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青年教师在自我反思中成长
——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对青年教师成长的启示
作为工作三年的一位年轻教师,心中有太多的感慨,而感慨中有了更多的反思。三年的教育成长,让我对一些教育家的理论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尤其是对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有了更深一步的体会,并深刻的感受到正是陶行知先生孜孜不倦的“四问”精神引领着我们青年教师的成长。对于的青年教师,如何去提升自己,真正从自身的角度,在自我反思中去改进自己,使自己的专业成长能够不断快速的得到提高,陶行知先生 “四问”的教育内涵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指引着我们如何在自我反思中成长。
陶先生的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是现今大家为了来提醒他人或自己重视身体健康的至理名言,但是大家往往只是嘴巴子说说,只是为了一时的心理重视而已,要是真正的落实到实处却很难,如何做到身体的健康,陶先生提出了:
(一)“科学的观察与诊断”。
虽然现今已二十一世纪,医学要比陶老的那个时代发达多了,像“邹秉权和魏国光之死”的情况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已不容出现,但是在我们的身边也时有出现因积劳成疾而病逝的故人,他们的离去除了悲痛以外,更能感受到是对教育事业的损失。大多时候我们都是很大意自己的身体状况,经常会忽视身体上的一些细小变化,而后却因小病转大病。那么我们除了在单位里每年要求的定期体检以外,在平时里身体出现的一些不适时,也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诊断治疗。切记住,小病且勿大意。
(二)“饮食调节与改进”。
对于年轻的女教师,尤其是年轻的幼儿园老师来说,大多数都不会在意自己的饮食健康,有的只是简单的不在乎,而更多的是为了减肥,保持“苗条”的身材。大家认为一直瘦下去,才会一直“美”下去,但是这种“美”下去的愿望往往又不能实现,有的是因为过分的少吃东西而引起贫血、胃病等疾病,有的是因乱吃东西,到最后,一点没减反而还增加了。年轻老师们天天告诉孩子们不要去吃麦当劳、肯德基,自己却经常去吃那些东西,以为只要不吃好三餐饭,就会保持身材。真正的健康应该注重饮食搭配再加上每天适当的运动,这样才会保持健康的身体体型。
(三)“预防疲劳的休息”。
在现今紧张快速社会节奏中,大家每天的工作都是忙忙碌碌的。作为幼儿教师每天除了教育教学工作以外,还多了一份保育工作,尤其孩子安全更是我们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各地多起因安全工作疏忽而导致幼儿在园受伤、死亡事件的案件,让我们必须要对这样一个群体所承受的身心压力而担心,在这样的一个备感压力的环境中,我们更是需要学会放松,要寻求解压的方式,用一种平静、平和的心态去对待工作。那么在解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进行选择解压方式,使身体和心理的同时放松,才是真正的放松,才会“预防疲劳的休息”。
陶先生的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
知识经济的最大特点就是知识的不断创新,而知识的创新就是人的学问素质的提升。对于学问,陶行知先生用五个字进行了概括:“一、集、钻、剖、韧”。
(一)“一”字,是“专一”的“一”。
对于学问我们要专一去研究,认真的对待每一个所要学习的内容。那么对待自己的专业知识更是要专一,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是天才,不能包揽各专业,精通各专业,只有置身于一门专业并且精通它,那才将是你最大的成就。
(二)“集”字,是“搜集”的“集”。
陶先生把写文章内容说成是:用许多钩子从四面八方钩集在一起的。也就是告知我们在平时中,要多接触、多了解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尽量使自己的眼界开阔起来。从3-6岁学龄前孩子的心理特点来看,他们每天都是好奇好问的,作为老师的我们也会经常碰到孩子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可见作为“孩子王”的我们也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看报,通过网络媒体等等途径来提升自己的知识素养。同时我们要学会与孩子互动,要学会向孩子学习,走进孩子的世界去了解他们、教育他们,这样才能真正学到教育的知识。
(三)“钻”字,是“钻研”的“钻”。
作为青年教师在学习时,会经常出现的弊病就是概念式、表面化的去理解所学内容,并非真正的去理解文章的含义,没有钻研的精神,虽然时常我们也会写写文章、高谈阔论一番,但并没有把握学问的真谛,这也许和我们的生活阅历和学习经历有关系,但是我们要有钻研的精神,我们要学着看懂、听懂和读懂,这样才是一位真正学习者。
(四)“剖”字,是“剖析”的“剖”。
陶先生说:“对于所学习的材料要钻进去还不够,必须解剖出来,看它的真伪,是有用的,还是无用的,以便取舍,消化运用。”青年教师最缺乏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往往对问题分析时不能真正从事物的本质去理解问题。比如在写文章时,会碰到统揽、泛谈、运用的概念例子不能够全面的反映文章主题等等,不知道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无用的,不能够透彻分析、理解所学习的内容,这样就会出现驴头不对马尾,主题不突出,论述不全面等问题。
(五)“韧”字,是“坚韧”的“韧”。
陶先生认为:学问就是一场韧性战斗,要做到经久不衰、始终不懈,才能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那么青年时期是学习的一段黄金时期,我们青年教师要把握利用好这一时期来迅速提升自己的学问,而学问的真谛就是应该持久的做到“一”、“集”、“钻”、“剖”。
陶行知先生的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
陶行知提出:第一要紧的是:“站岗位”。
我们应该站在自己的岗位上,恪守本职,在单位中要扮好自己的角色,摆正好自己的位置。作为青年教师应该认真的准备好教育教学内容,上班时间不应做其他事情,应专心的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小细节。同时我们要“身正为范”,在工作中要时刻注意教师的形象。在幼儿园里,我们会看到有些老师不自觉的搭起二郎腿的现象,而3-6岁的孩子模仿能力很强,久而久之,孩子们也学会了老师的这一动作,养成了坐没坐相的坏习惯。同时,教师的每一个好的行为动作,孩子们也会学着和老师做的一样好。
第二要紧的是:“敏捷正确”。
陶先生指出:“工作敏捷而正确才有效力。”在对待事情时,我们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要用变向的思维去考虑问题,不能照搬老套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要做一位有思想的老师。当然,我们在思考问题时,一定要有科学理论做依据,才能保证其正确性,就是所谓“做得快,又要做得好。”这样我们的工作效力才能提高。
第三要紧的是,“做好为止”。
陶先生的“做好为止”就是告诉我们做事要有始有终。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工作中难免会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困难,有的人干脆选择放弃,有的人既是做了也是马马虎虎,能凑合就尽量去凑合,没有花时间、精力去做。那么对于常规的教育教学工作来说,很多年轻的老师都觉得那没有挑战性,反复的工作中没意义。
陶行知先生的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改进?”。
陶先生指出:“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建设人格长城的根本就是道德”。作为教师,我们要有良好的师德,而这种良好的师德就是以爱传教。陶先生 “爱满天下”的思想认为:教育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作为青年教师,这一点将是最关键的。我们要时刻带着一份爱的心情与孩子相处,同时爱心中还要学会尊重理解孩子。
陶行知先生每日的“四问”精神,作为青年教师的我,虽然不能每天都做到四问,但是我会时时的用陶老的“四问”教育思想来要求自己,反思自己。希望陶先生的“四问”教育思想,能够真正的引领广大青年教师在自我反思中成长。(本篇论文获庐阳区教育局陶研会论文评比特等奖)
分享是一种美德!长按下方图片关注幼托学堂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视频音频转载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告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