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习得策略 贵在得法
——策略单元教学浅析
泾川县第三小学 宋继红
有幸在网络直播平台观摩了江苏吴雨来老师执教的《竹节人》一课,让我对阅读策略单元的教学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和深刻的认识。《竹节人》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策略单元——有目的地阅读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通过介绍传统玩具竹节人的制作方法、玩法以及老师玩竹节人的故事,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这样一篇文章被安排在策略单元,该如何处理呢?吴老师的课分四个环节向我们展示了策略单元的教学。
一、暗示有目的地阅读
上课伊始,吴老师先让学生谈谈预习课文后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内容。学生很快谈到了“老师玩竹节人”的情节,“学生玩竹节人”的情节,吴老师相机板书“玩”“老师” ,接着引导学生谈谈“这么有趣的竹节人是怎么做的呢?”学生继续谈竹节人的制作方法,这样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本课的阅读任务就昭然若揭了。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吴老师又播放了一段玩竹节人的视频,精彩有趣的视频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这一环节通过交流学习要点,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内容,为后面的学习搭好了支架。
二、明示有目的的阅读
第三单元的主题是“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阅读要素是“学会有目的的阅读”。《竹节人》一课课前有导语,课后有阅读指南,这些都是与普通单元不同的地方,吴老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这些内容,出示课前导语,和学生一起分析三个学习任务,了解有目的地阅读是一种阅读策略。
在这一环节,吴老师充分关注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让学生自主发现教材编排的特殊之处,找准阅读目的,并理解学习的任务是什么,下一环节的学习就顺理成章了。
三、尝试有目的的阅读
为了突出有目的地学习,吴老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学习任务,这样学生的学习目的会更明确。选好任务后,吴老师并未让学生开始学习,而是先关注课后的阅读指南,小组讨论完成任务的方法。学生梳理出通过“快速浏览——找到相关内容——针对相关内容细读——理清层次,梳理要点”这样的方法,交流完学习方法后才发放学习任务单,学生先自学,再评选出一个最优秀的结果,小组内合作完成选出来的任务单。
在这一环节中,吴老师将教材处理得滴水不漏,令我拍案叫绝。《竹节人》是本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它在本单元承担着教方法的使命,学生还不会有目的地阅读,所以学习前进行方法的指导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
四、把握有目的的阅读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后,吴老师组织学生汇报展示学习成果,由于指导有方,小组内的每位同学都有发言,并互相补充评价,教师适时点拨评价,在交流完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后,播放制作竹节人的视频,这是课文内容的补充和深化。
在这一环节,吴老师不只组织学生交流课文内容,也交流了阅读策略:拿到任务以后你们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激发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方法,对有目的地阅读进行梳理小结,不仅授人以鱼,还授人以渔。
回想我在教学策略单元时,由于是初次接触,我一度感到无从下手,学生学得模糊,自己也教得费劲。如今看来不是策略单元难教,而是教不得法。看完吴老师这节课,我感思良久,收获颇多。在以后的策略单元教学中,我们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策略单元的编排思路和编排意图
统编版语文教材对师生而言,都是初次接触,所以不能用老教法去教策略单元,更不能用教其他单元的教法教策略单元。小学语文教材中阅读策略有“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有目的地阅读”,教材的编写有层次,有梯度,呈螺旋形上升,策略单元对阅读策略集中训练,目标指向明确,有助于阅读策略的形成。
策略单元的导读页是策略导学,精读课文教策略,略读课文练策略,交流平台总结梳理策略。教学中准确定位教材内容的意义和价值,才能有游刃有余地展开教学。
二、灵活处理教材内容
在策略单元的精读课文和交流平台中,有明确的阅读策略的指导,如《竹节人》课后的阅读指南,《宇宙生命之谜》的批注,“交流平台”的阅读策略总结等。教学中我们要依据学情灵活处理教材,可以先学习交流平台、阅读指南等,对有目的地阅读方法进行了解,再用这种方法去学习课文,学生学而有法,才能学而得法。
三、开展群文阅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阅读策略是为阅读教学服务的。学习一种阅读策略,仅仅靠一两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群文阅读,精选阅读材料,精心设计问题,组织学生有策略地开展阅读,将这种阅读策略熟练运用,不仅重视问题的解决,更要重视方法的总结梳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继而进行整本书的阅读,将学到的阅读策略运用到实践中去。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 【教学研究】吕晓丽:关于幼儿园教学特点及教学方法创新策略的探讨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