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逐渐深化改革, 幼儿游戏化教育、素质化教学作为基础人才的重点内容, 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从现代幼儿基础教学理念来看, 游戏与教学相结合是完善幼儿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 在文化教育中融入游戏, 在游戏活动中融入知识, 能够有效健全幼儿的基础认知架构, 提升幼儿的实践能力。鉴于此, 本文就“教学游戏化”与“游戏教学化”的教学方式展开探讨, 并提出具体的研究思路, 以供广大读者借鉴。
一、“教学游戏化”的特征及含义。
“教学游戏化”主要指老师要在幼儿的基础文化教育中融入游戏内容, 课堂组织形态要与学生的个性相吻合, 能够结合学生个性以游戏形式展现出来。在素质教学理念影响下, 幼儿的基础文化教学要跳脱出传统模式, 尽可能以游戏化方式表现出来。
二、“游戏教学化”的特征及含义。
“游戏教学化”与“教学游戏化”的组织形式截然相反, 是在幼儿做游戏的环节中表现出文化知识, 将基础知识和生活常识融入到幼儿的游戏环节当中。现代幼教方法指出, 构建文化、艺术环境, 塑造人文场景, 将基础文化知识融入游戏场景中, 能有效拓宽幼儿知识文化的来源渠道, 促进幼儿形成文化素养。因此“游戏教学化”就是以文化教育为导向, 在游戏环节中融入基础知识, 扩展幼儿的知识视野。
三、促进“教学游戏化”和“游戏教学化”的主要途径。
(一) 设置教学情境。
在幼儿园教学中, 要想促进教学游戏化就要设置游戏化教学情境, 利用创设的游戏化教学情境来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和好奇心, 让幼儿积极参与到教学情境活动中。游戏环境的教育功能其基本因素:通过立体设计, 增强系统性, 以保障游戏环境平衡状态, 根据幼儿好奇心强, 注意对象十分广泛的特点, 充分利用室内外的地面、墙面和空间构成一个环境系统,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保障幼儿全面系统地接受环境信息。
(二) 选择合理的教学形式。
在幼儿教学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选择恰当合理的教学形式, 因为不同的教学活动有着不同的目标要求和内容, 在选择游戏时, 先要根据幼儿的个性差异确定教学内容。采取幼儿主观能动性相一致的教学策略来完成游戏教学设计, 只有这样才能使游戏与教学有机融合, 相互渗透, 真正体现出游戏与学习的价值。
(三) 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人。
幼儿园教学实践中要促进游戏教学化, 就要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竺可桢先生曾说:“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 是以游戏为生命的, 只有在游戏中培养小孩子, 小孩子才能有个性的成长。”
综上所述, 在现代幼儿园教学实践中, 要想健全幼儿的认知模式, 激发幼儿的想象精神就要以“游戏教学化”和“教学游戏化”的教育策略加强对幼儿的组织引导, 一方面要设置游戏情境, 在游戏教学中穿插文化知识。另一方面, 课堂教学要以游戏化情境呈现出来, 表现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活化, 鼓励幼儿参与其中, 以此来提高幼儿的综合认知能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长按下方图片关注幼托学堂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视频音频转载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告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