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古语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具有无比强大的力量,“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教学中我们的语言可能会有意无意地伤害到学生,所以学会好好说话,是构建和谐平等师生关系的基础。
俯下身子 用爱对话
第三小学 吕红娟
亲近学生 ,做有“温度”的教师。
亲近学生,必须走进学生心灵,让他们真正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感受到教师如同父母对子女般的关怀与爱抚。我们班54个学生中,有20几名从小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虽然近几年和父母住在了一起,但和父母仍有距离感,父母成了他(她)们最亲近的陌生人!目前我班仍有6名学生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对于他(她)们我平日会给予更多地关注。杜某某同学从小是和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现在又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他特别好动但很聪明,上课坐着坐着人就不见了,仔细一看要么扔垃圾去了,要么就钻到桌子下面去了。对于这个孩子我很头疼,反复批评教育无效后,我开始“忽略”他,对于他上课扔垃圾、钻桌子我都给与不理睬,反而是他偶尔回答个问题或能坚持坐一会儿时,我会及时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慢慢的,我发现他真的变了,他不但能坐住了听课也认真起来了。日子长了,我与他也走得近了,我们和睦相处,其乐融融。每每看到他投来的笑脸,我感到很温暖。
关注心理,做“贴心”的教师
小学生天真、烂漫、活泼、可爱,这么美好的青春年华,何来“抑郁”?但从我班个别孩子平日表现出闷闷不乐,无愉快感,凡事缺乏兴趣等状态,不由得让我想到这些原本活泼可爱、积极乐观的孩子是不是“抑郁”了。于是,我和这些孩子的家长进行了沟通,从家长的口中我得知了孩子在家的一些表现,家长们都反映孩子会因一些小事乱发脾气、时常和他(她)们顶嘴、更为甚者还会把自己反锁在自己的卧室,平时从这些孩子的眼神中只能让人感受到一种迷茫、孤独与无助。了解到这些学生现状后,我很担心,这些孩子的“抑郁”如果未得到及时的疏导,会成为一种心理疾病。我曾利用课间及自习时间和这些学生进行沟通,也曾鼓励这些孩子每天保持微笑,或让这些学生在室外对着天空大声呐喊,也可以用不署名的方式将自己的烦闷写出来交给我,以宣泄心中的“抑郁”,使他们轻松学习,快乐成长。了解学生的心声,倾听他们的诉说,关注他们的变化,尝试他们的内心感受,让学生远离“抑郁”,师生情感才会日益深厚,班集体才会更加团结,更加有战斗力。
包容学生,做有“人情味”的教师
孩子毕竟是孩子,免不了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如果一见学生犯错就声色俱厉,只给“冬天”而无“春天”,这种教育也许会使他们“好”一阵,但效率低且不长效,就像在水里用石头压皮球一样,一撒手,石头掉水里,皮球还会浮上来。对学生的错误,不论大小、多少,不能太苛刻,多一点雅量,多一份宽容。有时对学生的宽容所引起的道德震憾比惩罚更为强烈。有一次早读铃声已响,绝大多数同学都做好了上课的准备,可有一个男生却在吃东西,全然不顾我的存在。想想他平日里的表现,我真想冲上去扔掉他的美食。但我的理智占了上风,用非常平和的语气问他“郭某某同学,你知道课堂上是不应该吃东西的,对吧?”他慌张地说:“老师,对不起……”看到他此时的胆怯,我宽容了他。没想到他整堂课的表现和往常完全不一样。听课认真且回答问题积极。现在想来,当时若批评他,也许体现了教师的尊严和维护了纪律的严肃。但我给了学生以宽容和关爱,却换来了学生的感动和我教育的成功。我们做教师的实在没有必要,让他们生活在严厉的恐惧气氛之中,给学生以宽容,让他们自己甩掉心理垃圾,才是更高明之举。
教育是一项艰难而漫长的工程,我始终坚持四个重要:成人比成功重要,成长比成绩重要,经历比名次重要 对话比对抗重要。有人曾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我将自己的爱心洒向每个学生,温暖每个学生,正如孟子所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我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那就转发和点赞吧!欢迎留下自己的见解,我们期待与您一起交流探讨。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