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阳光总在风雨后
——“家园合作,共同培育孩子抗挫折能力”
家庭教育案例
泾川县光彩幼儿园 樊梨花
????【案例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我服务的尝试。”然而,在多年的从教经历中,我发现如今的幼儿,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长期受到鼓励和表扬,在鲜花和掌声中长大,养成了较强烈的自尊心和好胜心。如果遇到丁点不如意,就难以接受,动辄大哭大闹、回家向父母撒娇,不能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如果一名幼儿的抗挫折能力很差,那么他在遇到困难时心理就容易被摧垮,也容易形成娇气、任性、自私、固执、脆弱等不良性格,甚至导致自暴自弃;反之,抗挫折能力较强的幼儿,将来就算是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能沉着应对、应付自如。所以,家园合作,培养抗挫折能力,应从幼儿做起。
????【案例名称】
阳光总在风雨后——“家园合作,共同培育孩子抗挫折能力”家庭教育案例。
????【案例描述】
案例一:早上点完名,我照例组织孩子们喝水,“谁坐得端,老师就请谁发水杯。”话音刚落,就有很多孩子坐的端端正正,翰翰也坐的笔直笔直的。可是还有部分小孩没有安静下来,教室里显得有点乱,我的声音淹没在孩子的吵闹中。我指着翰翰旁边的悦悦说:“请你吧”,翰翰和悦悦一起跑了过来,两个人都争着拿水杯,各不相让。悦悦喊着:“老师是请我!”“一直是我发水杯!”翰翰也不甘示弱。见状,我立刻制止他们:“翰翰,我们也给其他小朋友锻炼的机会吧,今天就让悦悦发水杯。”听我这么说,翰翰便使劲把杯子扔到桌子上:“哼,不发就不发,有什么了不起!”
案例二:萱萱是班上的乖乖女,各方面表现都很优秀,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小朋友的羡慕。使得她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幼儿园都有一种优越感,成为一个行为孤傲,经不起任何挫折的孩子。如果有一次得不到老师的表扬或者奖励的小贴画,便满脸的不高兴。
????【案例分析】
上述案例中的两位小朋友在与同伴活动中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失败,“自我中心倾向”非常明显,解决问题的能力较为欠缺,这反映了独生子女抗挫折能力差的通病。幼儿在家中是掌上明珠、众星捧月,一大堆人围在一个孩子跟前说好话。所以,容易养成自负、骄纵等性格,家长也都认为自己的孩子都是最棒的,更助长了孩子这种性格的形成。但来到幼儿园,开始在一个集体中生活,有了对比就有了落差,自己的孩子不可能事事占先、样样在前,总会有一些不如意、不开心的地方。所以,要客观的分析孩子的性格、爱好、特长等等,正视遇到的困难,明确培养的目标。比如,一个孩子在跳舞方面比较有天赋,但对画画可能不感兴趣,那就重点培养舞蹈能力,画画可作为爱好跟随。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不要给孩子施加过大压力。只有为孩子明确目标,家长和孩子意识到不可能事事出类拔萃,才能正确看待遇到的困难和不足,才有了抗衡挫折的思想准备和正确态度,这是培养幼儿抗挫折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实施措施】
(一)家园教育同步
我国古代教育家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这意思是说,要想使幼儿将来能有所建树,必须从小让他们接受一些挫折教育。家庭成员在教育过程中的不同步、不一致是目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平时与家长的交流中,我了解到,大部分孩子在家里就是典型的“小霸王”、“小公主”,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事事都顺着自己,从小到大没有受过一点委屈。到了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生活,就会表现得任性、霸道。所以,家长要密切配合幼儿园和老师的教育,家庭成员之间要意见统一、步调一致,在教育上达成共识。
(二)借助榜样的力量
幼儿初次遇到困难,总是想着寻求爸爸妈妈的帮助,没有独自解决问题的习惯。在家中,可能更多的父母选择帮助孩子解决这些困难,而不是让孩子去独自面对、独自解决,没有失败的经历,缺少直面挫折的机会,也就失去了接受挫折教育的前提。而在幼儿园,老师对幼儿的教育和要求可能就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幼儿也会听话许多。毕竟,幼儿心目中,老师是很神圣的。那么,应当告诉孩子:一是挫折不可避免,人生的道路不会总是一帆风顺的;二是挫折成就人生,挫折处理得好往往就会成为人们走向新天地、进入新境界的起点,能独立解决问题或战胜困难才是更棒的小朋友。只有老师的不断启发才能让幼儿解除对父母的过度依赖;只有不断地尝试才能培养幼儿解决困难、直面挫折的决心和勇气。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我经常性地利用故事、谈话等方式给孩子将一些名人小时候的励志故事,如达芬奇画鸡蛋、鲁班学艺等,让幼儿在思想上产生共鸣,行为上受到引领。
同时,要让孩子的父母多给孩子讲讲自己的故事,如曾经遇到过什么困难,是怎样对待和解决的。
(三)开展模拟挫折训练
“厚爱孩子,就让孩子在困境中待一阵子吧!”日本家长让孩子在冰天雪地里摸爬滚打是否值得效仿我们暂且不去讨论,是否向德国一样开设专门的“挫折课”、“死亡课”也可交给专家去研究,但是作为幼教老师,设计一些挫折场景,开展模拟挫折训练还是非常必要而且迫切的。家长和老师不妨有计划地精心设计一些挫折场景,让孩子经历一下挫折和失败,然后因势利导,进行挫折教育。家长和老师只是提供一些为孩子解决问题的建议,这样让幼儿在实践中克服一个个困难,一次次地积累经验,从而达到了锻炼孩子的意志,提高了孩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产生“苦中有乐”的感受。幼儿只有在独自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才能激发他们自身的潜力,才能培养他们直面挫折的勇气、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成长的快乐。
比如,可以让小班的幼儿自己整理玩具。开始幼儿可能感觉枯燥无味、东挪西放、不知所措、毫无头绪,摆放的东西可能乱七八糟,需要大人重新再整一遍。但家长、教师可以告诉他们怎样分门别类、怎么摆放有序,然后让幼儿独立完成。几次的努力之后,幼儿对自己的玩具能够很熟练的按照种类摆放整齐,并且每次玩玩具时,再也不会跟家长或者老师要了,能很快的找到每个玩具的地方,新到的玩具也懂得爱惜,同时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案例效果】
随着家园共育措施的逐步实施和时间推移,班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逐渐增强了,活动中再也没有因为失败而大发脾气或者苦恼的现象了,做错了事情也能坦然接受老师、家长的批评,并勇于承认错误并积极改正了。
生命如同河流,总会遇到拐弯、激起浪花;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即使幼儿,也是如此。让孩子走出温室,既吸收阳光雨露,又经历风雨洗礼,既要接受表扬鼓励,又能化解困难挫折。风雨过后是彩虹,让他们更加健康、茁壮的成长!
审核:杨红林
编辑:潘彦文
校对:袁会云 付荣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那就转发和点赞吧!欢迎留下自己的见解,我们期待与您一起交流探讨。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