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01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曾说:要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但现实却是,教育成为了人人喊打,人人喊骂的行业。
近几年来,家长辱骂甚至殴打老师的事件频发:
安徽某学校老师因未及时回复消息,遭受家长辱骂和殴打,家长扬言:我想打谁就打谁;
上海一家长嫌孩子学号不吉利,在群里辱骂老师;
老师因没在家长群中及时回复家长问题,被家长辱骂并当面扇了耳光;
……
很多家长,对于老师都心怀不满,这可以理解。
因为老师也是人,不是圣人,肯定会有许多不完美的地方,做事难免也会有疏忽。
再者,一个班级小则三四十人,多则六七十人,老师也不能全部兼顾,一个不落。
所以,往往有时,在老师兼顾不上,或者来不及兼顾的时候,家长就容易对老师产生误解。
家长内心不满,就会想要发泄。
但是发泄的方式有很多,最不可取,也是最极端的方式,就是对老师进行辱骂,甚至殴打。
更有甚者,会当着孩子的面,直接辱骂老师,毁坏老师在孩子心中的形象。
家长的这一做法,实则是最无效,也是最愚蠢的行为。
02
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辱骂老师,家长的怨气不仅会传染给孩子,还会有损老师的尊严与威信。
有研究表明,孩子天生具有“向师性”与“模仿性”。
模仿性相信大多数人都了解,就是指孩子强有力的模仿能力。
而向师性,是指孩子尊重、崇敬老师、乐于接受老师教导的自然倾向。
以及希望得到老师的注意和鼓励,热情而认真负责地教育自己的特点。
所以,对于孩子来说,尊重老师是一种自然倾向。
如果这种倾向被打破,那么孩子对老师的印象就会发生改变。
孩子不尊重,甚至看不起老师,对老师而言,无非就是增添了一个不服管教的学生。
但是对孩子自身而言,不单单是失去一位严师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对自己未来的不负责任。
而打破孩子对老师“向师性”这一倾向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家长对老师的不尊重。
家长经常当着孩子的面,抱怨老师的不是,质疑老师的教学活动,会深深影响孩子对老师的看法。
家长抱怨老师的行为,会误导孩子,让孩子对老师渐渐失去信任感,甚至也开始跟着父母一起抱怨。
学会如何抱怨的孩子,将来长大了就不会反省自己。
遇事不顺时,就只会挑剔别人的“不是”,甚至自己将来不成才的结果,都会抱怨是父母的无能所致。
中国有句老话说得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家长要在孩子面前尽量表扬老师的优点,不要太挑剔,向孩子传递正面的、良好的信息,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将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教育发展动力和师生信任力。
更重要的是,这种做法还能培养、教会孩子,从小学会欣赏别人,接纳别人,感恩身边的人。树立均衡的价值观。
而不是一味的当着孩子面,抱怨,辱骂老师的不是。
03
教育允许有不满,但请不要在孩子面前直接发泄自己的情绪。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一个人都不完美,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缺点或不足。
老师也一样。
没有哪一位老师敢说自己是完人,是圣人,更没人敢说现有的教育是完美的,无可挑剔的。
所以,家长会对老师有所不满,有所误解,是很难避免的事情。
但是再多的不满,也请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说老师的不是。
作为一名孩子的家长,我参加过一次这样的家长会。
孩子六年级时,曾被通知班级要临时换数学老师。
在六年级这个小升初的关键时期,换数学老师是非常不符合常理的事情,因为换老师,孩子必须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所以这位有着三十多年教龄的老教师,在家长会上,对所有的家长说了这么一番话:
“要在孩子面前多为老师美言几句,这将为孩子这学期能不能学好数学打下很好的基础。
只有孩子爱上我这个数学老师,才会爱上数学课,才会学得好!”
老教师一语道破教育的关键所在。
爱屋及乌用在学习上,也是相当在理。
只有孩子喜欢任课老师,才会喜欢上这门课,才会学得好。
相反,如果家长当着孩子面,质疑老师的能力,抱怨老师的不是,那么孩子也会受家长的影响,对老师的印象一落千丈。
所以,家长如果不想孩子成绩一塌糊涂,想孩子成绩有所提高,就应该先教会孩子亲近老师、喜欢老师,进而崇拜老师。
而不是抱怨老师这也不是,那也不是。
其实,孩子成绩好坏与否,不仅与老师自身的学识、魅力有很大的关系,也离不开家长恰当的引导。
04
老师是帮助家长陪伴孩子成长的助手,守护者之一。
在培养孩子长大成人,成为一个优秀者的过程中,老师与家长实属“战友”关系。
唯有家长信任老师,协同教师工作,孩子才有可能变得更加出色。
所以,请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指责老师的不是,老师在孩子心里,应该有所地位,形象应该更加正面。
一旦家长当着孩子面说老师的不是,就容易毁坏老师在孩子心中的地位。
孩子在学校就会失去安全感,变得不信任老师,甚至跟着家长一起,抱怨,讨厌老师。
一旦孩子出现抵触老师的情绪,学习上就难以获得进步。
因此,就算是为了孩子的成绩着想,家长平时也要注重自己的言行,最好能为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印象加分。
即使不能,也不要当着孩子面,做有毁老师形象的事情。
就算对老师有再多的不满,也不要在孩子面前流露,可以私下跟老师沟通。
把自己的不满,转化成对老师教育的有效建议,才是聪明的家长最正确的做法。
唯有如此,孩子才能在老师、家长一起努力下健康成长。
05
家长应该如何转化对老师的不满呢?
首先,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老师是一种职业,生活中他们也是孩子的家长,或未来是孩子的家长。他们在工作的时候一般会提前换位思考,绝大多数的老师都是爱学生的,是“恨铁不成钢”的,说话的时候可能不注意选择用词,有的时候说出来的话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但是,家长要认识到,批评也是一种教育方式,是老师认真履行职责的表现。合理的赏识可以给学生极大的促进,恰如其分的批评也能促使学生改正错误。家长对学校、老师的各种教育举措,不要断然排斥,应给予足够的支持和关心。
同时,要注意维护老师的威信。有些家长会当着孩子的面贬低老师:孩子犯了错,怪老师处理方法不当;孩子成绩差,怪老师不认真教;孩子评不上“三好学生”,怪老师偏心……这些言行对老师的威信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作为家长,应该全面客观地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认真听取老师的意见,积极支持、配合老师对孩子的教育,自觉维护老师的威信。
再次,要对孩子进行积极理性的引导。如果老师的教育方法存在问题,家长不宜当着孩子的面说老师的不是,而是要和孩子淡化老师的批评方式,强化老师的批评目的。
如果老师批评错了,家长应冷静下来,不仅要听孩子的陈述,也要向其他同学和老师了解情况,并及时和老师交换意见,切不可在孩子面前发泄对老师的不满。
对于孩子的一些小错误、小毛病,老师批评后,家长可以鼓励孩子自己找老师沟通,向老师承认错误,强化印象,避免再犯类似错误。
总之,当孩子受到老师批评时,爸爸妈妈不能卑微隐忍,也不能恶语相向,而应该由始至终保持一种轻松自然的态度。老师不会无缘无故地批评孩子,家长要学会从中听出问题来,听完老师的批评后,再运用语言艺术,肯定老师的付出,并向老师虚心求教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让老师从批评者转变为指导者。
家长、老师共同努力,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 【精选推荐】“五一”假期,陪孩子一起看这30部纪录片,胜过所有动画片,电视剧!赶紧收藏!
? 【精选推荐】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只有家长与老师并肩,孩子才有未来(老师转给家长)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