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我们…..好吗?
泾川县第六幼儿园 付荣
“孩子们,接下来我们……好吗?“无论你把什么要求填进这个省略号中,你得到的答案几乎都会是异口同声的“好!”相信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我们都会有这样的体会:“我们出去走-走,到小花园去看看小蝴蝶好吗?”“不好!”在全班一片兴奋的“好”字声中,一个声音刺耳地冒出来,回头一看,是最让人头疼的墨墨。教室里顿时一片安静,不少孩子都奇怪地看着他。
看见那么多双眼睛在看着我和墨墨,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他又开始调皮捣蛋了。谁都知道墨墨这个孩子总是喜欢故意和老师唱反调,每次出去散步最起劲的就数他了。然而,另一个声音却对我说,先别着急,耐心听一听吧!
于是,我将责怪的话语暂时压了压,十分不解地问道“你为什么不想去?”“因为天太热了!”这是什么理由,批评的话语刚要说出口,我的目光突然落到了墨墨身上那件厚的外套和领口露出的羽绒马甲。我走过去,伸手在他的后颈窝里一摸,果然,已经被汗湿透了。尽管今天的温度达到了19度,就算在室内,他穿得也的确有点多了。他应该不是不想出去散步,而是外面稍嫌炎热的阳光让他有一些“望而却步”,不知如何表达的他只能解释为“天太热了”。我走过去问:“你是不是觉得热了?”他使劲地点了点头。我帮他把羽绒马甲一脱掉,他就高兴地对我说:“老师,我也要去看小蝴蝶!”我看着他,一时竟不知道该对他说什么。孩子,是老师疏忽了,对不起!
细想自己的教育过程,虽然嘴巴上常说“给孩子自由的活动时间、空间,让孩子自由地探索”。但是,当问题真正发生时,我所希望的应答却往往是“一种声音”。在这种单调整齐的应答声中,孩子们的个性、自我的表达都被忽视了。多数孩子回答的这个“好”,虽然大多数时候,这可能是大部分孩子真正的想法,却也难免有一些违心之言。造成这样的原因是,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忽略孩子最真实、最自我的感受,习惯他们用同一种答案并且是我们期望的答案来回答问题。长期以往,这只会造成孩子的定向思维,教育出来的孩子就如同一个模子中刻出来的泥娃娃,缺少了活力和个性。
“孩子,是由一百种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只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方式,游戏方式及说话方式;还有一百种…..”孩子是自我成长中的主角,他们有认识、思考、发现、发明幻想和表达世界的能力。推动孩子自己去体验探索与反思的最强大的动力,正是孩子发现“自己的世界”时的无比喜悦和期盼。
身为教师,除了要承认孩子们的“一百种”,更要真真切切地了解孩子们的世界,确确实实地走进他们的心灵,站在孩子立场、以孩子的思维看待一切。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孩子们交往,以一颗倾听的心灵,努力倾听孩子自己的观念,理解他们的想法与感受,给他们表现自己的舞台,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鼓励他们有不一样的思考方式、说话方式。我想,下一次,我们不妨可以把“孩子们接下来我们…好吗?”这个问题改成:孩子们,接下来,你们想做些什么呢?相信孩子们的答案一定会给我们更多的意外和惊喜。
审核:杨红林
编辑:袁会云
校对:潘彦文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