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教学法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和效果是其他教学法无法替代的,总结情境教学方法,德育教育能力,是每个教师应该考虑的。
在幼儿教学中,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通常会创设一定的情境,帮助幼儿尽快走进课堂,通过幼儿熟悉的生活情境、运动情境等,拉近幼儿与课堂之间的关系,提高幼儿的教学效果。这是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学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幼儿因为思维、认识受限而无法深入学习知识的问题,搭建起知识与幼儿之间的良好桥梁。那么,如何构建良好的,有效的,生动有趣的情景就成为老师们探讨的问题。
一、情景创设应具有引导性、趣味性、互动性等多种特点
教师之所以要创设情景,就是希望这些情景可以最大程度的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让幼儿愿意倾听,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然后运用在生活中。而要做到这一点,情景在设计的时候要注意它的引导性,趣味性和互动性。
比如,在进行团结孩子们德育教育的时候,教师可以用自己制作的动画,找别的小朋友录制的视频等,把故事的起因讲述清楚,然后让小朋友去思考,如果你是情景中可以帮助别人的小朋友,你会怎么办?
通过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情景中,也给幼儿留下足够的悬念,让幼儿有自己的思维的空间。而不是限定幼儿的做法,更不直接告诉幼儿帮助别人是对的,不帮助别人是错的,让幼儿在情景中自己说服自己,肯定自己,进而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情景的创设切忌枯燥乏味,老师们为了德育要求,直接应用时事新闻,领导人讲话,虽然理论性极强,但是对幼儿来说听不懂也不理解,对情景的设计也就没有任何帮助。因此,德育教育中情景的创设应该注重它的引导性、趣味性和互动性。
教师创设的情景要与德育教育的主题紧密相扣,幼儿年龄小,接受事物能力较弱,如果教师在情景创设的时候不能突出主题,幼儿的认识就会出现混乱,这对幼儿的学习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比如,在教育幼儿随手捡起身边的垃圾然后丢进垃圾桶的时候,情景的创设就可以是地上有废纸屑,在美丽的幼儿园内显得格格不入,马上,小朋友们就要到幼儿园上学了,如果你走进来看到了垃圾,你会怎么做?让幼儿自己交流看法。然后教师播放视频,第一个小朋友进来了,看见垃圾停留了一会就走开了,第二个小朋友进来了,看到了垃圾捡了起来并且丢进了垃圾桶。如果设计成:第一个小朋友进来在捡垃圾,第二个小朋友过来帮助第一个小朋友。幼儿就会在随手捡垃圾和帮助同学中认识不清,形成思维上的混乱,是要主动捡垃圾还是帮助别人捡垃圾。
所以,教师在设计情景的时候,一定要主题突出,一个情景一个主题,不能多个主题混在一起。只有主题突出,情景动人,才能让幼儿印象深刻,德育教育的效果才能更好地发挥。
德育教育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与道德有关的一切都属于德育教育的范畴,德育教育中的每个环节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幼儿生活中也不可能学习了哪一项道德行为就表现哪一类道德行为,因此,德育教育应该成为一个系统,教师要注意前后之间的因果联系。
比如,在保持卫生干净整洁一部分,我们先让幼儿认识到不能随手乱丢垃圾,再给幼儿创设情境教育他们要随手捡起身边的垃圾,再给幼儿进一步说明,在家里可以帮助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收拾自己的玩具,玩具收拾起来是整齐的,如果不合适的出现在家里的地上、桌子上那么它们就会像垃圾一样影响了家里的干净整洁。这些有关联的德育教育完全可以形成一种情境体系,就像幼儿的动画片一样,一集接着一集,让幼儿在之前接触过的德育教育中深化德育认识,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四、结合德育新闻热点,运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情景
德育教育是教育界关注的热点教育,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所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不难发现,在诸多的社会新闻中,与道德有关的新闻不可计数,虽然这些新闻与儿童相距甚远,但是细细探索,就能发现每一个道德新闻背后所蕴含的适合幼儿德育教育内容。
比如,新闻报道,某儿童因为父母不给自己购买玩具,就在商场耍赖不走,这其实是很常见的新闻,也是与幼儿生活关系很密切的新闻,更是一些儿童亲身经历过的新闻,甚至一些幼儿就是新闻中的“主角”。结合这一热点新闻,教师创设情景,这个时候可以不用真实的人物外貌,而用动画片中的人物,幼儿看到卡通可爱的人物躺在地上打滚,可能会发出笑声,因为他们觉得那是动画片,认识不到这与自己有关。
教师接着引导幼儿思考这样做对不对,幼儿都会认为是不对的。然后在播放新闻视频,让幼儿反思自己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行为,以后怎么做,要做一个什么样的孩子,面对这样的孩子,他打算说点什么或者做点什么。
德育教育内容包罗万象,教师的教育不见得每一点都能想到,德育热点新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完善德育教育内容,让德育教育可以更全面,更细致,更贴合社会的要求,家庭的要求。
兴趣是幼儿学习最好的老师,课堂上,幼儿听得最认真的就是那些让他们感兴趣的地方,或者是一个故事,或者是一个形式新颖的知识点,确实,情景的设置会让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最大的激发,尤其对幼儿来说,从生活或者从故事中创设情景,以孩子的兴趣作为最基础的出发点,这对孩子道德养成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比如,教师用讲故事配合绘本的形式,创设教育情景,幼儿的兴趣陡然提升。有一天,胖虎和妈妈在小区里玩耍,看到了自己的好朋友们,胖虎热情的邀请小朋友去自己家里做客,小朋友都答应了。胖虎的妈妈买了好多好吃的准备招待大家,可是打开门一看,满地的玩具丢的到处都是,胖虎回想起自己早晨出门之前随手扔玩具的场景,不由得像妈妈露出“求助”的神情。
故事和动画到此告一段落,教师问幼儿,你觉得妈妈应不应该帮助他呢?幼儿的答案各不相同。这只是开始,不要急于给幼儿一个标准的答案。教师这个时候应该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设置不同的故事发展走向,当然,不论选择了哪一种,最终结果都是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动画、有生活、有故事,幼儿自然而然会被吸引,学习的求知欲高涨。
教师将抽象的道德教育内容变成生动的故事内容,通过动画等幼儿熟悉的人物,拉近幼儿与故事线索之间的关系,让幼儿自然而然的成为其中一员,大大提高幼儿的参与度,提升幼儿的兴趣,这是情景设计对德育教育的帮助作用也是教育教学中应该注意的。
幼儿接触最多的就是他们自己的生活,在创设情景的时候从幼儿的生活着手是非常好的切入点。生活并不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幼儿自己其实也有生活,虽然他们不能明白他们现在经历的很多事情,但是,很多问题就是需要德育教育帮助他们一一解答。
比如,幼儿在家里吃饭的时候,会让长辈先坐下,等长辈们开始吃饭之后自己才能开始吃饭。这个情景就可以作为一个导入,这是幼儿生活中最常见的情景,是他们都非常熟悉的情景,所以,这样的设定先让幼儿觉得可以理解可以接受。
之后,教师可以通过中国传统文化中涉及尊敬长辈等的名言警句,历史故事等,深化幼儿对这一故事情境的理解,明确为什么要尊敬长辈,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进食规矩。有了这样的引导,对幼儿在幼儿园正确进食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对幼儿形成好的习惯也有好的引导。这也是德育教育中情景设置应该注意的。
情景教学法在幼儿德育教育中的作用不能忽视教师应该采用多用的方式,将情境教学法与德育教育有效融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接受能力,用多样的方式实现德育教育的有效提升,让幼儿德育教育的效果可以在实际教学中有更大的提高。

分享是一种美德!长按下方图片关注幼托学堂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视频音频转载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告知删除!
点在看 更好看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托学堂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