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用孩子最熟悉的把鞋粘开口处比作“大嘴巴”的方法对昊昊说:“昊昊,你看我们每次穿鞋子的时候把粘贴打开,像这样大嘴巴朝外。”我一边说一边演示,就怕他不知道里外,还着重让他找了找哪边是外。结果等他穿的时候正好穿反了。
经过观察我发现他在打开鞋粘的时候会把它打成一字型,这样开口的大嘴巴,正好相反,所以他穿的也是反鞋子,看来这样的方法对他不好用,还得用别的方法。接着我问他:“你知道怎样摆小鞋子不生气吗?”昊昊点点头表示知道。“那你摆摆看。”他拿起鞋子一下子就摆对了,我心中窃喜,看来这下昊昊应该是知道鞋子的正反了,穿起来应该不能出错了。
于是我接着对他说:“你看你要对着小鞋子,一只脚对一个这样穿进去就行了。”为了巩固一下成果,我请他把鞋子再次脱下来再来一次,本来满怀期待他能成功,可是又出状况了。由于这次穿鞋子时他把一条腿放在另一条腿上,结果找不到哪只脚对哪个鞋子,最后的结果又穿反了。
哎,我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正在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昊昊开口了:“老师,你给我的鞋子贴一个棒棒贴好不好?””“哦,为什么?”我疑惑地问道。他说:“这个鞋子没有画,我找不到画就会穿不对,这个是妈妈给我买的新鞋子,你给我贴上棒棒贴我就知道了。”呀,我还没发现昊昊今天果然穿的是新鞋子,还别说孩子的这个办法也许真的可行。
接着,我听取了他的建议给他的鞋子贴上了特制棒棒贴,这次他一边穿鞋子一边念念有词地说道棒棒贴在这边,穿完后自己还要摸一摸,在地上跳一跳。看来这次他真的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法。
看着兴奋的昊昊,我反思了穿鞋的过程,整个过程看似我在尊重孩子,用孩子喜欢的语言对他进行引导,实则是让他按照我的方法进行,根本没有真正倾听孩子的想法,最终导致昊昊依然把鞋子穿反。
有时候我们成人由于惯性思维的约束总会有很多想当然,遇到问题总是想站出来替孩子解决,可是收到的效果并不很理想,如果我们尝试用孩子的方法解决问题,可以先让孩子想一想试一试,也许会成功,也许会失败,如果成功了我们一定要鼓励和赞赏孩子,如果失败了我们尝试鼓励孩子换一种方法。这样做既能加深孩子的探索欲望有利于经验的积累,又能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分享是一种美德!长按下方图片关注幼托学堂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视频音频转载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告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