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传染病,
预防我先行
——只楚中心幼儿园春季传染病防控知识
尊敬的各位家长:
您好!春季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支原体肺炎、肠道传染病等。
为了确保幼儿的安全,我园除了做好幼儿的宣传教育、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认真做好开窗通风、校园清洁消毒外,也希望各位家长重视。
春季常见传染病
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丁四型。其中的甲型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较高。甲型和乙型流感每年呈季节性流行,冬春季尤为多见。
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热,体温大多在39℃以上,一般持续2~3天,或同时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少数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
水痘
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皮疹,皮疹开始为粉红色帽针头大的斑疹,数小时内变为丘疹,再经数小时变成突起且饱满充满液体的小水泡疱疹,疱疹呈椭圆形,2-5mm大小,基部有一圈红晕,当疱疹开始干结时红晕消退结痂。皮疹的特征性表现是皮疹分批、连续出现,向心性分布,每批历时1-6天,故在同一部位可出现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同时存在的“四世同堂”现象。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或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玩具、被褥及毛巾等。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并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器官,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冬春季多发,在托幼机构、学校等易造成暴发流行。
主要症状: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数小时后,一侧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1~4天后,另一侧腮腺也肿痛,表面发热,手压时有弹性感和压痛,3~5天到达高峰,7~10天逐渐消退。
传播途径:通过飞沬传染,少数通过用具传染。病毒由呼吸道侵入人体,引起腮腺或颌下腺肿胀。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很多,如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以EV71型病毒感染为主。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
主要症状:其发病初期会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出现发烧,手掌、脚掌、臀部会出现无痛的皮疹或水疱,口腔内会有疼痛的溃疡,导致吞咽困难,食欲减退。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口、密切接触等方式传播,碰到病人用过的毛巾、玩具、牙杯、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物品就有可能感染。
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措施
1.勤洗手。
勤洗手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尤其是在咳嗽或打喷嚏后、就餐前或接触污染环境后要洗手。
2.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
保持家里环境清洁和良好的通风状态。经常打扫室内,每天保证一定时间的开窗通风。
3.关注天气变化,注意及时增减衣物。
春季幼儿衣服的增减要适当,并且及时根据天气状况调整。还注意孩子运动后出汗较多容易着凉现象。
4.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
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以减少可能与患病人群接触的机会。尽量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平时要佩戴口罩。
5.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或口。勤换衣服,及时更换、洗晒被褥。
6.出现症状应居家休息,及早就医。
一旦孩子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让他在家休息。在公共场所要佩戴口罩,避免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员。如症状较重,应尽早前往医院就诊,以及时获得有效治疗。
7.及时接种相关疫苗。
常见传染病一般都有疫苗,及时接种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手段。
春季饮食注意事项
1.多吃粗粮、杂粮有好处
粗粮、杂粮能给人体补充微量元素、各种维生素和纤维素,可以多食用粗、杂粮,如玉米、小米、山芋、干豆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疾病非常重要,为了您和孩子的健康,一定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保证钙质的充足供应。
春天是孩子长个的好季节。孩子长高主要是骨骼发育的结果,而骨的主要成分是钙。含钙丰富的食物有牛奶、肉类、虾皮、芝麻、海带等。不能让孩子多吃糖、巧克力、甜饮料,因为里面含有较多的磷酸盐,会阻碍钙在体内吸收代谢。
3.多补充维生素C。
维生素C能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对孩子的身体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尽量多吃些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如:柑橘、苹果、西红柿、青菜、大枣等。
写在最后
常见传染病预防很重要,家长要及时带孩子们接种疫苗,并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让我们一起守护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END

图片来源于果果一班
图片作者:王娅婷、王倩兮
牟哲逸、乔宜琳
文字素材来源于网络
请关注公众号,发送"解锁码"获取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