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小班宝贝进入幼儿园后,周围的环境引起了他们兴奋和好奇。在宝贝眼里,幼儿园有好玩的玩具、广阔的游戏场所、陌生和蔼的老师和小伙伴;当然也有宝贝会忐忑不安地踏入幼儿园,会有难以适应的时候。追随着我班幼儿对于成长的期待与困惑,我们开启了“一点点”的主题探究之旅。
主题起源
经过入园一周的观察,孩子们时而因为想妈妈哭泣,时而因为抢玩具生气,时而因为做游戏哈哈大笑……情绪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在一日生活中,孩子正在各种情绪中切换,开心、生气、难过这些都是孩子最常见的情绪……
一日活动中孩子
会有哪些情绪呢?
开心
生气
难过
害怕
我的情绪日记
每个人都有“好情绪”和“坏情绪”,遇到不同的事时,我们心情都会有变化。让我们一起走进孩子们的情绪世界吧!
教师思考: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指出:“幼儿在一日活动中是自信从容的,能放心大胆地表达真实情绪和不同观点”。教师能通过幼儿的分享,在为其记录的过程中,“听”到他们的心声,同时也能为他们排解情绪。
我的情绪驿站
孩子们会根据自己的情绪变化,来自主更换自己的彩色心情签,大胆地表达着自己的情绪。
把我们的心情呈现在墙上……
教师思考:
提供笑脸、哭脸、生气等表情贴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具象地表达今日心情。教师会实时关注孩子们每日情绪若看到小朋友的心情便签上出现不好的情绪,会主动询问,及时陪伴孩子缓解情绪。
拍拍我的情绪小精灵
小朋友看到老师在拍照记录的时候,发现照片上的我们都有着各种情绪,主动提出来自己要拍下来的想法,于是,儿童照相机很快成为班上热门工具。
孩子们在区域游戏、行走
幼儿园等各个活动中,随时
拿相机记录下自己和同伴的情绪…..
滚滚镜头下
在玩摇篮的晓炜和乐乐
斐斐镜头下
在上篮球课的
曾老师和小朋友们。
谦谦镜头下
在玩打击乐的小朋友
书健镜头下
认真拍打篮球的远柏~
教师思考:
《3一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情绪安定愉快,良好的情绪表现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为了让更多的情绪被看见,我们给孩子营造了宽松、自在地环境来支持幼儿“拍拍”情绪。孩子们意识到原来情绪一直陪伴着我们、在我们身边,并且“拍照”记录下来。
你为什么想哭
老师,他为什么又哭了?
为什么他每天来幼儿园都哭?
他是不开心,想妈妈了吗?
根据小朋友的疑惑,我们开展了一次关于“为什么想哭?”的谈话活动…
“我不会自己脱衣服”
“我想妈妈喂我吃饭”
“我不想去幼儿园”
“我不要在幼儿园睡觉”
了解宝贝“哭”的原因后,我们一起寻找变开心的方法。孩子们积极发动自己的小脑筋,分享自己变开心的办法……
开心的方法
我喜欢去大型建构搭积木,那样我觉得很开心。
我最喜欢和星星一起去玩小车,我们可以一起玩警察游戏。
我喜欢上篮球课,拍篮球时很开心。
教师思考:
小班幼儿来到幼儿园新环境,相当于进入了“小社会”,环境的转变、人际关系的变化,都让幼儿无所适从,从而引发情绪爆发,产生分离焦虑。教师抓住幼儿年龄特点,结合班级幼儿的入园情绪状况,与幼儿共同进行“认识情绪”——“记录情绪”——“保持愉悦情绪”活动,在课程活动开展中,幼儿能积极参与,踊跃思考与表达,逐步实现在园“开心一点点”,从而适应幼儿园生活。
幼儿收获了很多开心一点点的小妙招,同时也对于身边一起游戏的同伴们有了好奇,逐渐想要互相走近一点点,亲近一点点。
什么是好朋友
说完孩子们纷纷拿起画笔描绘出好朋友的外貌特征,并且画下和好朋友一起玩游戏的快乐时光·····
交朋友的方法
讨论后,有些孩子跟私下告诉老师:”老师,我很想交朋友,但是我不会~”……为此我们召开了一次“交友方法大征集”。
教师思考:
在如何交到朋友这件事情上,孩子们开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想法,学会了更多交朋友的方法,对同伴交往的基本规则和技能也有了更加清晰认识和理解。感受到了和朋友在一起很快乐的故事,同时也理解和体验到朋友在一起的快乐感受。
好朋友大调查
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而对于好朋友的了解又有多少呢? 我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我有两个好朋友,她们都扎着小辫子,我们经常在美工区玩。
我的好朋友是菲菲和曼曼,她两个都喜欢粉色,我也喜欢粉色。
我的好朋友是卓然,他喜欢红色,我们喜欢在建构区里搭积木。
孩子们进行《好朋友大调查》,对自己的好朋友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教师思考:
通过“好朋友大调查”,幼儿们将朋友的喜好记录在心,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用画笔描绘出好朋友的爱吃的美食、标记以及喜欢做的事情…同时幼儿们也萌发了想交更多朋友的愿望。
介绍我的好朋友
孩子们对于好朋友有说不完的话题,都争抢着分享自己的好朋友。
我的好朋友是乐行,他的动物标志是小猴子,他最喜欢吃的是鸡腿,我们午睡的时候也是在一起的。
裕宸是我的好朋友,他的水果标志是小猪,他就像大哥哥一样,每次我的吸管打不开时,他总会来帮助我。
教师思考:
《指南》中提到“给幼儿创设一个想说、敢说、有机会说的环境,让幼儿大胆的表述自己好朋友的兴趣爱好”。在介绍好朋友的过程中,幼儿们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原来有朋友是一件这么开心的事情,这也促使孩子们和朋友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逐渐构建起温暖、和谐的伙伴关系,促进幼儿社会性交往的发展。
一起“趣”秋游
老师,我哥哥他在大二班,他和好朋友去秋游了,我们也可以去吗?
我姐姐也是大二班的,她和妈妈也去秋游了。
我也要想和好朋友一起去秋游。
随着孩子们的问题一抛,孩子们一个个都特别想和“好朋友”去秋游。
于是在爸爸妈妈的大力支持下,孩子们一起进行了“秋游好去处”投票……
小二班首次的集体秋游活动来啦~
本次秋游地点为「蝴蝶谷」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秋游”的趣事吧……
教师思考:
秋游活动我们协同“家园社”共同发展机制,我们共同带领宝贝们一起走进“蝴蝶谷”,在这次秋游的过程中,我们从幼儿园走近社区,阔展交友空间,增强交友自信,拉近孩子和好朋友之间的距离。
在秋游活动过程中,我们进行了拔河比赛、蝴蝶标本制作、美食竹筒饭以及团队游戏等,小朋友们都惊奇的发现我们的小手小脚变得越来越能干啦……
讨论:我的小手小脚?
通过集体谈话,孩子们激烈的进行讨论,大家发现自己原来可以做那么多事情,并且丰富了自我认知。
我的小手可拿勺子吃米饭。
我的小脚可以踢球,还可以跳远呢
我的小脚可以骑单车,骑得
很快很快。
我的小手可以玩手指游戏。
小手小脚大调查
深入了解孩子们对小手小脚的认知,感受其对小手小脚的已有经验,孩子们将调查表带回家,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完成调查。
教师思考:
通过本次问卷,孩子们更深层的了解到小手、小脚各种特点和本领,同时让我们更加明确了现在是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动手能力的关键期,灵巧的小手、小脚更是我们生活的好帮手,孩子们越来越愿意用小手和小脚去感知、探索周围的事物。
自理能力大比拼
我们的小手小脚很棒了,终于可以在“自理能力大比拼”比赛中大展身手啦。
“你想参加什么比赛项目呢,我们一起来选选吧~”
“最终得出我们的比赛项目分别是:穿鞋子、叠衣服、剥毛豆、挂衣服”
家庭日常小练习
家庭与幼儿园同频共步,孩子们在家也摇身一变,成为自理小能手。
滑动查看更多
自理能力比赛
紧张激烈的比赛开始了,孩子们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理能力锻炼,身体更协调、手脚更灵活,个个热情高涨,迫不及待的展示自己的风采!
教师思考: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应该是一个漫长、持续的过程。通过此次比赛,孩子们自己动手完成任务,体验生活自理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服务意识,对培养孩子独立做事的品质有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更让他们感受到成长的快乐!
成长进行时
孩子们稚嫩而果断、自信而坚定的声音:“老师,我会做”、“老师,我帮你”,孩子们对“本领”的挑战欲望逐渐增强,于是我们开展起一场关于“新本领”的谈话活动。
我们长大了,都学会什么新本领
我会自己用勺子吃饭不用爸爸妈妈喂饭……
我每天在家都能把饭菜吃光光。
我会自己收拾玩具。
我可以帮忙分餐巾餐碟。
成长,解锁新技能
安静吃饭,均衡饮食。
衣服都是干干净净的。
自己收拾餐具、擦桌子。
孩子们排着队,
一个跟着一个走。
安静入睡,甜甜入梦乡。
教师思考:
在一日生活中积极挖掘活动中的教育价值,引导孩子们在体验活动中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操作等多种方式中得到全面发展,让孩子们在短短的一学期中,知道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生活自主服务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们还将继续以幼儿的发展为本,站在幼儿的视角去尝试拓展孩子们更多的潜能,让他们能收获更多的成长。《能干一点点》仍是进行时….
结语
在开展“一点点”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坚持以“一日生活皆课程”为原则,通过让孩子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感受幼儿园生活的快乐,感受自身“一点点”在成长。
“一点点”班本课程从鼓励孩子逐渐接纳不开心的情绪,了解为什么哭、怎么变开心,到认识同伴、和同伴友好相处以及提高自理能力等等,层层深入、逐步递进,让孩子感受来自老师、同伴、幼儿园的关爱和呵护,为孩子的安全感打下了基础,逐渐地信任老师,喜欢与同伴交往,开始爱上幼儿园。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广州市花都区幼林培英幼儿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