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对老师有这样的要求:
希望孩子在幼儿园提前学习小学知识
帮助孩子提前适应小学
教育部三令五申禁止幼儿园小学化
幼儿园小学化看似在帮助孩子赢在起跑线
其实对孩子危害远超你的想象
什么是幼儿园“小学化”
教学内容小学化
幼儿园提前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等小学课程,布置幼儿完成小学内容的家庭作业。
教学形式小学化
以单调的集体授课为主要形式,偏重知识灌输,忽视孩子自主探索。
教学环境小学化
教室布置成小学课堂,以课堂教学环境取代游戏化场景。
评价维度小学化
把孩子学会多少知识,认识多少汉字和单词,作为评价指标。
生活方式小学化
时间被作业、考试、比赛等学习占领,缺少自由活动、自主游戏时间。
幼儿园“小学化”的危害
违背幼儿成长规律
小学学习内容高于学前儿童的认知、思维、动作发展水平,违背幼儿成长规律,忽视幼儿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容易导致幼儿丧失信心,产生自卑心理,情绪情感压抑。
不利于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
学前阶段的幼儿机体和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强制要求幼儿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过早过多的进行规范性学习,不利于幼儿大脑神经及肌肉骨骼的发育。
引发幼儿厌学情绪
端坐静听、灌输式的学习方式会使幼儿失去主动学习、创造、探索的兴趣;过早教授小学课程,幼儿进入小学后面临重复学习,容易分散注意,影响专注力。两者均可导致幼儿产生厌学情绪。
幼儿园里学什么
学习适应集体生活
孩子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慢慢建立“个体”和“集体”的概念。体会到“自我”和“环境”的联系,幼儿园里各种有趣的活动和游戏能够帮助孩子适应集体生活。
学习与他人交往
除了学习,常见的社交礼仪,幼儿园里的角色游戏,模拟成人社会,孩子不仅能增长自己的生活经验,还可以锻炼自己的语言交往能力。
提升自理能力
老师会尽量给孩子创造自我锻炼的机会,自己动手穿衣、如厕、进餐,并且通过游戏和活动,让孩子逐渐学会生活自理。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老师会用动静交替的模式,安排好孩子们在园里的作息时间,按时吃饭、按时午睡,规律的作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有益。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幼儿园里的“学习”,不只是背一首古诗、一个单词,而是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学会专注把一件事做完,学会不断尝试、坚持不懈,学会去探索未知事物,这些品质能让孩子受用一生。
向家长朋友们倡议
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儿童观。
家长要不断丰富科学育儿知识,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尊重孩子天性,遵循幼儿教育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
拒绝“小学化”教育。
积极配合幼儿园开展纠正“小学化”相关工作,不参加社会上举办的各类“幼小衔接班”,确保幼儿零起点升入小学。
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在家庭中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对待孩子的成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不要急于求成,不能拔苗助长。
分享是一种美德!长按下方图片关注幼托学堂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视频音频转载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告知删除!
点在看 更好看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托学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