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通过绿色教育构建理想的幼儿园语言环境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通过绿色教育构建理想的幼儿园语言环境-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一、构筑“对话”的平台,促进幼儿口语发展。

幼儿期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又是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为幼儿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有说话的欲望、有话题可讲、有内容可说、有机会可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让每个幼儿的口语在“对话”的平台上,得到迅速发展和提高。我尝试着做了如下探索:

1.创设丰富的主题环境,让幼儿有说话的欲望。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老师与幼儿之间伴随着大量的言语谈话,信息交流。但是在很多情况下,老师叙述的话语很多,幼儿只是忠实的听众,或者附和一声“是”或“不是”。即使在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中,也往往会出现老师不断地提出“对不对?”“好不好?”等问话,幼儿连声不断地附和回答“对!”“好!”等,这是幼儿不假思索地“齐声合唱”。
在这里,老师成了唯一的“知识传授者、告知者”,而幼儿成了老师的“应声虫”和“依赖者”。久而久之,幼儿就成为只会判断对错的“机器人”,该自己想的也不去想了,该自己表达的也不想表达了,幼儿的各方面发展也都会受到限制和损害。
为此,在开展主题活动的时候,我先请家长和孩子一起运用网络、图书等途径收集活动素材,再把孩子收集到的资料布置在主题墙内,然后请孩子们一一介绍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因为孩子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花费了很多心思,对自己收集的内容都非常熟悉,介绍的时候心中胸有成竹。
如在主题活动《春天》中,有的孩子带来了春天各种花卉的盆栽、图片,有的孩子带来了蚕宝宝,还有的孩子和家长一起制作了蝴蝶、蜜蜂等手工作品,主题区内一派生机盎然,在这里幼儿有很多很多春的信息需要交流。他们一来园就会情不自禁地来到主题区,一个个都会老有兴趣地讨论起来,在这无拘无束地对话中,幼儿的口语表达得以发展,情感得以激发,智慧得以提升。
通过绿色教育构建理想的幼儿园语言环境-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2.营造逼真的游戏场景,让幼儿有话题可讲。
“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老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这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如何指导幼儿语言发展所提出的内容要求之一。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语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同的游戏形式,为幼儿的交往提供不同的条件。
在游戏中我们会发现,孩子的动作比语言多,有的孩子去“菜场”买菜拿了东西就走,售货员也没有任何表示。顾客来到点心店服务员也不会热情地招待他们,“顾客”默默地吃完就走——这对这种情况,我认真分析原因,语言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心里活动,只有把孩子的内心点燃,他们才会有热情。
为此,我为孩子们营造了逼真的游戏场景,如在超市游戏中,我引导孩子为每一种“商品”都用数字标好价格,这样顾客来了售货员就会有很多话题与之交流,可以向顾客介绍商品的价格、可以搞活动如“促销、特价”等活动。还制作了收银台、条形码识别器等,使孩子在购物的时候要经过很多环节,与工作人员充分沟通好了,才能将货物买走,不会匆匆忙忙地拿了东西就走。
在西餐厅为服务员制作了领结、帽子、菜单等道具,使每个孩子都清楚自己扮演的角色,用角色的职责要求自己,热情地接待顾客、积极地向顾客推荐特色菜肴等,顾客一进入“餐厅”就能得到服务员细致周到的服务。有了这样好的装备,孩子们好像置身于一个真实的社会中,他们会讨论“物品的价格高低,会谈论自己最喜欢的服务员,谈话什么样点心又好看又好吃?”每个孩子都会真正地融入角色,有着无数话题可说。
在逼真的游戏场景中,孩子们凭着各自的生活经验进行交流与讨论,既发表自己的见解,又分享同伴的生活乐趣。这对于那些不善于在集体场合与人交谈的儿童来说,更是一种适合他们语言表达的机会。
“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在游戏中老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这类活动往往促使幼儿在相互合作、相互帮助和鼓励下完成。这样,他们在自然的接触中产生大量的对话和合作,每个幼儿都会变的富有生机和健谈。
3.组织生动的讨论活动,让幼儿有机会可讲。
讨论在孩子的发展中起着有力的杠杆作用,它能发现每个孩子的智力潜力和特点,帮助他们去实现富有个性特色的发展,而语言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力工具。为此,在活动过后,我会组织生动的评价活动,让每个幼儿有发表自己想法的机会。
为孩子提供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特定情景。如在《小记者》游戏的时候,老师创设了一个“午间新闻”的活动,引导孩子们讨论哪些新闻比较有意义,大家会喜欢听,最后商量决定选择哪几条重要新闻进行播报。对于他们而言,记者的角色是熟知的,自己身边的新闻也是非常愿意用语言表达出来的。
再现活动场景,引起幼儿的共鸣。如老师把孩子们游戏的一些情景拍摄下来,在评讲的时候播放给孩子们看。看到画面中的行为,他们哈哈大笑,踊跃找出其中的不足之处。通过真实的情景,把评价和教育连接起来,孩子们像照镜子一样,看到别人的行为来教育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表现出积极的语言倾向,给他们创造了一个语言表达的机会。
如: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兴趣、爱好设计了语言活动《搬家》,通过开放性的提问,孩子们体验到与同伴语言交流的快乐。活动中提供了动物卡和实物卡等操作材料,允许幼儿自由选择合作伙伴,鼓励幼儿在轻松、自由、愉快的氛围中说一说、辩一辩、连一连,大胆推测谁搬xx东西最合适。在这样一个自主自由的环境中中,孩子们才有话愿说,有话敢说,真正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和参与者,同时也感受到了学习语言的乐趣。
轻松、快乐的语言活动,就是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得到来自老师与同学的肯定、鼓励、欣赏和赞美。快乐的语言活动,没有教师的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大声斥责;也没有学生的正襟危坐、唯唯诺诺、面面相觑。在轻松、快乐的语言活动中,师幼将共同沐浴在人文关怀的灿烂阳光下,师幼绽放的笑靥将成为活动中永不衰败的花朵。
针对幼儿天真活泼,好唱好跳,思维活跃的年龄特征,我们应该不失时机地利用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涵的创新因素,选择与组织合理的语言教育内容,把快乐引进课堂,让孩子们通过积极参与,深切感受到语言活动的快乐,思维创新的快乐,互相帮助的快乐,获得成功的快乐…
二、幼儿语言发展教育中的引导策略。
我们都在努力地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并用这种新思想、新理念来积极改造自己的教学行为,但常常遗憾地发现有的老师“新的”还没成,“老的”不敢用,越改越教越糟,甚至不会组织语言活动!面对纷繁的现状,我觉得,简单地说,幼儿园语言活动就是要着力发展幼儿的言语综合能力,进而培养幼儿的言语智慧。
幼儿语言发展水平不同,在倾听、表达的过程中表现也不一样。老师遇到具体问题时,应如何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呢?我通过研究与实践,归纳了六种引导策略。
1.当幼儿发音不清楚时不急于纠正。
  幼儿语言器官及其机能的发展还不够完善,个别字、句说不清楚很自然。幼儿语言的发展是在交往的过程中实现的。老师如果以传授知识为主,一味地纠正幼儿说话时的发音,幼儿非但一时难以发清楚字音,还会因此丧失说话的勇气和信心,影响语言的发展。
因此,当幼儿发不清楚字音、说不清楚语句时,我不急于纠正,也不一味放任,而是在鼓励为主的前提下,变换场合与方式,让幼儿在不经意间学习、模仿老师和同伴的发育,改正自己表达时欠妥的地方。
2.当幼儿答错问题时不马上予以否定。
  通过观察发现,幼儿答错问题有多种原因:有的没有理解问题,有的没听清楚老师问什么,有的站起来一时紧张,有的根本没有听老师讲话。因此,老师遇到这些情况时要敏锐地进行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可以用引导的方法——“你再想一想”,可以用重复的方法——“老师再说一遍问题”,可以用安慰的方法——“别着急,想一想再说”,可以用规劝的方法——“你可要注意听,不然就会说错了”。不急于否定、批评幼儿,就是让幼儿敢说,给幼儿锻炼的机会,使幼儿在尝试错误的同时,获得语言发展。
通过绿色教育构建理想的幼儿园语言环境-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3.当幼儿回答不出问题时不过于着急。
  幼儿回答不出问题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老师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引导的方法。如,有的幼儿站起来不敢说,老师可采取鼓励的方法,但有时幼儿还是不说,老师则可采用转移问题的方法——“等一会单独和老师说好不好?”“回家把答案告诉爸爸、妈妈,好吗?”……有的幼儿虽然站了起来,但回答吃力,此时老师可降低问题的难度。有的幼儿忘了老师提问的问题,或根本没听老师讲话,老师也同样要采取稳妥的方法加以引导,如可以把问题重复两遍。那种“快点说”“没想好就别说’等消极的语言,会大大挫伤幼儿说的积极性。
4.当幼儿倾听不专注时不强求统一。
  幼儿倾听不专注,除了与年龄特点有关外,也可能有其他原因,如身体不舒服、情绪不好、对活动本身不感兴趣。老师如果忽视了这些情况,对所有幼儿统一要求,就会使这部分幼儿产生抵触情绪,从而不愿参加语言活动。因此,我们视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允许个别幼儿有些“自由化”的行为,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
5.对表达能力强的幼儿不过多地、空洞地表扬。
  表达能力强的幼儿易受到老师的喜爱,在教育活动中,老师给予的注意、表扬较多。通过研究、实践,表们认为幼儿表达能力强,是由于其语言发展水平略高些。我们不应把这类幼儿与其他幼儿的差距作为表扬的依据,而应该看这类幼儿是否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进步,有提高。
因此,老师表扬的依据是幼儿语言水平的实际提高。此外,老师表扬的次数要适宜,内容要具体,要让幼儿知道好在哪里,便于激励幼儿向更高的语言水平发展。“你说得真好!”“真不错,我们给他拍拍手!”此类空洞式的表扬,对幼儿的语言发展没有更多价值。
6.对不肯说、不爱说的幼儿不忽视。
不肯说话、不爱说话的幼儿,往往对所要回答的问题心里非常明白,但因多种原因,如性格内向、胆小、紧张或口吃等,不爱表达。对这类幼儿,我们更多是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关心、理解、引导与帮助,而不是简单地教幼儿说,让幼儿说,甚至忽视他们的存在。老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接近幼儿,逐渐进行语言沟通,使幼儿逐步产生想说的愿望,并慢慢地敢说、爱说。
如,我园有一个小朋友刚来园时不说话,遇事“以哭代语”,老师只能根据她的表情、动作揣摩她想干什么。一旦老师猜对了,她就会停止哭。于是,老师决定从猜入手,当她不哭时,再用语言强化。如,“你是不是想玩这个玩具?”当她点头认可后,老师问:“你知道这个玩具叫什么吗?”她回答:“知道。”“下次你告诉老师想玩这个小汽车,好不好?”逐渐地,这个小朋友情绪放松了,哭声减少了,开始用语言和老师交谈了。
“互动学习” 是在师幼之间进行的一种交流与沟通,是幼儿之间的交互影响、交互活动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以文本为中介的生命交流和碰撞的过程,是一个课程内容不断生成,课程意义不断提升的过程。在语言活动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以自己的情感调动起孩子的情绪,当喜则喜,该怒则怒,师幼一道激动、平静、愉快、悲哀、得意、紧张、悠闲,使整个语言活动充满着和谐、合作的氛围。教师要凭借自己的语言艺术,激活幼儿思维,启发幼儿想象,使语言活动充满生命的活力。
当然,只有和谐的师幼关系才会形成积极、有效的教学互动、师幼互动。良好的师幼关系是建立师幼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活动中教师始终以平等的身份与幼儿建立学习的共同体,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幼儿的探究学习。
教师在与幼儿的互动中,能设身处地地从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感受活动主体的需求;同时幼儿也能大胆地向老师提问题,乐意与老师互动,师幼间有了心灵的交流与沟通。在这种宽松、愉快的氛围中,教师游刃有余地教,学生自由自在地学,教师的目光也不在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幼儿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
由此可见,只要我们与幼儿的心灵相融,就能让幼儿园语言活动绽放出生命的光彩。

通过绿色教育构建理想的幼儿园语言环境-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分享是一种美德!长按下方图片关注幼托学堂


通过绿色教育构建理想的幼儿园语言环境-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视频音频转载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告知删除!

在看 更好看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托学堂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通过绿色教育构建理想的幼儿园语言环境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