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走进儿童,走进课程,助推儿童发展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走进儿童,走进课程,助推儿童发展-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走进儿童,走进课程,助推儿童发展
—-马赛克方法在园本课程中的实践与运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儿童的经验,引导儿童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本文以马赛克方法支持儿童探究过程为载体,引导儿童掌握主动权,参与决策,在课程中发现,在课程中成长。教师聆听儿童,支持儿童表达自己的想法,使观察儿童更加全面、可视化,实现从“看到儿童”到“看懂儿童”再到“支持儿童”。
对于倾听儿童方法的探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而马赛克方法就是其中之一。“马赛克方法”是由英国学者克拉克于2001年提出的一种研究儿童的方法。它显著的特点是,当我们远远观望时像一幅美丽完整的图画,等靠近后才发现,原来是由许多美丽的小方块组成,就像每个儿童都是独立的、个性的。
认真观察儿童,仔细了解儿童、聆听儿童才发现,他们就像一块块马赛克一样绚丽多彩,这种将儿童多元的表征整合起来进行解读理解孩子的方法,我们称为“马赛克方法”。
马赛克方法不是一套固定的方法,而是提供一个可随时增减、灵活取用“宝藏盒”。比较经典的参与式工具有绘画、魔法毯子、儿童会议、儿童访谈、自主摄影、儿童之旅、地图制作等。
每个儿童都是一个课程资源。对于3—6岁的儿童而言,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够完善,绘画等都是他们表征的方式。课程开展中,那如何运用马赛克方法提升幼儿园课程质量呢?

走进儿童,走进课程,助推儿童发展-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一、多模式策略推进,落实儿童参与权
1. “幼儿园之旅”,儿童主导的凸显             
“幼儿园之旅”工具,主要是儿童主导并记录旅行的方式,凸显儿童的参与权。2017年,掘港幼儿园搬入新园,翻天覆地的变化惹得孩子们提议要去逛一逛,这次的参观给孩子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孩子们拿着自己设计的参观路线图和相机掌控并记录着这段旅程。
他们发现,幼儿园围墙外面有一块没有开发的空地,教师鼓励幼儿对空地进行畅想,鼓励儿童参与设计与讨论,将决定权交给儿童:“踢足球、 打篮球、种植喜欢吃的蔬菜和水果”,最后他们决定种植蔬菜,为生活馆和小兔子做准备,于是生态课程“那田,那地,那些孩子们”开田规划课程就此展开。这种由儿童主导的游览,为我们探索儿童关于他们自己环境的“知识”提供了可能,同时向我们展现了一种儿童成为变革主题的方式。
2.“魔法毯子”,儿童与环境对话
“魔法毯子”工具,主要是围绕更大范围的环境与儿童开启新的对话。在生态课程“那田,那地,那些孩子们”铺路记中,孩子们发现搬砖路程太遥远,遇到困难后,老师并没有介入,教师为孩子们提供支持的环境—“魔毯”,孩子们围坐在毯子上,看着大屏幕中他们在展中搬砖过程发生的问题并自由讨论。毯子材料的提供让孩子们能在宽松、放松的环境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幻灯片的投射提供了可代替的方式,把儿童对空间的认识带入到户外活动空间的对话中,让幼儿更加直接的、身临情境的发现问题。
“魔法毯子”工具,逐渐提升儿童的观察能力、解决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通过讨论后,他们尝试把砖块放在车上,运到大型玩具旁边的围墙那,围墙里的人递,围墙外的人接,并用传砖的方法,让搬砖之旅加快了很多,问题迎刃而解。孩子们更新了原有的认知,探索出自己的结论,构建了新的知识经验,满足儿童的探索欲望,激发起儿童的责任感,又能让儿童体验到劳动带来的快乐,感受农民伯伯的不易。
3.“儿童摄影”,儿童眼中的儿童
“儿童摄影”和“图书制作”工具,主要是儿童把自己认为“重要的事物”拍下来,并从中选出一些来制作图书,为幼儿提供了另一种交流的方式。这种方式为儿童提供了机会去“生产”一种让他们为之自豪的“成品”。
在小班饲养课程《你好,鸭》中,孩子们用照相的方式记录在照顾小鸭过程中的发现,并制作成图书在区域中与伙伴分享讨论:“小鸭子为什么吃一点粮食就要喝点水?”“他嘴巴干了吧,要喝水”孩子们议论着。《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在观察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孩子们发现问题带着问题主动寻找答案:原来小鸭子一口水一口饭可以有助于消化不会让食物卡在喉咙里,喝水是把食物残渣咽下去,清理冲刷食道,不至于粘在食道上。这种用照片进行记录制作成图书的方式比较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更加直观、易懂。
思考:在我园大班正在开展的劳动课程《小小帮厨》中,教师是否也可以在区域中添加相机,让儿童去捕捉与伙伴一起在课程开展中发现的重要信息,发现问题,反思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做课程中真正的主导者,从而了解儿童眼中的“小帮厨”故事路线发展,这才是儿童自己的课程。
4.“儿童访谈”,听见儿童的声音
“儿童访谈”工具,主要是简短的、结构化的访谈,围绕关键主题提出问题。访谈的形式灵活多样,一对一或以小组形式进行,可几个小朋友在室内组成一组按受访谈,可在户外、散步等移动中访谈,或者单个小朋友接受访谈。在大班种植课程《你好,向日葵》开展一段时间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访谈,提出问题:你们照顾的向日葵怎么样了?发现了什么秘密、问题了吗?
沫沫:我发现了不同品种的向日葵花瓣形状不一样呢!
潼潼:向日葵真的是朝各个方向开放的!
杭杭:这几天向日葵上有很多白虫子?
晓米:有虫子的花向日葵会不会开不了花了?
通过聆听、访谈、讨论充分发挥儿童的自主性,在调查、感受和体验中获得相关经验,掌握更加全面和悉心的照顾方法,增进对向日葵的全面了解。活动中,可以看到孩子们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强,教师此时只需要做孩子的支持者即可。
二、创造留白工具,促进个性化表达
马赛克方法是一个开放的倾听儿童方式的工具。在《倾听幼儿–马赛克方法》书中马赛克图景还留有一些空白,留出的空白教师可以把不同倾听幼儿的方式陆续进行添加创新,这就是马赛克方法的独特之处,它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不是某种静态的事物,是可以根据研究的需要增加一些方法,就像课程生成活动一样。这些方式可以从儿童中来,可以从家长等其他参与者中来。
那在我们课程开展中可以还可以创新哪些马赛克工具呢?
在自然课程《种植管理的那些事》的铺膜小记中,教师灵活地增加创新了“与儿童回顾”马赛克工具。让几名儿童回顾去草莓园发生的经历,从而让儿童从事件中获取草莓种植的相关经验。
“看,这是昨天我跟妈妈一起去的草莓园,我们摘了好多草莓呢,我看见草莓园里的草莓下面都有白色透明的东西垫着,幼儿园的草莓不用吗?”是的,草莓园为什么有地膜呢?地膜有什么用呢?孩子们热烈的讨论着。
“与儿童回顾”的马赛克工具让儿童带着问题进行回顾思考,幼儿大胆积极表达,在讨论中发现问题,积极探索、操作,寻找出了解决办法:原来铺地膜可以防止杂草掩盖草莓,最重要的是可以预防虫子吃草莓,那除了可以用地膜防止虫咬,还有其他方法吗?
孩子们想出了好几种办法呢:砖头、木块、保鲜膜、袋子套住草莓等。那这些办法可行吗?一起去试试看。验证之后发现:保鲜膜太窄,不容易遮住草莓,木块风吹之后容易倒,草莓被袋子套住后容易烂掉,砖头太重,容易压到草莓。看来,还是宽宽长长的地膜最可行啊!
马赛克方法为教师倾听儿童提供了很好的拐杖,在马赛克工具的选择上教师要深入思考,面对不同的儿童,不同的课程故事,不同的事件,需要选择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工具,利用工具支持儿童个性表达。
瑞吉欧教育实践强调教师要“用心倾听、多元倾听、可视化倾听”,我们要仔细观察儿童的一日活动,用心聆听儿童的想法,多元方式进行倾听,用相机、录音等多元方式记录儿童“哇塞”时刻,尊重儿童,与儿童共情,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
克拉克在《倾听幼儿–马赛克方法》书中提到:“让成人的进程慢下来”。这句话让我们品味、让我们反思,身为教育者,我们要留出时间去考虑儿童正在说的话,耐心倾听或以不同方式支持幼儿,为做出新的解读提供可能。
儿童有“一百种语言”来表达自己,那我们就需要创建出“一百种聆听的方法”。在园本课程中,教师利用马赛克方法中的“幼儿园之旅”、“魔法毯子”、“儿童摄影”、“儿童访谈”等工具,助推了园本课程的开展,我们将在马赛克方法的实践之旅中,继续观察、探究、体验,和儿童一起不断跳出新的“舞蹈”。如东县掘港幼儿园)

走进儿童,走进课程,助推儿童发展-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分享是一种美德!长按下方图片关注幼托学堂

走进儿童,走进课程,助推儿童发展-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视频音频转载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告知删除!

在看 更好看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托学堂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走进儿童,走进课程,助推儿童发展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