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转理念 强基础 提能力 促发展
泾川三中 李雪萍
2022年3月4日—6日有幸赴西安市参加2022年高考研讨会,在历时2天的学习中,我先后聆听了西北工大附属中学高级教师席岳锋的两场精彩报告,题目为《新课标下解读物理高考二轮复习》及《新课标下解读物理高考二轮复习》两场报告会。虽然这次学习活动因疫情时间很短,但精彩的报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感触颇深,尤其是2022年高考物理第二复习备考建议。下面我就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这次学习的几点感受和体会。
一、明确教育思想,端正教学态度,增强亲和力,全力以赴教育教学工作。
二、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教学,一直沿袭以“老师为中心”的观念,搞一言堂。老师讲得滔滔不绝,口干舌燥,学生听得天花乱坠,昏昏欲睡,教学效率极其低下。对待学生一严到底,惯用一刀切,不能对症下药,甚至有时不许质疑现象出现。课改示范校的新课改实质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至始至终老师扮演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和合作者。通过提倡学生在听中说、说中学、做中学,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和分析问题。在预习—-上课—-落实三环节的体系中,老师很好地贯彻“学生为中心”的观念。预习环节老师备课充分,学生完成质量较高;上课环节老师组织方法灵活科学,学生完成情况高效;落实环节老师合作协助有度,学生完成效果显著。
三、瞄准高考,下大气力抓好教学研究,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
3日5日全天,通过聆听西北工大附中席岳锋老师的2022年高考备考策略的讲座,收获较大。面对 “一纲多本”的教学方案的变化,教师要有“一年高考多年抓”思想,加强对《新课标高考考纲》和高考真题的研究,吃透高考考点,教学过程中要较好地体现高考,充分做到“考什么,教什么”向“教什么,考什么”转变。席老师很好地点出高考各中题型的命题趋势及走向,大胆预测今年高考的考点,有的放矢,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021年高考理科综合试卷(物理部分)的结构、考试内容基本保持稳定,遵循《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以致用,设计情境化和探究性试题,考查学生应用与实践能力。试题表述科学严谨,情景简明、规范,试题内容遵循考试大纲的要求,各主题比例恰当、难易梯度设置得当,适应不同水平考生的实际,具有良好的区分效果和导向性。纵观2021年的高考课标试乙卷,与2020年相比试题在结构上基本相同,题型分布稳定,题量与分值基本一致;试题风格与近几年全国Ⅱ卷较为相符,还是严格遵循考纲,注重基础,忠实于教材,以基础知识为考查重点,命题方向较为稳定,考察的知识分布均衡,很好地体现了对学生物理科学素养的考察,特别是体现了高中新课程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和联系实际生活的理念,对中学物理教学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四、辩证吸收,创新发展,形成本学特色的备考路子。
“教无定法,教有良法,教学有法,贵在得法”。新高考要求我们教师不断学习、思考、反思自身教育教学水平,聚精会神干工作,一心一意促发展,活到老,学到老。我们要学其实质内容,而非其全部表面现象;要辩证吸收其和理、科学、高效的成分,将其嫁接于我们本人或本校的优秀备考传统之上。同时,要善于辩证分析,合理继承优秀传统成分,决不能出现“猴子掰苞谷”现象。这样,吸收外地精华,继承传统优秀成分,就会出现一加一等于二或大于二的效果,就会形成具有本人或本校特色的课改路子来。
总之,抓高考绝非易事,我们须痛定思痛、痛下决心。任何一种教学理念和教学实际的融合都需要一个考察学习、批判继承、创新发展、走向成熟的过程。我们要有务实的教育教学态度、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批判继承的学习方法,在此基础上,全面总结,发扬自己风格,形成泾川三中物理教学特色,积极稳妥扎实搞好2022年高考备考工作,再续我校高考新辉煌!
主办:泾川县教育局
编审:教研室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