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为生活而教 让自然去育
泾川县第三幼儿园 胡雪莹
幼儿教育就是向下扎根 向上生长的教育。
——题记
在你的记忆里,童年是什么?是拿着花布头做的沙包,是满院子追着大公鸡拔毛做鸡毛毽子,是用青草编织的跳绳,是披着被单各种角色扮演,是小伙伴拿着老父亲削的木手枪在土壕里打游击战,是一起滚铁环、玩泥巴、打水漂、滑土坡……是房前屋后的大树、绿油油的麦田及成群结队的小伙伴和留给我们的美好记忆,我们提起童年总是嘴角上扬、回忆满满。可现在的孩子,童年就是一部手机,一个平板,是满满的课程表、辅导班……有人就问,难道不应该?现在的孩子有这个条件,不上辅导班怎么比得上别人的孩子,不学特长,难道要眼看着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吗?更有甚者觉得将孩子送到辅导班只是为了减轻自己的负担,因为现在的小孩太难教育了!岂不知,所谓的起跑线扼杀着孩子的天性!幼儿学习的核心就是玩!在玩中学会尊重别人、团队协作、生存生活、适应社会、和谐相处等等,当然,玩也有玩的技巧,不是放任自流,无章可循。
最近,幼儿园要更新宣传展牌,需要整理精彩的活动照片,我便打开自己的库存一张张的看着……突然觉得,我们的孩子好幸福,他们正在接受的是有生命力的教育,是园丁式的教育而非木匠式的教育,园丁在“管理”花木的时候,是慢慢地从侧面影响花木,实际上是让这些花木自我生长、自我激励。做教育何尝不是这样呢?你希望你的孩子按你的方式生活还是让他们向阳生长、自由奔放?我们的孩子不再只是坐在教室,接受着常规的各领域集体教学,不只是玩着老师精心设计的户外区域游戏,他们接受更多的是自然教育,生命教育,传统文化的浸润,是在很放松的一种状态下成长,在经常受到大自然、大社会的洗礼下,拥有了真正的童年!
失去游戏就不是童年,而失去自然,游戏便无法尽兴。不能在田野间游荡、在山林里搜寻、蚂蚁旁观察、在花朵前凝神、在星空下发呆、在水凼里雀跃的童年是残缺的。我坚信,幼儿园的课程应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是开放、多元而有个性的,是丰富而有生命力的。
学习,于个体而言,是为了在这世间找到幸福。儿童学习使用和照顾自己的身体,学习感受和感恩周围的环境,学习成为一个愉悦而自足的人。如果把未来的成就视作果实,知识技能的积累视作树干和枝叶,那么童年时期的愉悦和自足就是根。只有地底下的根系强健,果实才甘甜,生命之源才不会枯竭。这就是幼儿教育!
审核:杨红林
编辑:王姜龙
校对:袁会云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那就转发和点赞吧!欢迎留下自己的见解,我们期待与您一起交流探讨。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