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认识周长》教学反思
太平镇黑河小学 高鹏
昨天上了《认识周长》这节课,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一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认识周长的含义,为接下来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打下基础。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教学感受。
01
成功之处
1.创设有趣的情境,恰当地引导学生理解“一周”的含义。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我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但如何适当创设情境,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恰当为教学服务,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地方。在本节课上,我创设了“龟兔赛跑”这一学生熟悉的故事情境。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发现比赛的要求是“绕着操场跑一圈”。兔子在中间就穿过操场来到终点,犯规了。而乌龟按照比赛要求,从起点开始,绕着操场跑了一圈,又回到起点。跑了一周。在此基础上,板书一周。这样的情境创设,直观地让学生理解了“一周”的含义,为理解周长的含义打下基础。
2.动手操作,理解周长的意义。
新教材中,“周长”的概念是这样出示的“书签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一周”、“边线”等词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难以理解。所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从直观到抽象,帮助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首先,让学生动手剪书签,提问:“你是怎样剪的?”引出边线,让学生清晰地看到书签边上的边线;其次指书签一周的边线,先让学生自己指,再老师示范指,指名指,让学生理解一周边线的意思。这时揭示:刚才我们所指一周边线的长就是书签的周长;接着让学生找一找、摸一摸身边物体一周的边线,引导学生理解“物体表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最后,描边线,描出平面图形一周的边线,引导学生由“物体表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类推出“多边形各边的长度之和就是它的周长。”从而完善和深化对周长含义的认识。
3.实践活动,经历测量计算物品周长的过程。
在认识周长之后,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量一量、算一算,理解周长的含义。小组合作测量五角星、硬币的周长。五角星的测量主要让学生通过测量、计算后体会到五角星的10条边都相等,只要量出一条边的长,就能算出五角星的周长。而硬币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探索曲面图形物体的测量方法。通过测量,让学生经历动手围一围、量一量的过程。初步体会“化曲为直”的方法价值。通过简单的测量和计算,引导学生拓展对周长含义的认识,初步学会测量和计算周长。尤其是硬币的测量,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有助于学生直接地体会“化曲为直”,进而领会测量物体某个面周长的重要方法。这样测量计算,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直观、具体地感受周长概念的内涵,感悟周长是一周边线的实际长度,加深对周长含义的理解和认识。
02
不足之处
在学生指一指描一描的过程中占用了很多时间,有两个地方比较重复啰嗦;动手测量平面图形的周长时,由于在进行测量之前缺少对学生方法选择的引导,我发现学生对测量方法的选择很随意,不能较准确的测出平面图形的周长。
03
改进之处
如果在测量之前加上个“你打算怎样来测量?怎样计算?”问题的探讨,也许孩子们完成的会更好一些。
总之,在这节课中,我让学生通过一连串的活动,自己感悟、获取周长的概念。从?“看”到“指”从“?指”?到?“?描”?,又从“描”到“算”。不断更新的活动对学生来说充满了挑战,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 【教学反思】毛惠丽:Unit 4 I have a pen pal A Let’s talk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