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语文教学诗话(五)
汭丰镇教育办公室 王福荣
愿借天风吹得远
家家门巷尽成春
——语文课堂的能力培养
语文教学要体现新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使学生生动活泼、全面主动地得到发展。语文课堂上必须进行语文技能训练,须将学生的学、读、说、思、议、练贯穿于全过程,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读、自析、自悟、自得等诸方面能力。现将课堂要提升的各种能力予以罗列,每堂课只需培养三五种,长此以往,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阅读能力: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至关重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培养学生基本的阅读能力当作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兴趣,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从中获得阅读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在语文课堂上应该指导学生进行高质量的阅读:朗读、泛读、默读、浏览、细读。通过不同方式的阅读,使学生自主理解文章的主题、写法、中心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厚积薄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质疑能力: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质疑,顾名思义,就是提出问题。在语文课堂上更需要学贵有疑。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课堂上,教师不应是一言堂,应该让学生翻身做主人,让学生学会质疑。一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怕的是学生没有疑问,课堂上死气沉沉,没有人肯动脑筋。老师要鼓励学生放开胆量,大胆质疑。问错了不指责,还应表扬他肯动脑,肯思考。问题提的好的,要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学生就会产生求疑的积极性,形成活跃的课堂氛围。二要引导学生质疑到位。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并进行比较分析,由此让学生懂得怎样提问题会更好。教师要因势利导,鼓励学生要围绕中心,从多角度、有顺序的提问,从而提高质疑的效果。教师应善于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质疑、勤于质疑、勇于质疑,教给质疑方法,只要质疑到位,质疑有序,学生质疑问题的积极性更高了,教学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倾听能力: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在语文课堂上既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也要发展孩子的倾听能力。发展学生听力有以下方法:一是利用具体行为发展学生的倾听能力。要求学生听老师的快速指令做出相应动作;在朗读范读时口头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学生听完马上回答等。二是利用听辩错误发展学生的倾听能力。故意读错课文中的字词或句子,故意说错话,有目的地让学生去判断对错,并加以改正。三是利用评价机制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当学生倾听后能正确回答出问题时,就应该毫不吝啬地夸奖和激励,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就会更加注意倾听。
表达能力: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语言是人类社会中的第一交际手段。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要注重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要善于启发诱导,营造氛围,使学生敢于“说”。要鼓励学生说、问、评,对于学生的发言还要给予恰当的评价,激发他们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发言的积极性。要构筑舞台,重视训练,让学生乐于“说”。如课前小故事、小演讲、课前美文欣赏、口头作文、课本剧、分角色对话、情景模拟等方式,使语文课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乐园,使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知识性,相应的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得以提高。在讨论、展示时不可千篇一律、千人一调,要允许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腔调,“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样学生才能畅所欲言,提高表达能力。
书写能力:铁画银钩藏雅韵,粗细浓淡沁馨香
字如其人,一笔好字胜过千言万语。语文课堂要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教给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并能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要重视学生写字兴趣的培养,汉字是一种艺术感很强的文字,书写时讲究结构、笔势和神韵。鲁迅先生说过,我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在语文课堂上,要让学生通过黑板、作业、书法、字帖等载体,勤写勤练。教师也要练成一笔好字,以身作则,进行示范,让学生用好字遨游学海,达到:“铁画银钩藏雅韵,粗细浓淡沁馨香”的效果。
积累能力: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俗话说:“积少成多,集腋成裘”,语文知识就要靠日积月累,慢慢积攒,最终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引导学生积累并运用是广开习作思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随时随处都要注重字、词、句、篇一点一滴的积累,进行遣词造句、组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训练。要让学生准备一个积累本,在课堂上和课外积累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经常诵读;要鼓励学生多读书,多进行摘抄。要指导学生养成自己查字典、找资料的好习惯,将自己积累的知识运用到口语表达和写作中学以致用。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文思泉涌,出口成章。
想象能力: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一方面要教会学生听、说、读、写,另一方面要挖掘学生的潜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而培养想象力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方法有:一是运用教材,启发想象力。语文教材中精选了许多语言生动、感情充沛、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文质兼美的课文。教学时,可借助于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唤起学生内心的想象,把课文中的人、事、景、物变成可以看到、听到、闻到、触到的客观世界中的种种事物,从而启发学生想象力。二是引导质疑,展开想象力。语文教学中通过提出问题,为学生质疑创设条件,引导学生解开束缚,打开思路,不断创新,超常发挥。三是强化训练,提高想象力。训练要以质量为主,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允许想象离奇些,不要抑制阻止,激活其思维,开发其深藏的想象力。四是延伸课外,丰富想象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深入生活、观察生活;要经常带领他们到大千世界去接触,去思考,去学习,去受影响,并有的放矢,随时点拨,方可收到预期效果。要通过续写、改写、科幻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推理能力: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有效手段,而推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零碎的知识变成系统性知识的重要手段。推理是一种相当严密的思维过程,它必须依赖正确的知识或理论作为基础。在语文教学中也要通过关联词语、过渡句、写作顺序、观察顺序等,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思考、论证、推理、得出结论,从而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想象能力,真正提高思维品质和思辨能力。从“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中推理出“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千古绝唱。
写作能力:祈望笔落惊风雨,惟愿诗成泣鬼神
在语文写作教学中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语文写作教学充满活力,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学习写作方法,最终实现语文写作能力的提升。一要找准兴趣点,培养阅读兴趣。在教学中为学生推荐一些感兴趣的文章或者书籍,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的素材,学习语言词汇的运用,不断提高自己的感悟理解能力。 二要开展阅读与写作结合的活动。可以开展作文互评、书籍读后感展评活动、仿写、续写、想象作文比赛等等。三要利用多媒体激发阅读兴趣。 多媒体结合声、图、像,能够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搜集阅读材料、相关图片、相关音视频,通过配乐朗诵等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讲解写作技巧,要尝试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不同文体的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竞争能力:谢家子弟知多少,当头只许一二人
当今的时代是竞争性很强的时代,未来的时代将有更剧烈的竞争。要使学生成为未来社会竞争中的强者,必须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在语文教学中,适合于培养学生竞争能力的环节是很多的。一是预习,看谁对课文预习得细致深入,能提出有质量、有深度的问题。二是速读,看谁读得又快又好。三是提问,看谁能提出又多又好的问题。四是查找,看谁找的词语、成语或相关句子最多。五是书写,看谁听写的词语又对又多。六是积累,看谁课外找的故事最多。七是应用,看谁造的句子最好。八是作文,看谁的口头作文或书面作文最优秀。九是检测。看谁对所学知识掌握得牢 固、熟练。十是拟题,看谁出的试题覆盖面广、难易适当、质量最好。实践证明,鼓励学生在各个学习环节上开展竞赛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对其将来的发展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归纳能力: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语文教学中学生概括归纳能力的培养就是让学生能准确地总结、提炼、抓住重点,来概括课文内容、中心思想。归纳的方法主要有:一是题目扩展法。通过题目捕捉很多信息,不少课文的题目就是内容的高度概括。二是重点句摘录法。通过有的文章中的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中心句等进行适当改动。三是段意相加法。一篇文章由几个段落组成,可以用段落大意相加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四是主干提取法。删去旁枝末节,用“谁干什么,什么东西怎么样”这样的句式就可以很容易地概括归纳课文的内容。五是要素罗列法。罗列出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再整理成一段表达通顺的话。六是人物关系梳理法。特别在于讲故事(历史、神话、民间故事)的文章中,人物关系有的非常多,这时就可以利用复杂的人际关系梳理来概括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七是重点词语串联法。借助教学中的重点词语串联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一种很好地概括归纳方法。八是缩写法。用最精简的语言概括内容,提炼中心思想。这样才能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审美能力:白石山中自有天,竹花藤叶隔溪烟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要挖掘课文美的内容。语文课本中有通过描写大自然之美来赞颂祖国大好河山的文章;也有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表现人性美的文章;还有那些有助于学生把健康的思想、丰富的感情表达得更为准确、鲜明、生动的有关语法、修辞、书法的知识短文,这些都是我们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极好内容。教师要指导学生细细品味,引导学生从中探寻美与欣赏美,深入作品美好的意境,开启他们的心灵之窗。二是巧设美的课堂结构。语文课堂教学的结构艺术,是指将教材内容按一定的顺序和方法组合起来的艺术,它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过程的需要来安排课堂的教学进程,突破那种千篇一律的机械呆板的程式化的教学框子,使学生产生一种新鲜感。三是运用美的教学语言。语文教学语言要准确、简练。表义准确清楚,言词确切达意,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和逻辑性。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富于情感。四是创设美的情境,教师导入新课,可以由激发情感导入,由渲染气氛导入,运用名诗名句导入,展开作品优美意境导入等等;教学过程中通过音画、图片等营造美的氛围;设计美观的板书,令人赏心悦目,从而在感官上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创新能力: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更加重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教师自己要成为创新型教师。教育并非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还要结合学生的生理特点,培养他们“爱问、善问、会问”的思考习惯和解疑的动手能力,使他成为创造性的人才。这要求教师本身要有丰富的知识,并不断积累新知识,在课堂上做到融会贯通,得心应手。二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课堂上“愿听、愿想、愿说”,“敢疑、敢说、敢辩”。与学生真诚交流。三是鼓励想像。想像给思想插上了一对有力翅膀,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四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鼓励怀疑精神,主张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等等。五是在课堂上要注重发掘课本有利于创新的因素,对于书本上“精彩”部分,让学生自己演绎自己体会,还可以进行辩论赛,游戏比赛等进行拓展延伸,从而培养创新能力。
最后
教师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既要有长远的规划,又要有近期的目标,既不能因周期长见效慢而气馁,也不能因偶有一点成绩而盲目乐观。只要记住课堂是为了提升学生,而不是为了展示教师,就会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精心设计课堂流程,科学运用教学方法,兢兢业业地教,就一定能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方面取得收获,形成“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的喜人景象。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那就转发和点赞吧!欢迎留下自己的见解,我们期待和您一起交流探讨。
往期精彩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