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今天我们有幸聆听了郭校长为四年级同学执教的《鸡兔同笼》一课,心潮澎湃,被郭校长有如此精湛的教学设计所折服。
郭校长执教的《鸡兔同笼》,与众不同,整堂课没有华丽复杂的课件,没有复杂的教具学具的辅助,只有老师一颗诚挚、关爱学生的心和结构缜密的教学设计,老师用那睿智、幽默的语言,使学生在轻松、愉悦、和谐的氛围中聆听老师的教诲,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有一种说不出的佩服和感触。
在新知的探究过程中,郭校长通过引导使学生利用画图法、列表法、假设法等进行解决问题。在讲解每种方法之前,总是将质疑与导思恰当的融合,通过追问的方式,步步推进,让学生的思维变得异常活跃而最终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
这些问题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的思维得到积极运转,在思考中、交流中感悟到“要有根据的猜,猜测后要进行验证,如果不对再进行适当的调整”。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为学生实施自主探究明确了目标和指明了方向。
解决完鸡兔同笼的问题后,郭校长话锋一转,说鸡兔同笼问题非常吸引人,不光中国古代人在研究,外国人也在研究,现代人更在研究,演变成日本的“龟鹤问题”,都与之有着相似的地方。所以我们研究鸡兔同笼问题只是把它看成一种模型,学习它的解题方法和数学思想,进而服务于生活。一直到今天还成为了奥数题。还演变成没有鸡,没有兔的问题,像“储蓄罐中的钱币问题”,解决时就是想把谁当成“鸡”,把谁当成“兔”。郭校长一段话,把学生心中的疑问与这节课的本质完美的结合起来。通过分析,对比条件,提炼了方法,为学生举一反三的解决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数学之美。
郭校长的这节课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还让学生学会了方法,这就验证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
审核:杨红林
编辑:潘彦文
校对:王姜龙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那就转发和点赞吧!欢迎留下自己的见解,我们期待与您一起交流探讨。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