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赴西南大学参加研修团队培训总结
泾川县窑店镇中心小学 杨秋娟
在最美的人间四月天,西南大学校园树木葳蕤生辉、芳菲尽染。4月10日至23日,我有幸参加了县教育局组织的赴西南大学研修团队培训。两周的学习转瞬即逝,这份培训大餐就像一朵盛开的鲜花,宛如傲雪、红梅分外娇艳。沐浴理论阳光,接受学术洗礼带给我思想的启迪、心灵的震撼、视野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4月10日下午,我们一行教育人心怀热忱、风尘仆仆、不远千里来到西南大学。一进大门,看到青春靓丽、活力四射的大学生们脸上扬起的自信,匆匆忙忙的步履,浓郁的校园生活味深深吸引了我。很快我便转变了角色,将自己定位成一名接受学习的学习者。接待我们的班主任刘苗苗老师异常热情,服务周到,一见面就嘘寒问暖,报到五分钟之后我们就躺在了舒适的床板上,一身的舟车劳顿之感瞬间消失。这一切,让我这个异乡人倍感亲切,好像我们不是陌生人,更像是久别重逢的老朋友。4月11日上午,我们便开始了充实的国培研修之路,培训学员的梦想在这里便启航了。首先全体参训人员参加了隆重的开班典礼,典礼由西南大学培训与继续教育学院师资培训部部长莫鸿主持。刘永凤副院长在致辞中代表西南大学对全体参训学员表示热烈欢迎。她介绍了西南大学及培训与继续教育学院悠久的办学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刘院长介绍,我了解到西南大学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坐落于缙云山麓、嘉陵江畔,占地8000余亩,校舍面积165平方米,绿地率达40%,泱泱校园、宏丽庄重、气象万千、闻名遐迩。学校以其弘毅坚韧、自强不息的奋斗铸就了“特立西南、学行天下”的大学精神,不断丰富着“含弘光大,继往开来”的校训内涵。最后她希望广大学员们遵守学校纪律,树立教师良好形象,珍惜本次培训机会,在培训中不断提高、不断进步,圆满完成本次“国培计划”学习任务。同时,她要求学员们重视培训者团队研修活动。这让我感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同时也有了潜心修行的更大动力。接着“破冰活动”拉开了帷幕,在这个学习型团队建设活动中,大家分成小学语文、数学,中学语文、数学4个小组,分别推选出各小组组长、设计了张扬个性的小组组名、组徽、小组口号,通过开展系列游戏活动,我与同伴们消除了陌生感,了解到每个同伴都是平凉教育战线上的佼佼者,同时与同伴的精诚合作也增强了团队协作感,为我们后续的学习活动奠定了合作基础。我非常欣喜自己成为了这个强大修行团队的一份子,此番修行真是不负遇见。
操千曲而后晓声 观千剑而后识器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术业有专攻,专业的人才能做好专业的事,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培训团队成员,首先必须学习大量有关培训的相关专业理论,此次培训聆听众多专家教授的讲座,如沐春风,为我输入了新鲜的血液。4月11日下午,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李立教授做了《做百分之百满意的培训》,李教授的讲座高屋建瓴、深入浅出、极具专业性。用5个what来思考,确定教师培训的理念和观点,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培训体系,让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培训如种树,做事要以终为始,以始为终。我从中学习到要让受训人员对培训活动感到满意,就必须充分调研、关注培训学员的迫切需求,精准定位培训目标,设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内容。确保项目顺利运行才能突出培训效果、效率、效益。4月12日上午,璧山区进修学校彭昌芳老师以新教师培训项目为例,做了《培训项目的设计》专题培训。彭老师的讲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她的话说就是上接天气,下接地气,中间接空气。她主张“学做共进、学研共进、学展共进”培训理念。完善”三级四类别”培训机构编排,设计”三维度四能力”递进式培训目标,夯实”三段四模块”培训课程内容,采用“三联四任务”评价与任务驱动。通过学习我明白了教师培训项目设计原则必须遵循“主体性、实践性、引领性、针对性”四大原则。参训学员的培训需求是我们开展培训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然培训也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设计一份好的培训方案是做好教师培训的关键。而如何设计培训方案宋雪菲教授以新教师培训为例从新教师的培训需求、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形式方面展开了手把手地培训指导。宋教授的讲解浅显易懂,满足了我这个培训学员的学习欲望。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时代,只有先进的技术做支撑,我们的培训才能提质增效。4月17日下午,九龙坡区教师进修学校王开明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一顿最前沿的信息快餐。就现在最新、功能最强大的线上培训软件,王教授以新教师培训为例带领我们运用智能手机逐一体验。培训前的问卷调查,培训开始的电子签到选用“UMU问卷星”;培训过程中互动交流,高水平的PPT播放运用“好弹幕、雨课堂”软件;培训中安装应用APP并应用选择“讯飞、UMU、希沃”软件;培训结束时扫码下载讲稿选择“PP匠、草料二维码”软件;培训后网盘下载资源及软件可运用“百度网盘、360云盘”。一个最便捷的讯飞语音输入法软件我们现场进行了安装操作、尝试、运用,其识别率高得惊人,这为我们今后的文字输入工作大大减了负。一部智能手机在教育领域发挥的无限价值让此次国培多了信息技术味,这对我们培训学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升我们的信息技术素养迫在眉睫。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要得惊人艺,需下苦功夫。”一个人的教育科研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有了一次次的理论学习积淀,如何才能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呢?我想一次次动手操作、实践锻炼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此次培训活动中,西南大学培训与继续教育院长莫鸿在做题为“基于敏捷技术的课程开发——以新教师培训项目为例”,在做完令人耳目一新的报告后设计实战演习活动:分组撰写新教师培训课程脚本。这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对新理论知识实践的平台,通过聆听报告我知道所谓脚本就雷同于剧本,把构思中的种种情节、画面、声音经反复打磨用用文字表达出来。我们四人临时搭建小组,在莫教授的指导下,我们选取了“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主题,尝试完成课程脚本。A、教学对象:新入职教师。B、行为:通过培训学习后能掌控教学的基本环节及各环节的时间分配比例。C、条件:以一节课为例设计课堂教学的时间分配,进行说课。D、标准:量化具体评价参照表。重庆市广播电视大学张艳旎教授做了题为《基于目标的游戏化培训设计与管理》讲座。后半场培训她把主动权教给我们,放手让我们做一个五天的校本培训方案,从培训主题、目标和课程入手。我所在小组通过大家集体讨论确立了:如何设计基础知识性与实践性、综合性相结合的小学数学作业单。大家列举学完长方形的面积后可让学生动手测量自家土地长与宽并计算面积。学完人民币的认识可让学生去超市购物,自己选物品、付钱,学会有计划的花钱。西南大学培训与继续教育学院刘永凤教授带领大家进行新教师培训设计实践课。课前下发教师培训指南进行导航,她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培训学员分成六组,各小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第一关:主题汇谈。确立主题时她强调要聚焦再聚焦,选题要小。第二关:分组研修。我们研讨完成培训方案思维导图或流程图,每一版块要细化到当天培训学时及培训内容。第三关:漫游挂图。将本组成果放在桌面上,每组留下一人,介绍本组的观点,其他成员带好贴和笔,六个组顺时针流动,对每个小组的研讨成果进行观摩讨论,并将自己的疑问写在即时贴上。接着小组互相进行提问风暴,只问不答,被提问小组用心倾听,认真思考,并做好记录。第四关:完善成果。各组根据刚才的观摩、提问进行完善本组的学习成果。通过聆听莫教授的讲解我学会了如何设计微课,4月16日下午,参训学员分组在西南大学课程资源开发中心录制新教师培训视频课程,学员们参与积极,首先参观了高大尚的录播室,站位培训师完成了培训微课的录制。也真实体验了微课的录制过程。这一系列实践操作活动切切实实加速了我对新学习的理论知识的内化。实践出真理,这话一点也不错。4月19日下午,聆听了西南大学附属小学董永平主任的阅读实践报告《课外书,也可以这样读》,从他的起初尝试到中间的实践过程再到最后的成功,这段路途中是他坚强的毅力圆了他的阅读实践梦。他推行的“读后创”深受孩子们喜爱,无论是读后的续写、改写、扩写、综合训练、思维导图、读后感练习,还是后来升级版的跳出作品仿写,根据小学段“印象老师、成长成绩、兴趣爱好、吾爱吾家、校园故事、说名道姓”主题自由创作等都落到实处,最终形成了一系列的阅读硕果。如:美读小档案、美读指南、美读靓照、美读纪念馆……是呀!亲口尝梨知酸甜,董老师的做法也会助我在阅读推广方面一臂之力。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我除了是研修者培训团队的一员,也是一名参加工作16年的一线教育工作者。4月19日到22日,四天的跟岗学习中,我们去北碚区朝阳小学与西大附属小学聆听了8节原滋原味语文课,让我见识了年轻有为的教师教学风采。老师们灵动的语言,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游刃有余的课堂驾驭能力,浓郁的育人气息在语文课上流露。也真切地感受到了小学语文基于学科全息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课堂实践带给学生的不同体验。课前杨蔚主任向我们介绍了重庆市白培区倡导的基于学科全息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这一主题。对于“全息”解读是以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内容为载体,以课堂为平台,创新教学方式,课前、课中、课后实行一体化设计,实现“备、教、学、评”统一地、自然地、相机地把德智体美劳融合起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学科课程标准、教科书结合,实现语文教育的育人功能。大单元教学设计就是根据课程实施的水平目标,将一个学期的学习内容确立为若干个教学主题,教师遵循学生学习的一航规律,以主题为线索,开发和重组相关的学习内容,进行连续课时的单元教学。它有两大类型:基于教材资源或生活资源等构建的主题单元,教材中的自然单元。
杨硕老师执教的群文阅读《童谣里的数字密码》一课,抑扬顿挫的语言,收放自如的调控能力,加上梯度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像爬楼梯一样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登上了课堂高峰。学生在听、说、思、看、玩中轻轻松松找到了破解数字密码的钥匙,打开了数字童谣这个百宝箱。也让我走出了群文阅读的误区,不是高年级才可以践行群文阅读,任何一个年级都可以去尝试,只要我们认真研读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就会烹饪出美味的群文大餐。陈婷婷老师执教的《大自然的声音》一课,老师别出心裁的设计,精当高效的引导点拨让学生的思维擦出智慧的火花。这节课有三妙:一是让学生感受雨滴落地之美时,首先播放了不同雨的声音让学生猜测,接着让学生就近取材,拿起“打击乐器”随着老师声情并茂地述说敲打“乐器”演奏这种雨滴落地之美。二是对描写风声、雨声、动物声的词语进行归类板书,建立各自的音乐档案,再此基础上进行鸟叫声词语的拓展补充,顺便给学生介绍了阅读时分类摘抄的方法及学会抓住生动形象的词语帮助自己背诵课文的方法。三是落实育人环节时设计了一个小练笔—-写动物的宣传单。学生自主完成后进行互评提意见,接着推荐作品,最后发表作品,集育人与写作高度融合。肖老师执教的《花钟》一课,精美的板书设计,清晰的教学思路,阅读方法的渗透,基础字词的指导都做到了极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初读课文环节他出示了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学习提示,学生按照提示一步步完成此环节的学习内容,接着进行学法迁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教给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概括重要内容的方法。摆花钟环节让学生在动手中完成了各种花开放时间的梳理,借助此花钟师生、生生进行了文本内容的对读,更神奇的是望着花钟合上书本课文背诵当堂便完成了。
罗成杰、赵姝、凌雯三位年轻漂亮的女老师分别执教的一年级第五单元的《玩具的家》、《一分钟》、《小猴子下山》第二课时,三节课课型设计如出一辙,从基础的字词学习到课文的感情朗读,主题的解析,句式的训练,重难点的突破,说话的练习都落实的很到位。从整体看三节课都凸显了“习惯”这个单元主题,通过形式不一的辨析活动教会了学生最基本的生活能力,培养了学生及时整理文具、珍惜时间、做事专心致志的好习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很多,像随文识字的方法,注重字形分析及汉字在生活中的运用让学生对这个生字影响深刻。低年级正是儿童语言形成的关键时期,三位老师在这方面操练很有特色,抓住文中范句让学生做模仿秀,进行递进句式的连句练习,根据故事提纲讲故事。写字指导示范性极强,从音、形、义讲起,细到每一个笔画在田字格的起笔、落笔位置。西大附小的种飞飞老师执教的一年级《亡羊补牢》常态课,教学理念新颖,文化底蕴深厚,教学艺术精湛,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整节课以育人为核心,在老师潜移默化的引导下,学生精彩表现使人耳目一新,他们的文体很强,读完课题就知道寓言的特征就是:小故事大道理。学生的书写基础扎实,汉字在田字格的写法学生通过分析结构,观察字形都能说出要领。这样学生在愉悦和轻松中就获得了知识。六年级董阳老师执《让真情自然流露》习作课,教学设计思路环环相扣,以自己向不同学生反馈作业的五味心情导入教的新课,一时激起千层浪,感染了学生对生活中自己积极、消极、变化的心情的回忆,组内展开交流后班内分享。接着董老师质疑:我们该如何表达自己的心情呢?学校对本单元课文中学习的写作方法进行罗列:直接抒情(内心独白),间接抒情(细节描写、融情于事、融情于景),学生早已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一篇篇佳作从笔尖悄然于纸上。这是语文老师最头疼的写作课,董老师上得轻松自如,学生兴趣浓厚,这是一节值得我反复琢磨的课。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最后通过聆听学校教导主任对这些课的精彩点评及她们为上这节课的整个备课过程。我感受到了教师的成长之路没有捷径可走,在他们的成功背后有我们想象不到的艰辛付出:多少次的磨课研课与理论学习,多少前辈的引领与指点,多少次自己的教后反思与领悟,多少次跌倒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来……才换来了聚光灯下的光鲜亮丽。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美国杰出演讲家和激励大师丹尼斯.威特莱说:“只有你还嫩绿,就会继续成长;一旦你已成熟,就开始腐烂。”提升自己的团队协助能力及个人培训能力,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的去做。4月13日下午,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贺晓霞教授做了《新时代教学转型“学科全息育人”》打通“五育”关节专题培训。大到党的教育方针,小到教师的育人方法贺老师做了系统通透的讲解。这让我认识到自己课堂教学的不足,怎样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成为一个丰厚的面包,让素质教育在课堂上生根发芽呢?我想无论是新入职的教师还是从教多年的教师都应该充分挖掘课程的育人要因,引导学生全面、全域、全程学习,萃取育人内容,改革育人方式,让每一节课成为撬动学生学科整体素养和学会生命发展的全息载体。4月18日上午,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王小毅老师《通往彩虹之巅的修行—-名师工作室的学科建设》王老师从方向、活动、成长三个板块结合自己的名师工作室做了异常精彩的分享。从王老师的案例中折射出他成功秘诀就是七个字:预、读、听、做、思、说、写。具体就是把需要的东西想明白;把理论的东西读明白;别人的东西听明白;把明白的东西做出来,把困惑的东西悟出来;把悟出的东西说出来,把会说的东西写出来。下午,重庆市人民小学刘红强老师就他们学校课程的进化与重构做了长达三个小时的分享。开放而多元的学校生本课程就是所谓的EOC课程,它的开发遵循着眼质量的提升,立足教材的发掘,关注“人”的发展。深度研发按照各学科学科元素的关联性、结构性、交叉行进行知识重建、主题重构、整合实施。如“当造纸遇见纸艺”项目式课程从小学一到六年级课程呈现阶梯状:多纸多伦、以纸止渴、创意纸飞机、纸上戏法、纸的未来,这样的新型课程令人眼前为之一亮。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更新教育理念,追求卓越,提升自己的教科研能力势在必行。本次培训活动的方案实施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尤其是多样的学习形式:破冰活动、聆听专家讲座、实战演练、同行交流、主题研讨、实地教学考察、跟岗学习。每一场讲座都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每一次实践活动都是一次思维唤醒,每一次研讨交流都是一次灵魂碰撞。这对于今后参与培训工作无疑指明了方向。
在跟岗学习中,聆听了几名一线老师的主题讲座及教育故事更坚定了我对这份工作的初心。卡尔.雅思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学识,更要有理想信念与道德情操,还要有仁爱之心。”在我们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所面对的学生性格千差万别,而每个孩子的花期都不尽相同。当然教育没有捷径,爱就是最高的艺术。师爱犹如一道彩虹,为每一个孩子指明方向,对每一个孩子给予希望。我愿做一只快乐奔跑的蜗牛,牵着一群快乐的小蜗牛去散步。同时保持师爱的天平永远平衡,让每个孩子都获得对他而言最好的教育。参加西大附小学校的语文作业展评活动,先观作业,再聆听各年级作业设计原则及创新点。我看到了这所学校的作业设置别具一格,匠心独运,由原来枯燥、单一的抄写变的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更加注重作业的科学化、合理化,以及积极、有效的作业评价和激励机制。这样既可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也可以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得到全面发展,从而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与带教老师的零距离交谈中,我对照出了自己教学中的短板,反思能力及终身学习能力,这为我今后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指明了方向。同时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还需要再加锤炼,尤其是低年段的字词教学要注重“字历教学”,追根溯源,让学生明白汉字的演变,日常教学中要善于引导总结汉字笔画的书写规律。要有文体意识,每教授一个新的文体时要在文体解读上下功夫,让学生在今后同文体学习中就有“法”可寻,有“章”可依。另外从低年级开始就坚持做好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在班内开展故事分享与阅读明星评选、亲子阅读成果展演等极活动,期待着学生心中装满知识时,眼前便会有万里江山。对于学生课外的作业设计也应该建立在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原则,让学生主动、自主去完成,每完成一次便是一次能力的提升。学生获得了幸福教育,教师才能获得教育幸福。相信我与孩子们会相互成就某一天彼此会遇见最好的自己。
此次外出学习于我而言意义非凡,我异常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专家的引领与同班的互助让我理论上有了一点干活,思想上有了一点高度,实践上有了一点底气,井底之蛙的我可谓满载而归。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教学工作需要一种可贵的坚持精神去延续。一个教师要想成长,处处皆为学习之地,时时皆有可学之机,人人皆为可学之人。教师专业发展没有过去时,也没有将来时,只有进行时,正在成长路上的我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立足三尺讲台,潜心修行,做一名可以点亮课堂、点亮孩子有教育情怀的好老师。
审核:杨红林
编辑:王姜龙
校对:付荣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那就转发和点赞吧!欢迎留下自己的见解,我们期待与您一起交流探讨。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