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指导
城关镇水泉寺小学 谢小华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合作)之一。它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谐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互动和帮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倡导学生合作学习可以实现教学效果和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最大化,经过探索与尝试,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展开。
一、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做的就是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兴趣等几个因素进行分组,每4至6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中有优中等生参差,让每个小组的整体水平基本一致,为合作学习小组开展学习竞赛活动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学习环境。各小组按好、中、差比例组合,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开展互帮互助活动,让后进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锻炼,让中等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发挥,让优等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表现,最终形成各尽其能、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
二、明确合作学习目标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有具体目标,学生要明确自己要做什么。制定的目标不能过多、过难,要适量、适当,要根据教材、课标要求及学生实际制定出切合学生实际的学习目标,目标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不能含糊不清。同时,还要教给学习方法,步骤。如:进行《乌鸦喝水》一课教学时,可以”生字词的辨认,课后题乌鸦为什么能够喝到水?”作为本课的学习目标,围绕目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三、分配学习分工任务
目标明确后,小组内的分工也要明确。小组内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务:有一个小组长,一个纪律员,一个记分员,一个记录员。所以一开始我就让学生们意识到:分工后大家的具体任务和活动的目标虽不一样,但都是在围绕总目标而行动的。每个同学所担任的具体任务完成情况,会直接影响总任务的完成。小组中的纪律员要维持好学习的秩序,避免个别学生乘机开小差,玩耍,避免学生间的纷争。在完成《母亲》的教学时就采用了分别学习后汇总交流、轮流学习、每人读一节等不同的分工形式合作学习。在小组内学生仿照课文进行编诗歌,各小组编的都很有创造性。通过多次在合作学习中的自身实践,学生体会到了小组合作学生的乐趣,也学习到了知识。
四、学会表达与倾听
语文学习中的合作学习,更多需要合作者之间的表达与倾听,两者是一种双向互动的活动, 只有表达或只有倾听都不可能构成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孩子们常有急于表达而顾不上倾听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我除指导好孩子们有序、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外,还要求他们必须认真倾听别人的表达。让孩子们听其他合作者发表意见时不打岔、不插嘴,听清楚说什么 ?哪里说得好? 哪里有不足?我该怎么说?以提高学生处理信息与反思评价的能力。每堂课评出倾听习惯最棒的小组,予以奖励、表彰。鼓励他们表达得更好。
五、养成互帮互助习惯
“合作学习”其目的之一是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中合作者们的互助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在生字学习中,超前的孩子可以帮助有困难的孩子;在讲述过程中,互助与支持可以帮助解决语言表达出现的障碍;朗读中可以通过合作者间的互助使读有困难的学生读得流利些,特别是分角色朗读和表演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最能体现互帮互助的一种方式。实践使我感受到来自同伴间的帮助远比教师的帮助效果好,于是我采用多种方式肯定并鼓励互助、支持的精神。如:在全班交流中,谈自己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帮助、收获等。使合作中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的精神得以肯定和延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只有教师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通过相互探讨,不断反思、校正,才能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主办:泾川县教育局
编审:教研室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那就转发和点赞吧!欢迎留下自己的见解,我们期待与您一起交流探讨。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