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观课有感
泾川县第三小学 吕凤琴
在县局课赛安排下发的第二周,我校的语数外三科课赛便拉开了帷幕。连续六天,尽管每天观课五节,然精神却始终处于饱满的状态。我坐在观课位上,看着意气风发的青年教师们在三尺讲台上各展风采;专注的眼角看似带着挑剔,嘴角的笑意却是掩饰也掩饰不住的:后生可畏,长江后浪推前浪,年轻的老师在一次次磨练中已快速地成长了起来。
看得出这次赛前的准备老师们都是下足了功夫的。付出了自然就有收获,功夫下到了那效果也就明显不同了。对年轻的老师们而言,每一次赛课,就是一次磨炼;每一次磨炼,就是一次成长;每一次成长,就是一次蜕变。这次课赛,让我欣喜地看到,我们第三小学的这些本就资质优秀的年轻老师们,在一次次的教、研、训的磨炼中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成长着。
我知道,为了能上一节高水准的课,每天正常开展完一天的教育教学工作,护送学生回家之后,她们才静下心来设计教案,制作课件,甚至常常到深夜。这赛前备课的煎熬与纠结、困惑与彷徨,个中滋味,我感同身受。备课磨课,是一个追求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过程,也是师者重塑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这过程必定伴随着取舍的疼痛与甄别的辛劳,可那一锤一凿的自我雕琢,终究能让我们收获一个更好的自己,更接近完美的课堂。这过程,虽忙碌、辛苦但也充实,快乐,更充满着希望与欣喜。
在赛课的过程中,每位老师都精神饱满,意气风发;她们的性格和人格魅力在三尺讲台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释放。或热情洋溢,或温文尔雅;或妙趣横生,或行云流水;或以读带讲,读中感悟;或抛砖引玉,巧妙点拔……在观课过程中,我常常为老师们在课堂上精彩的表现而暗暗喝彩,也为各位老师教学中每一处巧妙的设计,每一句智慧的引导而由衷叹服。因为是随进度上课,同一级的老师们便几乎都上同一课题,这对课赛而言,更具挑战性。我饶有兴趣地看着各位老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倾听着她们巧妙的启发与点拨,品味着她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她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她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也引发着我对课堂最优化的一些思考。
每天赛课结束后,在课间,在上下学途中,都有年轻老师和我们担任评委的老师主动交流,说自己课的设计思路,说自己课上的感悟,也反思自己课堂上的力不从心和失误。周而复始的繁忙工作使我们没有更多的时间一一交流,老师们便将自己的反思写下来,留待我们的教研会上一起分类交流研讨,这便是我们课赛的终极目标了。
“课堂教学终究是一种遗憾的艺术。”不可否认,本次大赛中也反映出一些很有普遍性的问题。 在这里,结合我观课的所见所感,谈谈我的几点思考:
完美地达成预设是否就是一节成功的课?
在观课中,有几节课可算作是一节完整的毫无玭漏的课,细想却并未真正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包括“主体、参与、互动”和“关注、体验、感悟”等蜻蜓点水,没落到实处。这样的课,说不出有什么问题,却让人感觉味同嚼蜡,课堂上缺少生命的蓬勃和活力,缺少思维灵动和火花。好像一棵大树,枝干分明,却感觉不到花红叶茂,更少一些自然生成的“鲜果”。
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不仅仅是完成预设,更多的是要有生成。生成,是师生交流互动中的即兴创作,是师生思维碰撞的智慧火花,是活化了的知识、技能。生成性的课堂能让学生尽情绽放自己思维感受的过程,而绝非一成不变的预设的僵化程序的完成。只有那些唤起学生学习探究欲、惊讶感的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才是真正有效的课堂。所以教师要放开手脚,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要善于创设各种机会,帮助学生去发现、去探索知识的奥秘。用心去营造一种学习氛围,充分培植学生“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心,从而让学生以活跃、旺盛和高昂的精神状态去积极参与学习情景。使学生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让学习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课堂学习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让学生感受自主学习的魅力、获得成功的体验,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支撑点。
导学案怎样和课堂教学有效整合、有机融合?
导学案是纲,并不是教学的全部。既不能简单的核对学案上的答案,也不能让学案成为形式,弃之不顾。在以学案为载体的背景下,重点知识和主干知识要引导学生理解透。如果学案能体现重点的归纳还好,如果学案没有体现,教师要带领学生理解到位,归纳清楚。总之,学案和笔记、学案和课堂有效的整合,是我们要继续摸索的问题。找到学案与课堂授课的结合点,进行有效整合,让语文课堂有情感流动、有语感培养,又有能力提升。
多媒体的运用是否需要贯穿整节课堂?
所有的课堂,没有一节不用多媒体课件,而且四十分钟一用到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因而就不能只讲形式,而要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上做文章。因此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认真的钻研、取舍。多媒体的使用只是一种手段,要防止过多过滥,更要防止使用多媒体技术时过分强调形象性、直观性而忽视思维训练的倾向性。切忌画面太多而喧宾夺主,冲淡主题。有一些课件只是用来出示问题和答案,一张张的幻灯片是文字的堆积,增大了容量的同时,幻“灯”片在学生眼前一闪而过,就像“走马灯”一样,“水过地皮湿”,没在学生脑子里留下深刻印象。也有的课,幻灯片代替了板书。规范、美规,融合文字、符号、线条、 图案等元素的精美手写板书没有得到传承和发扬。
课堂上贪多求全的现象为何知而难改?
课堂上贪多求全的现象仍较为严重,为体现知识结构的完整性而将两课时的内容一课时完成,导致课堂上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没有放手让学生自学, 学生能够自己表达的,没有耐心地鼓励引导其大胆表达。提问时只要有一人说出想要的答案便忽视其他不同的声音即进入下一提问或环节。忽视学生回答中言语的不规范和思维的分歧点,重知识灌输而轻言语和思维训练。讲给听课老师看,赶进度,剥夺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时间与权力。看着面面俱到的课,实际教学效果不一定好。我们应该重视的是这节课学生到底学会了多少,而不是老师教了多少。
青年教师须怎样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
就课堂教学而言,提问艺术、板书艺术、语言艺术、应变能力、与学生沟通能力等都是我们需要终身学习和提高的。还有最关键一点,便是要多阅读,多积累和沉淀。还要多反思,要梳理和总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课堂的源头活水是阅读,语文教师的核心素养是阅读素养!首先要读懂读透教材,如果教材都读不透,教学就缺乏针对性,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同时,语文教师的扩展性阅读也很重要,多读经典可以反哺我们的教学,这是个慢功夫,是打底子的功夫。有了阅读的根基,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才能在三尺讲台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那就转发和点赞吧!欢迎留下自己的见解,我们期待和您一起交流探讨。
往期精彩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