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读后感
泾川县第三幼儿园 景丽
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不论是国家还是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必须坚守,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假期,我认真仔细的将《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这本书翻阅了一遍,深觉这本书中所著内容对一线的幼儿教师来说大有裨益,通过这段时间段的学习,受益匪浅。
一、教学教研一把抓,学会观察是基础
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大是业内普遍的共识,因为幼儿园的工作作息与中小学的不同,教师在白天的工作几乎不能有任何的中断,需要全天对幼儿进行照顾。因此,在我看来,幼儿教师在承受高压、劳累的双重负荷下,进行教研活动就显得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在读过《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之后,我感觉自己在教育与教研关系的认识上存在很多的不足:其实,教育与教研本位一体,真正的教研正是立足于平日的教学,并且服务于教学。教学教研应该一把抓,首先,我们要学会的就是:用眼、用心,学会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幼儿行为的观察,观察什么?书中有详细完整的记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观察幼儿在常规活动中的行为
幼儿在园的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在进行常规活动:进餐、午睡、洗手、如厕、午休等等。这些活动看似平凡、枯燥,但却是幼儿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途径,值得我们注意。书中详细的介绍了如何观察幼儿进餐行为、如厕行为、午休行为和过渡时间的行为,虽然很琐碎,但是却不能轻易的忽视。
2.观察幼儿使用材料的情况
与常规活动一样,游戏材料是幼儿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它们在幼儿个性方面发展的功能是不同的。游戏材料的一种重要作用就是有助于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特别是符号表征能力。阅读和书写的确是符号表征过程,但是只能反映我们一半的表征能力,它们是语言符号的一部分;而非语言符号表征要借助艺术形式呈现——绘画、雕塑、舞蹈、哑剧、音乐及戏剧。对于幼儿来说,他们不能充分地把握或者用语言解释他们对事物的模糊理解,所以他们是通过使用游戏材料时形成的关系以及所引起的变化来获得对抽象概念的直观感觉。在儿童使用材料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观察儿童使用材料的环境、刺激、活动的时长等等内容。
3.观察幼儿之间的社交行为
每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因此会有各式各样的社交行为和反应。在儿童早期阶段,他们对待他人的态度开始在人格结构中打下基础,我们需要去观察以下三个方面:
①幼儿对待他人的态度(关怀/疼爱/信任/怀疑/厌恶)
②幼儿的情感态度(深厚的/随意的/冷漠的)
③幼儿拥有的与他人相处的技能的数量和种类(通过要求、偷拿或者抢夺得到玩具娃娃)
总而言之,“观察”是记录的基础,也是教研的基础。我们需要学会认真的观察,善于发现幼儿的行为特点,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进行教育教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积少成多,记录需坚持不懈
观察者,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持之以恒的耐心。每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成长再到迈出他们人生的第一步,都是一个不断接受外部信息并尝试着向外部发出反馈和意念的过程,从而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不断的学习着各种各样的社会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并不断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然而在这样的一个成长与探索的过程中,孩子又要不断的面对各种挫折和挑战。面对如此多面和复杂的社会,孩子们如何的发展,这不光是孩子所面对的问题,更是我们老师和家长所要考虑的问题。也正是由于这些方方面面的原因,对孩子的日常行为进行观察与记录就必然成为我们成年人了解孩子、认识孩子的重要途径和如何施展教育方式的必要手段,因此我认为不管是作为教师还是父母掌握这样的专业技能都是很有必要的。
对于幼儿教师来说,观察是教育教研的基础,同时,学会做记录则为我们提供了多样的素材。但是,我们许多的幼儿教师常常不能坚持的进行观察和记录。而且翻看自己以前的观察记录,再对照本书所叙述的观点,我发现自己的观察记录还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不足。
一是叙述的语言太具主观性,有一些自己总结的语言在里面,而不是完全在客观陈述孩子的动作和语言交流。
二是虽然反思比较具体,但是怎样深入挖掘可学习的价值,还做的不好。譬如,我认为可以提供某些材料,那么这些材料我可以怎么用呢,我可以让孩子做什么,我还可以提供哪些材料,这些问题我还没有深入思考。
在以后的观察记录中,我们不仅需要科学的进行观察记录,而且要养成坚持不懈进行记录的好习惯。
三、多思多想,勤于总结才能致于行
观察与记录,它的价值在哪里?素材取之于幼,服务于幼。在这个儿童飞速成长的时期,教师极有必要抓紧尽量多的时间来及时记录这些纷繁复杂的发展性变化。这种记录数据对于幼儿自身的丰富和发展也是一种独特的资源。所以,记录的价值在于,对于经常一闪而过、淹没于日复一日的保育教育重点的幼儿的细节,给予显微镜一般的关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说明中指出,教师应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同时要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如何在日常工作中更好的完成这个目标,我们每个人都在寻找有效的办法和途径。看了《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这本书,我觉得,它很好的诠释了《指南》的这句话。多看多思,将自己平常的记录素材及时进行总结反思,然后服务于平常的教学中,用自己的所学帮助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有人说爱一行干一行,我觉得更应该干一行爱一行,做幼儿教师,光做好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是远远不够的。有人曾说:“幼师不能只当孩子王,更要理论硬技能强,做幼儿领域的研究者”,我觉得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这样的书籍来武装我们的头脑,让我们多多发现这样的书籍,彼此交流,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来使我们目标明确,砥砺前行。
主办:泾川县教育局
编审:教研室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那就转发和点赞吧!欢迎留下自己的见解,我们期待与您一起交流探讨。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