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蜗牛带给孩子的乐趣
泾川县第三幼儿园 吕晓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我们体会到幼儿园课程的丰富性,要求我们有丰富教育教学的方法、形式和手段,对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进行长远规划。结合周主题《蜗牛的世界》,我们从五个方面阐述生态化课程以幼儿为主体的重要性,凸显“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1.注意孩子兴趣,深挖有效资源。
案例:周二畅游日时间孩子们忙碌的在草丛中嬉戏,突然几个小朋友在树冠中发现了几只蜗牛的空壳,顿时吵嚷声此起彼伏,看到孩子们玩蜗牛壳的疯狂和乱糟糟.我们并没有阻止。
分析:注意孩子到对蜗牛感兴趣,这是一种丰富的课程资源,幼儿直接的微观环境中,是最近距离的,最感性的,因而,这种课程资源往往有很大的活动生成空间。“为什么树冠里会有蜗牛壳?”“它应该在哪里生活?”这些课程资源赋予了课程更广阔更深远的内涵,能使幼儿获得更全面的经验。其实,资源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抓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幼儿园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2.识别孩子需要,联合家庭力量。
案例:为了满足幼儿探究蜗牛的兴趣,利用周末孩子有爸爸妈妈陪同,我们给幼儿布置了一个任务:和父母去寻找蜗牛。并注意观察:你在哪里找到的蜗牛?在干什么?是怎么爬的?在孩子们的感染下,孩子的爸妈都非常支持“找蜗牛”的活动,带着孩子一起到菜地、泥.土里寻找蜗牛。
分析:事实上,在躁乱期过去之后,孩子们很快就会进入探索期.探索将带给他们更多的经验。教师的识别与回应孩子的行为,是对幼儿学习兴趣和发展的进一步支持与提升。由于孩子正处于小班,对蜗牛还没有全面的认识,我们就孩子对蜗牛的好奇,引导幼儿主动观察、反复思考问题。然后联合家长力量,使幼儿在园获得的学习经验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延续、巩固、甚至发展。
3.呼应孩子需要,引发共生智慧。
案例:第二周,畅游日前两天刚下过雨,我们又把孩子们带到森林公园,带他们去“抓蜗牛”再把抓到的蜗牛带到了幼儿园,教室里传出了叽叽喳喳、快乐的声音。“我的蜗牛比你大!”“我用吸管碰他的一个触角,这个触角就会收回去。”“这个是什么东西,白白黏黏的,好恶心。”这一天各个区域.各个时间段里,全班的孩子都在观察蜗牛,讨论蜗牛,痴迷于蜗牛。
分析:应该来说,给予孩子们一个自由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尽情的去观察、去探索、去讨论。为了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时间,使他们得到充分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活动中,幼儿围绕“找蜗牛”进行寻找和发现,并通过与老师、家长、伙伴的交流和互动来感知;然后,在幼儿为主体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学习、记忆。在师幼、亲子、幼幼的多维互动中,孩子们分享着共生的智慧、体会着发现的乐趣。
4.持续呼应孩子,整合已有经验。
案例:趁畅游日的收获,表扬孩子。对蜗牛的外形.行走方式、食物、用途等进行了提问,关于孩子们争先恐后的举手回答,根据孩子们的回答,以及在实物、交流课件中找到蜗牛的小秘密。
分析:采用鼓励、赞许的语言、神态回应幼儿。使幼儿产生积极的自我暗示,对当前活动更感兴趣,更有探究的动力。这是对孩子的学习的一种持续呼应。同时,调动自身已有实践经验以及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相关理论,有针对性地分析:孩子在活动中观察到了蜗牛的外形特征,行走特点以及食物爱好,但是孩子对蜗牛还没有系统的认识,基于这些观察,根据孩子在交流探索蜗牛过程中的个性化表现,通过集体活动提供了回应的策略,整合孩子经验,使孩子形成有关“蜗牛”整体经验。
5.创设自主环境,灵活拓展学习。
案例:课后,王梓珊说:“其实蜗牛是个坏蛋,老是吃蔬菜和嫩叶。”边上的孩子也开始议论了起来:“我也觉得蜗牛很坏”“虽然坏,但是我喜欢,它长很可爱呀”听着孩子的讨论,我说:“蜗牛是害虫,但它对药物学家来说是宝贝……孙睿说:“原来是这样。”接下来,孩子们制作了很多东西:一只只可爱的蜗牛出现在白纸上、呈现在主题墙上。
分析:这些意想不到的活动正说明了孩子对蜗牛的原有经验和巨大兴趣。生成的活动是建立在“以人为本”、“尊重幼儿”这一教育观、儿童观的基础上的。当孩子们争论“蜗牛是好是坏”的时候,我们要细心地观察幼儿的一言一行及其细微的情绪变化,耐心地倾听他们的诉说,平等地与他们对话,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和行为方式。教师创设宽松自由的活动环境和适宜的探究氛围,其课程的内容、形式。方法都是由师生一起在互动中共同生成的。将幼儿作品直观展示在墙上 ,在这样自主的环境中,孩子的态度、情感、求知欲、学习愿望都保持良好的状态,活动的全过程就真正成为促进幼儿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过程。
当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课程、设计课程、完成课程时,带领孩子在安全、温暖、互动、富于理解和激励的环境中的学习,各领域间互相联系、相互促进、灵活拓展和创造的学习,以及幼儿园与家庭和社区密切合作的学习。而这样的活动正是我园生态化课程所希望达成的,以儿童、大自然和环境为主导的,呈现孩子们主动学习的重要活动。
编审:教研室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那就转发和点赞吧!欢迎留下自己的见解,我们期待与您一起交流探讨。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