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我的语文课堂
城关镇杨柳小学 王小会
在八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我收获了很多的工作经验和成功的喜悦。现把近两年语文课堂的点滴进行了整理与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给予指导与帮助。在我个人认为,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对于当下电子产品随手拈来的孩子们来说已经枯燥乏味了。记得我小时候在语文课堂上时不时思想就跑别处去了,或困乏了。但是,如果把音乐,美术和表演带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去,其效果定是迥然不同的,毕竟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他们对音乐,绘画兴趣远比学语文的兴趣浓厚。于是我从下面四个方面尝试并在班级内经过多次实践,学生逐渐爱上语文课了,也极大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一.播放优美音乐,渲染课堂气氛。
音乐能发展人的思维,能给人以最大限度的联想,并且给人无限的美感,让人尽情想象,思索,潜移默化地发展思维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添加些音乐,或配乐朗诵,或让学生唱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歌曲,不仅能调节课堂气氛,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鸟的天堂》一课中,学生的耳畔回荡着清脆的鸟叫声,欣赏着闻名中外的旅游景区里那棵独木成林的大榕树上,成千上万只鸟雀早出晚归、井然有序,也情不自禁地为眼前这蔚为壮观的鸟的天堂拍手叫绝,更对大文学家巴金热爱大自然,观察细致认真的生活态度深深感动了,课后学生在习作中也尝试着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写的惟妙惟肖。
二.插入课本剧表演,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交流,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对学生来讲,如果能采用一种调动其积极性教学方法,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的天性就爱动,有一种先天的表演欲望,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利用这一点做文章,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一课的时候,我有意识的把机会分给成绩处于中下的学生,让他们自己当回父母,深切感受文中的父亲与母亲截然相反的“爱”,并能正确对待与理解生活中严父与慈母的真正的含义。课后,同学们还乐此不疲的将课堂上学到的动作表演来表演去。可见,教学内容已经以一种生动可见的形式深入孩子的心灵,并对他们进行了有效的成长教育,很多学生还写了动人的读后感。
三.指导学生诗配画,增添课堂情趣。
语言文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形式,美术却是直观的艺术形式,而且美术在启发人的形象思维能和抽象概括能力等方面有其独到的效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简单绘画,不仅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且能更深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例如:古诗《舟过安仁》中,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想象画出简单图案,进行涂色,再配诗。学生能够大胆描述出诗的画面中有小船、花、还有两个人在船上撑着伞,身后是绵延的青山和绿水,一幅简单漂亮的诗配画就完成了,也让学生轻松地学习了古诗。几次成功的尝试后,学生逐渐能主动提前完成古诗词的学习任务,当然对于景物描写的课文都能进行文配画的练习。
四、制作思维导图,提高学习效率。
思维导图进驻语文课堂是孩子学习思维的变革,是孩子们乃至老师们超越自我思维极限的用脑方法,一旦我们固有的思维方式转变过来,就能巧妙地激发出许多新的智慧。众所周知,语文教学应该尊重学生差异,回归文本,之后我就转变了教学方式,凭借思维导图,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实现“完成自我”,通过阅读体验、导图导写(语言实践)、自我认知(知识建构)这些学习过程完成自主学习,绘制出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图,最后能逐渐形成知识迁移的能力。思维导图,它已经在我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占有一席之地了。如此好的教学方法,我一定要把它分享给大家,让思维导图在语文课堂上尽情绽放她独有的魅力。
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激活语文课堂,打破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首先要沟通语文学科与音乐,美术学科的联系,把语文学习中的读与唱、画、演等有机结合,让学生乐学、善学、从内心真正热爱语文。其次语文教师要有诗人般的激情,以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让语文课堂激情四射,充满活力。最后要说的就是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溶入生活中,才能具有生命力。总之,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把握学情,关注个体,辅之以灵活多样的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能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