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发展幼儿思维灵敏性的区域活动探析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发展幼儿思维灵敏性的区域活动探析-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幼儿时期正是孩子的启蒙阶段,更是思维能力开发的关键时期和思维灵敏性发展的有利时机。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对幼儿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良好的区域活动可以锻炼幼儿的思维,让他们的思维更加灵活,进而培养灵敏性思维。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观察引导孩子,让孩子们在自主学习、语言交流、操作实践、快乐游戏中发展其思维的灵敏性。

一、在区域活动中发展幼儿思维灵敏性的意义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幼儿十分喜爱的一种学习活动。区域活动是“教师依据幼儿喜欢的活动类型及感兴趣活动材料,空间上把活动室划分为不同的几个区域,让幼儿自主选择喜欢的活动区域,通过在活动区与环境、材料、同伴们的充分互动,获得学习与发展”。幼儿在区域中能自由选择和自主学习,满足其兴趣爱好,这让孩子们在自由快乐的氛围中提升思维能力,锻炼思维的灵敏性,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思维的灵敏性是指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随机应变能力,它反映的是思维活动的智力灵活程度。幼儿大脑中的神经纤维处于持续增长的阶段,分支加多,长度加长;其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即兴奋和抑制机能都在不断增强,此时正是幼儿思维灵敏性培养的有利时机而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能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让幼儿乐于参与、敢于尝试。
另外,看似简单的区域活动蕴含着许多知识,如“科学探索区”的科学小实验“水的净化”,不同的过滤物(如沙、纸巾、毛巾、棉花等)有不同的过滤效果,过滤的次数也会影响水的干净程度,孩子们在操作中动脑思考,在探索中试错,才能过滤出更干净的水。可以说,区域活动中的科学小实验、数学小操作、建构项目、手工等动手操作项目都需要孩子们敏捷的观察能力和灵活的思维能力,能够很好的培养幼儿思维灵敏性。
发展幼儿思维灵敏性的区域活动探析-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二、在区域活动中发展幼儿思维灵敏性的策略
(一)兴趣爱好为导向,鼓励幼儿主动参与
越来越多的家长注重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然而思维过程是主动的过程,我们在区域活动中要充分调动幼儿的自主性,让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并自主选择与玩耍。为此,首先,我们要尊重幼儿兴趣爱好,尊重其探索区域的自主性,鼓励幼儿主动参与,乐于创造;其次,创设多变的场景,提供多样的材料,吸引幼儿在轻松有趣的环境中斗智斗勇;最后,丰富区域活动内容,让孩子在进区时总能找到自己喜欢的项目。当然,我们可以在充满魔力的益智区中设置一些智力游戏,如棋类游戏、拼图、闯关游戏、迷宫等,在数学区增加思维游戏,如观察游戏、记忆游戏、推理游戏等,这样会更有针对性锻炼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二)教师引导为辅助,保证幼儿自主探索
区别于传统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活动以幼儿主导,幼儿有一定的自主性,这种自主不是“放任”,而是在一定规则下的幼儿自主学习。在我看来,这些规则正是是孩子自主探索的保证。例如:合理的进区规则让孩子在丰富多样的区域活动拥有自主选择权;材料取放规则让材料取放有序,让孩子顺利进行自主学习。在这样限定的自由空间里,孩子就是独立的学习主体,孩子们在操作规则下放飞自己,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帮助幼儿发展思维的灵敏性,也让孩子的思维建构更加清晰。
高压控制的区域活动下,幼儿缺乏自主性,丧失思维能力,甚至对老师产生高度依赖,这样的区域活动不利于培养幼儿思维能力和锻炼幼儿思维灵敏性。当然,老师也不能放任幼儿玩耍,全程观察幼儿操作,并在适时的机会进行引导。在过程中,我们要留意幼儿的动向,一是保证幼儿安全,二是观察幼儿操作进展,在幼儿遇到困难想放弃时,帮助幼儿克服难题,保证操作顺利进行,让思维灵敏性得到很好的锻炼。
(三)语言交流为媒介,促进幼儿积极思考
幼儿思维和幼儿语言能力是同步发展的。语言能力强的孩子往往思维能力也不错,孩子们的“十万个为什么”正是孩子十万个思维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在区域活动中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孩子们愿意说、喜欢说、大胆说;要提供更多的平台让孩子们去“说”,如在阅读角让幼儿互相讲故事;在操作中进行分组,幼儿在合作中愉快交流;在进区结束时,让幼儿上台介绍自己进区的情况或者展示成果,也是锻炼语言表达和提升思维能力的绝佳机会。当孩子们说的时候,老师愿意去倾听,愿意去反馈;当孩子们提问的时候,老师不嘲笑孩子们的幼稚,愿意耐心解答。
另外,在区域活动中,教师采用有效提问的介入方式,对幼儿多提出一些开放式、猜想式以及追问式的问题,可以调动幼儿大脑的积极性,让幼儿主动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大脑的持续运转可以提高思维的灵敏性。例如在故事屋,幼儿在进行真正的绘本阅读时,是需要调动已有经验和储备知识去消化知识内容,然而很多孩子都是漫无目的地随意翻阅,老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孩子关注画面细节,并引发思考。此时,幼儿“天马行空”地发挥,都是值得老师肯定的,也可以用语言进一步启发和鼓励他们完善自己的表达。
(四)操作活动为平台,绽放幼儿思维之花
皮亚杰说过:儿童的思维是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有效发展。幼儿最基础的思维表现特征就是动手实践。而建构区、美工区、益智区、科学区、娃娃家等不同区域的活动可以提供许多孩子们动手动脑的机会。如建构区的积木搭建,幼儿在操作中根据自己的想象去搭建城堡、交通城市、桥梁等,也会在反复实践中找到一些规律,进而搭建出更漂亮更稳固的建筑物,这恰好锻炼了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思维的灵敏性。
在数学区的动手操作中,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直观材料,进行相关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思维活动,积累感官经验,更有助于幼儿思维灵敏性的发展。在美工区的手工活动中,我并不主张教师准备好一切,让孩子照做、照画、照贴,这样不利于孩子的创造性思维的提升。教师可以确定一个主题,教孩子主要的制作步骤,接下来任孩子自由发挥,如母亲节的礼物,我让孩子用橡皮泥制作一幅美丽的花送给妈妈,我只教孩子用橡皮泥做花朵、茎、叶子的方法和一些用色技巧,至于如何搭配成一束花,如何丰富画面就让孩子自己去创造了。
(五)区域游戏为桥梁,升级幼儿思维体验
《幼儿园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要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寓游戏于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游戏不仅仅是孩子们的最爱,也是激活孩子思维活力的绝佳方式。孩子们在对游戏有浓厚兴趣时,就会调动所有感官去体验游戏,积极大胆探索尝试,并在一次次解决问题中完成认知建构。例如,在户外区域活动中,可以运用体育游戏引导幼儿主动思维,教师通过巧设角色、设置障碍、任务升级等增加幼儿游戏过程的难度,这样使幼儿思维更灵敏,逐渐养成遇事灵活变通的习惯。
另外,在数学区域游戏中,我设计了小组竞赛模式,让孩子在竞赛中根据已有经验快速反应,赢得比赛。如中班游戏“手指套圈”,4名幼儿组成游戏小组,其中3名幼儿背对选卡的幼儿。该名幼儿随机选择1张游戏图卡,按照图卡中的图示将皮筋套在手上,然后另外三名幼儿转过身,判断对应的游戏图卡,心中有答案的幼儿按抢答器及时抢答,当然,答错扣分、答对加分的机制会让幼儿在过程中更紧张刺激。幼儿竞答增加游戏的趣味性,让幼儿在思维过程中有更多积极的体验。
  幼儿的思维能力有其自身的成长规律。我们在重视幼儿思维成长的同时切勿操之过急。相信我们坚持不懈地在教育过程中锻炼幼儿的思维,那掀起思维的一朵朵浪花终会汇成一条条灵动的小河,流向智慧的海洋。在区域活动中,面对心智尚未成熟的幼儿,教师做到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不过多干预,适时引导,让孩子在自主活动、语言交流、操作实践和快乐游戏中形成灵敏的思维能力。

发展幼儿思维灵敏性的区域活动探析-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分享是一种美德!长按下方图片关注幼托学堂

发展幼儿思维灵敏性的区域活动探析-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视频音频转载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告知删除!

在看 更好看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托学堂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发展幼儿思维灵敏性的区域活动探析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