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有效陪伴,水到渠成
泾川县第三小学 杨凤丽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新的学年开始,作为家长最焦虑的莫属孩子的入校,学校门口车水马龙,人头攒动。经过几天的鏖战和坚持,孩子终于顺利报名,来到了渴望已久的校园。可以松一口气了?如果你这样认为,那说明你是养娃新手,有待磨炼。
最近新兴媒体上有好多关于孩子家庭作业的辅导的视频,唇枪舌战,辩论激烈,各执一词,好不热闹!我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和两个孩子的母亲,请各位焦虑,无所适从的新晋小学生的家长们,心平气和地、辩证地看待孩子家庭作业的辅导。
时代不断发展,知识传授不再是单一的学校教育给予的。手机、电视等多媒体时时刻刻充斥着我们的日常生活,获得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孩子们眼界更开阔,知识接受能力更强。同时,教育教学改革不断与时俱进,新时代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语文阅读和写作要求不断提升,数学辩证思想的不断深入,体育锻炼要加强,音乐美术等艺术素养……这些都要围绕孩子开展。
孩子也不容易,家长如何更好地尽到父母的职责,助力孩子快乐积极向上地成长,这是个不可逃避难题。各个岗位的专业技术从业人员,至少要经过三年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再通过层层选拔和考核,上岗培训和资深前辈的实战指导,专业性不言而喻。作为父母这个角色,全凭一腔热血和个人喜好,缺乏专业学习,无需竞聘上岗,难免迷茫甚至走进死胡同。
十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总结发现,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陪伴,如何有效陪伴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和突破口。
我侄子今年刚满六岁,暑假期间,嫂子害怕孩子入学后无法适应新的环境和学习,就报了幼小衔接拼音辅导班,每天晚上回到家监督孩子写拼音作业就鸡飞狗跳,于是向我求助。我在电话里问小侄子:“你为什么不自己写拼音作业呀?”孩子的回答立马让嫂子和哥哥哑口无言。“爸爸妈妈都在玩手机,我为什么要一个人写作业!”这是多少孩子的心声啊!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刚刚进入一年级的孩子,面临新的学习环境、新的老师、新的学习模式,一切秩序和规则的重新建立,需要老师、家长和孩子共同配合完成许多细小繁多的任务,起始年级更要注重好习惯的培养。
首先,家长需要按照学校要求,配合老师帮助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不迟到、不早退,晚上按时入睡,每天至少要保证9到10小时睡眠时间。其次,家长要每天有意识地提醒并帮助孩子养成整理书包的好习惯。一年级的学生只有六七岁,平时一个个都是小公主和小皇帝,长辈宠爱有加,依赖心理强,动手能力较差,容易丢三落四,每天睡觉前家长提醒孩子装好课本、作业、学习用具等。最后,家长朋友们一定要严格要求,坚持不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年龄小,自制力差,家长朋友们要因人而异,掌握方法,循序渐进,切忌急于求成,空喊口号。
自担任中高年级教学以来,平时和家长交流,反馈最多的是孩子的成绩比起一二年级滑坡严重,作业拖拉磨蹭,甚至有的孩子每天都要被老师在家校联系群里反反复复通报批评,家长是恨铁不成钢,苦不堪言。
其实三四年级的孩子成绩出现分水岭,并不难理解。那些成绩优异的孩子多是厚积薄发,之前积累的知识和培养的良好习惯能够很好地为孩子现在的学习筑牢根基。
那些成绩优异的孩子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值得大家学习?首当其冲的是学好语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言传重于身教,榜样的力量胜过千言万语,榜样不是别人家的孩子,而是家长。只需要家长朋友放下手机,轻轻捧起书本,做个爱看书的爸爸或妈妈,孩子必会学着父母的样子乐于阅读。久而久之,即使没有家长的在旁陪伴,孩子也会沉浸于书本中。过多命令式的语言,只会适得其反,让孩子觉得家长唠叨。
大多家长最最苦恼的问题就是每天陪孩子写作业是一场身心俱疲的煎熬。写一下停三下,一会儿喝喝水,一会儿上厕所,哩哩啦啦两三个钟头还写不到头,家长还得危襟正坐,一刻不敢松懈,关键还没有什么立竿见影的好办法解决。
且听我言,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要找准问题源头,对症下药。如果孩子当天的知识没有掌握,就积极和老师交流沟通,寻求专业帮助,这是老师喜闻乐见的。如果是习惯的问题,那就慢慢培养,多表扬和鼓励,当然更需要家长专注的陪伴,孩子写作业你看书,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如果是注意力不集中,建议各位家长帮助孩子把作业进行分段,先做15分钟左右,中间休息几分钟,然后再做20分钟,再休息。当孩子注意力提升之后,再把每段写作业的时间适当延长。养成这样的习惯后,孩子写作业家长就不再抓狂了。
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愿我们都能在陪伴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播下向阳生长的种子,传递温暖,传递能量。愿孩子们都能像松柏一样坚定,像小草一样坚韧,像阳光一样温暖,像花朵一样娇媚。
审核:杨红林
编辑:潘彦文
校对:袁会云 付荣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那就转发和点赞吧!欢迎留下自己的见解,我们期待与您一起交流探讨。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