详细的对比并进行重点强调,学生参与积极,掌握知识快。她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注意力不稳定的特点,做到了精讲多练,有效激发了学生求知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率很高。
最后我们进行了交流探讨,我也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反思,进一步明确了今后的教学思路。
一、故事、游戏导学,诱发兴趣。
低年级学生喜新、好奇,学习目的性、自觉性和注意力稳定性差。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需要结合本节课引入一定的游戏情节,诱发学习兴趣。如,在教“表内除法”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引入一个游戏:“让学生拿钱买东西?”由于是买东西情景,所以满足了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课堂的气氛很活跃。
二、联系生活,让数学来源生活,回归生活,增添兴趣。
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可以在教学《平均分》的时候,设计“分糖果”的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发现规律。
三、加强操作,发挥学生主导作用,提高兴趣。
动手操作,发挥学生主导作用既是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概念的一种重要途径,又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兴趣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在数学课上,我们可以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等实践活动,变抽象为直观,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经历从形象到表象,由表象到认识,逐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促使知识内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让学生学好数学,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孩子在游戏中学的开心,在直观的教学中学的专心,在动手操作中学的舒心。
主办:泾川县教育局
编审:教研室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那就转发和点赞吧!欢迎留下自己的见解,我们期待与您一起交流探讨。
?【教学反思】魏亚妮:对“水上集市”的探索和表现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