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作为创造性游戏的表演游戏,对幼儿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泰勒原理作为现代课程研究的范式,对表演课程的开展有着基础的指导作用。
本文从泰勒原理角度出发,重新审视目前幼儿园表演游戏开展的现状,发现其在确定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评价教育结果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期通过对表演游戏的重视,促进幼儿更进一步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于各项活动之中。可以说,游戏占据了幼儿园教育的半壁江山。游戏是课程的内容,也是课程实施的途径。虞永平教授曾经说过,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是幼儿的天性和需要。满足幼儿表达的愿望, 对于幼儿语言的发展、经验的重组乃至健康人格的形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表达是幼儿的重要权利和需要, 我们就有可能去为他们创造表达的机会和条件[1]。而作为奠定了现代课程研究范式的“泰勒原理”,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课程研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因此,笔者试图从泰勒原理的角度,重新审视目前幼儿园表演游戏开展的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一、教育目标不明确,游戏功能显狭窄
泰勒提出“我们若想系统地、明智地研究某个教育计划,首先必须明确要达到的教育目标。”[2]可以说,确定教育目标是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因此,课程设计和编制的首要任务就是确定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
从众多研究学者对于目前幼儿园表演游戏开展的现状调查以及笔者工作中的经验来看,幼儿园表演游戏缺乏明确的目标,表演游戏沦为集体教学活动以及舞台表演的附属品,失去了表演游戏本身的价值。我们可以看到,在很多幼儿园表演区内,更多的体现出的是歌舞表演,教师和幼儿共同制造出一幕“热闹”的表演“假象”,甚至有的教师认为表演游戏就是生动的肢体表现,只强调“表演”,而忽视了“游戏”。
除此之外,很多表演游戏更多地应用于集体活动的导入环节或者结束环节,用来调节活动的气氛,把表演游戏的功能以及价值局限于发展幼儿动作以及语言能力,忽视了幼儿审美、交往以及创造能力的培养。造成这种局面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对表演游戏的根本性认识还不够。
二、学习经验不充足,区域管理显随意
泰勒认为,“学习经验”是指学习者与使他起反应的环境中的外部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联系泰勒在选择学习经验方面的论述来看,幼儿园表演游戏学习经验的选择涉及到主题的选择、环境的创设、游戏材料的投放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游戏主题的选择。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幼儿园表演游戏的主题或者说课程的来源更多的是教师固定选择的内容,或是来自既定的教材,或是集体教学活动的重现,亦或者幼儿随意的兴起之作等等。追根溯源,还是在于幼儿游戏频率低,游戏质量差,幼儿的表演游戏仅仅是为了表演而表演,忽视了幼儿在表演游戏中经验的丰富,能力的提高。
其次是游戏环境的创设。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泰勒强调,学生是一个主动的参与者。《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幼儿与环境的充分的互动能够激发幼儿表演的灵感,促进幼儿表演能力的提升。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幼儿园表演区场地小、空间不足,以及长时间未加改变的表演环境成为了限制幼儿表演游戏的一大问题。
同时,由于对表演游戏的重视不足,表演区的环境创设基本上的一成不变的,这直接造成了幼儿审美疲劳,没有新鲜感,从而影响对表演游戏的兴趣。
还有游戏材料的投放。我们都知道,游戏区材料的投放要体现全面性、合理性、动态性、效益性等特点,这样才能引发幼儿与材料的互动。但是,从各项调查研究来看,表演区材料的投放的问题首先存在于游戏材料以购买为主,精致有余,个性不足。
其次,幼儿和家长的参与不够。游戏材料只有让幼儿真正利用起来,才能发挥它的作用,但是幼儿对材料不够熟悉,根本无法激发幼儿游戏的欲望。在制作游戏材料的时候,更多地追求一劳永逸,忽视了幼儿不同游戏主题对材料的需求不同,也忽视了家长是重要的材料资源,更忽视了幼儿是游戏主体的这一重要特征。
三、组织活动不系统,教师指导显浅显
泰勒认为,在课程中需要运用一种组织要素的模式去建立连续的、后继的和整合的学习经验。根据泰勒组织学习经验的论述来看,幼儿园的表演游戏的组织存在以下问题:
就目前幼儿园组织表演游戏的情况来看,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作为游戏的组织者—教师,他们对于表演游戏的基本概念、特点等等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因此没有完全重视表演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选择课程要素的时候,没有了解幼儿的需要和兴趣,没有理解幼儿的生活,没有理解幼儿的学习过程,更多的时候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而不是幼儿的角度,造成选择的作品年龄适宜性被忽视,出现了故事选材上的过易或过难现象,且选择的作品承载了过多的德育成分。
其次,泰勒认为,在确定主要课程要素之后,还需确定把这些要素组织在一起的原则。但是很遗憾,教师对于课程要素的把握还不到位,因此也无法做到在组织要素的时候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
再次,幼儿园在组织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时候形式单一,更多的时候以幼儿自主性的游戏为主。而表演游戏是集表演性和游戏性相统一的,因此各种形式的、不同类型的表演活动都应该纳入到表演游戏的组织当中。
最后,教师是表演游戏的组织者,教师的指导和介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幼儿游戏的效果。当前教师指导幼儿的游戏,一部分的教师在整个游戏中都在教幼儿怎么表演,充当导演的角色;一部分教师则对于幼儿的表演游戏无动于衷。另外,尽管有的老师确实是在指导表演游戏,但是介入的时机和指导的方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缺乏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以及知识经验的积累来选择。
四、评价总结不全面,方式手段显单一
在泰勒看来,评价是查明学习经验实际上带来多少预期结果的过程。因此,评价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实际达到目标的程度的过程。由于评价涉及获得学生行为变化的证据,所以,获得任何有关教育目标所期望的行为有效证据,都是一种合适的评价方法。
就评价方式来看,幼儿园表演游戏的评价较多的进行的是终结性评价,进行形成性评价所占比例较少,且以教师的评价为主。按照泰勒的看法,只要能够反映幼儿行为变化的证据都应该成为评价幼儿的方式,因此笔者认为,评价方式不应该只存在教师评价,而更应该延伸到家长的评价、幼儿自己的评价。除此之外,还应该有幼儿游戏表演的过程性的材料,例如记录表、照片等等。
就评价内容来看,由于没有确定的课程目标,因此教师在评价的时候随意性就增强了,且评价的内容更多的是幼儿表演过程中的常规、幼儿是否能够坚持游戏不到处乱跑、幼儿是否能大方地进行表演等方面,忽视了幼儿应在表演活动过程中达到的能力标准等等。
上述评价环节出现的问题也就造成了对评价结果的应用问题。我们知道,泰勒认为目标是评价的准则,目标的解说是评价的初步阶段。用评价程序来确定学生达到目标的程度,目的在于进一步修改教育计划。
按照泰勒的说法,除非评价方法与教育目标相切合,否则评价的结果便是无效的,那么无效的评价结果对于修改教育计划,指导下次的活动也就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了。可见,对于幼儿表演游戏科学的评价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也导致了目前表演游戏存在的众多的问题。(昆山市城北富士康幼儿园)
投稿邮箱:zkyjssedu@126.com 分享是一种美德!
长按下方图片关注幼托学堂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刊发、转载的文章,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与本平台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