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静待花开——探索回归幼儿生活的语言教育(龚敏 著)(第三节)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静待花开——探索回归幼儿生活的语言教育(龚敏 著)(第三节)-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静待花开

探索回归幼儿生活的语言教育


                          龚 敏    著

     龚敏简介

    上海市示范性公办园乌鲁木齐南路幼儿园园长,上海市特级教师,曾获得全国优秀教师,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上海市教学评比一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多项荣誉与奖项。入选上海市二期课改(学前教育)编写组,以及参与市课程资源包建设,幼小衔接,新教师成长等项目研究编写。

静待花开——探索回归幼儿生活的语言教育(龚敏 著)(第三节)-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了解更多,请点击阅读原文

第三节  实时语言教育中的主要问题

静待花开——探索回归幼儿生活的语言教育(龚敏 著)(第三节)-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结合《指南》,我们可以看到,完整的语言教育目标应该包括培养孩子语言的倾听、表述、前书写与阅读四个方面的情感态度、认识和能力,具体包括了对其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成人支持性语言教育环境的创设等要求。但是通过实践,我们也发现目前的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存在以下一些现状。


一、重“发言”轻“倾听

    教师往往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孩子“发言”的培养方面,轻视了他们倾听能力的培养。如:班级游戏活动中几乎都能看到的“小舞台”、“广播台”、“新闻播报厅”等围绕着孩子表达而开展的内容;上课时,老师也追求热闹的课堂气氛,鼓励孩子们七嘴八舌、不断表述自己的想法;而家长也常常会担心自己的孩子得不到发言的机会或者不肯发言。


     其实,对孩子而言,学会倾听才是学习的关键,倾听是孩子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就孩子语言学习和发展而言,倾听是不可缺少的一种基础能力。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且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语言的形式和语言的运用。


案例:小燕子行的

老师在给小班孩子上故事课,其中有个情节,即帽子被吹到树上去了。

老师提问:帽子被吹到树上去了,这可怎么办?

小朋友纷纷发言:请小鸟帮忙,老鹰有爪子会抓的。

猴子会爬树,可以上去拿。叫小飞机来撞一下树……

诗雨:可以请小燕子来帮忙。老师:也是小鸟呀。

诗雨未被老师肯定,独自嘀咕着:小燕子不行,还有尔康也会爬树的。(小燕子、尔康均为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中的人物)


案例:不肯举手的安安

安安不肯举手发言,其父母特别担心,认为她“懒”或者“退缩”,我安慰他们:安安的眼神透露出她在倾听,而无论她是否举手,老师都会请她发言,每次她都能准确回答,所以,请父母不用担心。之后,安安在小学里亦如此,但成绩优异,沉稳的个性也使她获得班干部的锻炼机会。目前安安就读于海外某知名大学,已成长为一个主动、热情、包容而能干的学生会主席。

没有静听与思考,所谓的积极发言,只是为了表现而表现的低效热闹而已。所以,老师要转变观念,首先从自身做起,做孩子们互动中良好的倾听者,再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能力。




二 、重“理解”轻“体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纲要》中的文字是经过推敲与斟酌,一是语言学习的途径是多元的,二是“体验”排在“理解”之前。如:从幼儿阅读故事发展来看,3、4岁幼儿已进入理解阅读,而4、5岁之后的孩子进入的情感阅读与创意阅读,即阅读后应该产生与作品一致的情感脉络,如:听了《去年的树》《雪孩子》等故事会悲伤,而看了《父与子》《猫和老鼠》等故事会哈哈大笑,进而发展为编讲自己的故事。情感的产生与编讲的能力均与其生活体验相关。


       现实中,无论是听说或前阅读书写的活动,我们通常会看到老师在语言活动中的目标指向“理解故事内容”,提问中常常会出现“故事里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等等,而优秀的阅读素材被工具化设计了,《一寸虫》变成了对测量的理解,《团圆》变成了认识春节习俗的载体,《好饿的小熊》变成了对云变化的认知,等等。分析这些提问与现象背后的原因,则是老师对语言活动一种价值与效果的追求–以追求客观性的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主,远离了孩子们的真实生活体验。


      尤其凸显在文学作品学习中,教师层面普遍缺失日常的朗读,教师自身较少背诵故事,而日常故事讲述中又过度依赖 PPT,以及教师追求语言集体教学活动的效果,而忽视日常体验交流机会,等等,使孩子们的感受体验面临严峻的挑战。



三 、人文关怀的缺失

      办公室里,常常会听到老师讲一些孩子们的趣事,而家长微信群里也会晒孩子的童言稚语。从这些只言片语间,可以发现,在语言习得中,我们成人常常关注孩子们对客观性知识的学习,缺乏对其想象力、创造力及情感、态度的培养,即缺失人文关怀,使语言教育价值取向单一化。


案例:啊,刚过去

某个新小班孩子,还处在不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状态。周一,来园时,她问老师:“我什么时候可以在家休息?”老师回答:“星期六、星期天。”

孩子想了想,突然大哭:“啊,刚过去。”

老师笑着抱抱她,煞是觉得她聪明,居然懂得一周可以循环往复。


案例:冬眠的动物

中班教师给孩子讲了一个关于动物冬眠的故事。

故事讲完了,教师向孩子们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蛇和青蛙没有出来?”一个孩子站起来回答:“老师,因为蛇和青蛙没有毛衣,怕冷,所以待在家里没出来。”

老师觉得没有说到位,又问其他孩子:“谁知道?谁能告诉大家正确答案?”

没有人回答,老师说:“那我告诉你们吧,蛇和青蛙是冷血动物,冬天要冬眠,所以不可能出来,这个道理你们长大就会明白了。”


案例:求助

5岁的昱昱苦恼地求助同伴源源。

昱昱:我已经说了对不起,为什么老师还是不原谅我?

源源:因为你没有说“下次我改正了”。昱昱:我说过的。

源源:让我想想……我也没有办法了。

充满孩子气的和充满生活气息的回答在成人式的科学标准面前就成了是否“聪明”的评判,而对孩子的“思想过程”“情感情绪如何满足”的忽视,使一些成人在实施教育中缺乏应有的人文关怀。


四、生活经验的抽离

     抽离了孩子的生活经验,就是剔除了他们生活世界中的多样性、丰富性和复杂性,当生动的感受、真实的生活体验统统被过滤掉了,孩子们就远离了自己的生活世界。


案例:萝卜是小白兔种的

去秋游时,小学老师指着农田里的萝卜问:“这是谁种的萝卜?”

一年级的孩子说:“是小白兔种的。”

小学老师笑称一年级的孩子太可爱了,而幼儿园老师听到这个故事开始陷入反思。


案例:盲人就是忙人

中班的老师正在开展认识乘电梯的教学活动,结束时,老师提问:“如果一位盲人走进电梯,他将怎么启动电梯呢?”

两个男孩开始窃窃私语。幼儿甲:“什么叫盲人?”

幼儿乙:“我知道,盲人就是很忙很忙的人。”

幼儿甲连连点头。

老师全然不知孩子们之间发生的故事,还在继续预设的活动。


       第一个案例表面上看,孩子们确实可爱,可是幼儿园也开展去农庄等体验活动,为什么一年级的孩子根深蒂固地认为那是小白兔种的,这与我们承载大量学习信息的故事活动有关,我们给予孩子太多的童话世界,而忽略身边真实生活的内容,禁锢了他们的思维。第二个案例中教师未充分估计中班孩子不同的认知水平,以为所有的孩子都能知道“盲人”的意思,但恰巧有孩子缺少这部分生活经验,于是云里雾里地跟着老师继续学下去。如同在幼小衔接中,教师创设有“汉字学习”“词语接龙”“背古诗”等活动等,幼儿园语言活动过多地注重孩子们基本知识的获得和基本技能的形成,很可能会让他们感到语言领域的学习是枯燥的,失去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失掉了他们对生活中的感悟、激情与灵性,同时也阻碍了其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五、成人语言的单一

      在家庭,直接影响幼儿语言发展的是带养人的日常照料行为,如果带养人经常伴随丰富的语言,经常与孩子对话,在照料孩子生活的行为中,捕捉有助于孩子感知、动作、语言和社会性情感等“教”的元素,这对处于爱模仿阶段的他们起到很大的早期开发作用。


      而在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语言也同样成为影响孩子语言发展因素之一。教学语言是带有艺术性的工作语言。应该看到,目前幼儿园所有教师都持普通话证书上岗,从而造成“通过普通话考试就是具备教学语言”的错觉。事实上,当某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时,往往是其驾驭教学语言的能力不高,即教学语言出现问题的结果。课堂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教师语言空洞乏味、没有意义,缺乏魅力,不注重语言艺术性。如:提问机械,“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或者提问过难,不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已知能力,也有漫无目的地提问充塞课堂时间等等。


案例:澳门回归

老师问:为什么澳门要回归?全体小班孩子无声。

胜寒想了想,说:因为天气冷了,澳门要回家了。


      我在2009年一项关于幼儿教师教学语言状态的调查中显示,超过80%的教师认为,教学语言是一个人天生拥有的才能,将自己的教学语言的不足视为不可逾越的障碍。而课堂教学中,老师随心所欲的提问和一言堂等现象还是比较普遍。如案例所说,澳门回归是一件值得举国上下庆祝的事,但对小班孩子而言,老师所提的“为什么”显然是不合适的。曾跟踪一节半小时左右的教学活动,老师絮絮叨叨说了二十三分钟,留给三位孩子回答了三个问题,而时间不足三分钟,从发言的面与发言的时间都存在较严重的问题。另外,当今信息化时代,教师的声音有被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取而代之的趋势。这些严峻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教师群体的重视与行动。


静待花开——探索回归幼儿生活的语言教育(龚敏 著)(第三节)-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声明:文章摘抄与龚敏老师《静待花开》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了解更多点击阅读原文!

      


静待花开——探索回归幼儿生活的语言教育(龚敏 著)(第三节)-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北京中幼教育科技研究院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静待花开——探索回归幼儿生活的语言教育(龚敏 著)(第三节)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