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编者按
按照市教育局安排,“西北好教育联盟”第六届“同课异构”说课赛课活动在陕师大平凉实验中学和华亭一中分别举行。县局高度珍惜此次近距离、大范围、高质量、高层次的教研活动,由副局长李旭勤带队,教研室专职教研员全程组织,四所高中物理、数学、生物、政治、英语、地理六个学科的32名教师参与说课及观摩活动(其中14名教师参与说课竞技,泾川一中数学教师胡志宏从45名数学说课参赛者中脱颖而出,进入赛课环节,获得大赛讲课二等奖)。精彩的说课赛课活动集中体现了甘青宁省区高中新课改教学的优秀成果,让参会者受益匪浅。现将参赛人员观摩心得以“教研直击—西北好教育”专题予以刊发,希望能相互启迪,促进提高。
在反思中进步 在学习中成长
——参加“西北好教育联”第六届“同课异构”教学大赛数学组观摩心得体会
高平中学 马亚莉
2019年12月13至15日,按照县局的安排,我有幸观摩学习了“西北好教育联盟”在华亭一中组织的第六届“同课异构”数学教学大赛活动。两天的时间里,我听了45位老师限时8分钟的说课活动,观摩了6位老师《直线的一般式方程》的“同课异构”教学大赛以及三位老师的示范课,收获颇多。“倾听之后,必有回响,回响之后,必有灵魂的悸动与增生。”在这次观摩活动中,各位数学组的赛课老师准备充,教学功底扎实;在点评阶段,每位专家点评的很透彻,使我受益匪浅,从心底里感谢县局、学校领导给予我们这样的学习机会和促进成长的平台。下面我就这次活动谈几点自己的浅薄体会。
01
立足于课堂,在对比中才能发现,在反思中才能成长
“教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倾听和回响的过程,心灵的辽阔与广大源自于倾听的范围与能力,听什么,如何听,听到什么程度,塑造了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决定了灵魂的宽度与广度,深度与高度,提升自我倾听能力的过程,就是拓展自身精神边界和灵魂疆域的过程。”在听课期间,我认真去听、去想、去感悟、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
02
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
说课过程中45位老师,以课本为基础,从专业的角度,不同的视角,展示着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及想法,让我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比如新课的导入,有以问题导入的,有视频导入的,有情景导入的,有图片导入的,有以武侠剧形式导入的………,这让我受教不浅,原来数学课还有这么多轻松自然的导入方式,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在引入上多下功夫,必然会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03
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
这次学习,恰遇大学同学,也是参赛者之一,经过简单的交流,才知道,十几天前,他们就开始准备这8分钟的说课了,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都经过了很多次的修改,说课课件和上课课件要统一,每一个环节都经过无数次的对照修改,每一次修改完都要模拟说课现场进行说课,时间的把握也是重中之重。而我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方面落后了很多,学习着,反思着:我今后在专业成长方面需要补的课还有很多。
04
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重视过程评价
45名说课的老师,选出前6名老师进行课堂教学比赛,参赛者压力必然很大,而我更迫切地等待着老师们精彩的表现。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出发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女老师,上课之前,给学生发了导学案并告诉学生,这节课,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努力学习。这样一下拉近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然后,面带微笑,用亲切的语言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提问学生时,一直用肯定性的语言评价学生。不仅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落实了数学核心素养,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同时也让学习变得轻松愉悦。
05
好的课堂要放得开手、弯得下腰、抬得起头、收得住场
我记得2010年我校新课改开始时,我们从外面学习了好多种方式,比如分组合作,对学,群学,小组展评,纠错互评等等,我们风风火火地尝试课改,但是收获甚微,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因为我们只学习了“形”,而没有掌握“神”。我们将学生分成小组,学生在讨论,但是所有的学生都在真正讨论学习吗?此次观摩过程中,我发现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有问题要合作的时候,就是同桌,或者前后左右同学们随意组成一组,老师边走边看,并随时点拨纠错,没有轰轰烈烈的讨论,没有花里胡哨的形式,但是,学生们都争先恐后的举手回答问题,说明大家都学懂了学会了。
此次活动真的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虽然几节课的教学风格各异,但每位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我进一步明白并坚定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今后一定要不断学习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育技术,让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