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案介绍
小羽,男,幼儿园中班,生性活泼,语言表达能力弱,喜欢看电视,模仿能力强,行为表现多受情绪影响,情绪不太稳定。小羽父母年纪相差大,爸爸属于老来得子,父母都是生意人,工作很忙经常无暇照管他。
小班的时候每次入园时都要大哭大闹,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情绪不稳定,与小朋友和老师交往过程中,受到批评和挫折后,伴随着较为明显的攻击性行为。午睡时,会自言自语或者在床上不停地做动作,严重影响其他幼儿的入睡。
二、个案观察
根据以上的描述,研究者对小羽在园期间的攻击性行为进行了观察。
观察时间:每天早上8: 30到下午4: 00之间。
观察地点:在教室内的教学活动由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在室外的活动则由任课老师辅助观察,研究者同时做观察记录和调查。
观察持续了两个星期,采用了行为前后事件记录表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记录(举例见表1)。
表1:行为前后事件记录表
(时间:2018年3月9日上午)
|
次序 |
时间 |
前奏事件 |
出现行为 |
结果 |
行为者反应 |
|
1 |
9:20 |
小羽和吴老师在聊天。A和B走过来向吴老师问好。 |
马上翘起脚踢向A和B。 |
A和B讪讪地躲开,看了小羽一眼,走开了。 |
很开心地躺在地上。 |
|
2 |
9:53 |
小羽和A都迎面走来想靠近老师。 |
小羽转过头,把口水吐到A身上。 |
周老师拽过A,质问小刚为什么。 |
小羽“哼”了一声,扭头从桌子上跳下去。 |
|
3 |
9:54 |
小羽老师对全班同学说,“你看看小羽这样跳下去危险不?!” |
小羽不理走到门口说:“大坏蛋”,并把挂门旁的连环画扯了下来。 |
周老师不再理他。 |
小羽很生气地走出了教室,一个人坐在楼梯口。 |
|
4 |
10:00 |
小羽坐在楼梯口,大班的C下楼来,不小心碰到小刚的脚。 |
小羽挥舞着拳头一边追着C跑一边叫:小屁孩,你敢打我!小屁孩! |
C一动不动地害怕地看着他,这一幕被吴老师看到并加以阻止和劝说。 |
生气地哭着赖在地上不起来。 |
|
5 |
10:15 |
小羽开心地看崔老给他拍的赖在地上的照片。D好奇地凑过来看了一眼笑着说:咦,小羽趴在地上。 |
小羽一下子就跳起来,搬起D身旁的凳子,一把拿到活动室后方,说:我罚你!我罚你! |
E走过来找不到自己的凳子。D说,小羽你拿错了,那不是我的凳子,我的凳子是这个。吴老师把凳子拿了回来。 |
小羽非常生气地双手抱在胸前,然后一个人走出去坐在楼梯口。 |
|
6 |
10:53 |
午饭时间,小羽还呆在走廊。夏老师试图边哄边要抱他去吃饭。 |
小羽一边哭着挣扎一边用拳头打夏老师,试图拜托朱老师的束缚。 |
夏老师放弃了。没有再管他。 |
小羽依然躺在走廊上不起来。午饭结束后,小羽手里拿着一个春卷在吃。 |
|
7 |
11:10 |
小羽说我是他的好朋友,并说我给你一个意外惊喜。 |
小羽从背后扑上来,用双手紧紧勒着我的脖子,大笑着叫我背他。 |
吴老师说:你勒地这么紧我很痛。小羽稍微松一点了,我同意了背着他。 |
小羽神情非常开心和满足。 |
|
次序 |
时间 |
前奏事件 |
出现行为 |
结果 |
行为者反应 |
|
8 |
11:20 |
走廊上,小羽拿着吴老师的u盘。 |
小羽把u盘扔到了一楼楼梯上。 |
周老师正路过,把它捡了起来走上楼来,递给我。小羽抢不过。 |
小羽哭着赖在地上,把我们关在走廊上,说:大坏蛋!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
|
9 |
11:25 |
吴老师在办公室打电话。 |
小刚问:吴老师,你在跟谁打电话?边说边扑过来想电话。 |
吴老师说:别动,我有事情。没有理会他。 |
小羽生气地说:讨厌!你就是把我当做工具而已! |
|
10 |
11:30 |
吴老师凑近小刚问:你为什么说“把你当做工具”这句话?是谁教你的? |
小羽突然打了一下我的脸。 |
夏老师愣了一下,说:不可以打老师的! |
小羽开心地说:这是个好机会呀,好机会不用就作废啦! |
|
11 |
11:45 |
小羽母亲早上答应只要小羽乖乖来幼儿园,中会会接他回家睡觉。到了午睡时间了,却还是没有来接。 |
小羽把吴老师的本子拿手中,作势想要撕破说:我要吧它撕烂! |
夏老师阻止了他,说这是吴老师的东西。 |
小羽生气地说:你就是把我当做工具,你就是把我当做工具!你就是把我当做废物!废物! |
小羽在园期间几乎每天都有攻击行为,通过表1的举例可以看出,他某一上午就有11次的攻击行为,根据观察统计(如表2所示)小羽最多的时候,一天打人16次。在观察的两周里对她的打人次数收集总结如下表:
表2:攻击行为两周次数表(单位:次)
|
星期 周次 |
星期一 |
星期二 |
星期三 |
星期四 |
星期五 |
合计 |
|
第一周 |
16 |
10 |
14 |
12 |
15 |
67 |
|
第二周 |
12 |
11 |
15 |
12 |
13 |
63 |
从表中可以看出,小刚一周的攻击性行为次数十分频繁,都达到了六十几次的水平。而频繁的攻击性行为也造成了小刚与其他小朋友之间人际关系恶化、不协调,和独处封闭的生活行为习惯。
三、个案分析
针对上述描述,对妤妤进行以下分析:
1.家庭因素:
一是养育环境的变化,出生后由母亲抚养,两岁半岁半的时候送到私立幼儿园上托班,再转送读幼儿园上小班。养育环境变化大,导致小羽从小缺乏足够的安全感,自我保护意识强,对环境变化敏感。
二是教养方式不当。父亲脾气暴躁,老来得子,对其宠爱,但偶尔有打骂现象,导致其习得通过暴力解决问题的不良行为。
三是家长的教育素质不高,对小羽的攻击性行为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小羽的一些早期攻击性行为没有得到及时的制止。当小羽出现攻击性行为时,家长偶尔也通过暴力解决也是加重小羽攻击性行为的原因。
2.教师因素:
在幼儿园中,一般都配备两个执教老师和一个保育员,三位老师照顾将近三十位幼儿的日常生活。巨大差异的师生数量对比造成了教师常常忙不过来,会导致教师有时也会忽略小羽的行为问题。对小羽的攻击性行为没有及时的制止,导致小羽继续保持其攻击性行为的现象。
3.心理因素:
小羽从小爱哭,属于难以教养的气质类型,间接影响父母对其的教养态度,可能导致其内心缺乏安全感,情绪不稳定。母亲对其极其宠爱,导致其以自我为中心,在学校后如果需求得不到满足,就用暴力来解决问题。
4.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主要是指小羽从小接触的电视媒体、周围生活环境、社区以及社会上的攻击性现象与行为。由于小羽喜欢模仿,因此,在小羽周围发生的攻击性行为则会影响小羽的行为,有时候会把从社会上习得的攻击性行为延迟模仿到幼儿园生活中。其中最主要的影响源则是电视等媒体的影响,主要是小羽喜欢的富含暴力画面的动画片、影视作品等。
四、个案实施
由于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不仅危害幼儿自身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性发展以及未来的社会行为,而且还对其周围的其他幼儿也有极大的消极影响,因此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要矫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有鉴于此,研究者通过以下措施对个小羽的攻击性行为进行校正。
1. 创设非攻击性的环境
创设非攻击性环境,就是提供一个避免冲突发生的游戏学习场所,使有攻击性的儿童感到身心的舒适、安全,从而减少儿童的攻击性行为的一种方法。教师要创设非攻击性环境,首先可以给小羽进行座位调整,把他换到最喜欢的小朋友C旁边坐着;另外,使幼儿的座位间的空间足够大,减少他对与周围小朋友不必要的摩擦,减轻对周围环境的敌意。
其次,家长、老师、小朋友们对小羽给予更多的关注,多表扬和鼓励他的进步,少指责和批评,使他身心愉快地生活,使积极情绪为主导,增加小羽对这个环境的喜爱。同时,避免地给予他攻击性刺激,主动和他参与游戏中去。在整个游戏或活动过程中,老师要分配更多的注意去关注小羽的行为和心情,及时表扬和肯定他的进步。同时,教师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让家长在家中也注意尽量分配出给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多与他交流沟通,尽量避免惩罚责骂方式,以实现家园共育。
2.运用模仿学习策略
模仿学习策略,是利用人们能通过模仿学习获得新的行为反应的倾向,来帮助那些具有不良行为的人,以适当的反应代替不适当的反应。
为促使小羽更多地模仿好的行为,可以安排他心里唯一认可喜欢的性格温和的C小朋友与他坐一起,既能对他的行为给予更多的宽容,也给他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榜样。当小羽每天能看到身边的C是怎么做的,才能获得大家的表扬和喜爱,潜移默化中小羽习得怎么样的行为才是大家喜欢的,并通过周围老师和同伴们的不断肯定和表扬中巩固良好的行为,养成习惯。
3.采用正向行为支持方法
正向行为支持方法是用系统的、个别化的策略来防止行为问题,创造积极的社会学习结果,其最终的目的在于系统有效地提高儿童的生活质量,减少问题行为。
一旦发现小羽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出现攻击性行为,立即给予强化物和表扬。强化物包括他喜欢的东西。然而,正向行为支持法不是指的当他出现攻击性行为时用否定或惩罚的方式,而是在他表现出一点进步的时候就及时地肯定赞扬其好的行为,从而发展他的良好行为;而针对他的攻击性行为,则可以进行“冷处理”,使自然承受该种行为所带来到后果。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正向行为支持方法需要家长与学校相互支持配合,这样幼儿的问题行为才能有效改善。
4.提高人际冲突解决能力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时,可以有意识地设计一些问题情境,启发幼儿开动脑筋,开展针对矛盾的解决方法的教育;同时关注生活中的小事,抓住每一次的教育机会,注重在生活中运用学习到的人际冲突解决方法,提高冲突解决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行为,减少攻击性行为。
5.学会正确宣泄情绪
一方面在平时的日常生活教育中,注意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在他情绪低落的时候可以请他尝试玩喜欢的活动比如画画、玩体育游戏等方式进行宣泄不良情绪;另一方面,教师设计一些专门的教学活动,布置情绪宣泄区域比如“消气吧”、“消气拳头”等活动和游戏来帮助幼儿宣泄不良情绪的方式,学习正确宣泄情绪的方法,从而增加情绪的稳定性,减少由于不良情绪而引起的攻击性事件。
6.培养幼儿移情能力,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
移情能力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个体感受、理解和体验他人的能力。一个具有较强移情能力的人,攻击他人的可能性较低。因此,培养幼儿的移情能力,能帮助幼儿体验他们的情感包括受伤害时的痛苦情绪,理解讨厌攻击性行为的情感,从而帮助幼儿减少攻击性行为。教师可以采取让幼儿通过角色扮演,让幼儿清楚了解到被攻击对象的消极情绪和痛苦,从而让攻击者逐渐降低和减弱攻击行为。因此,培养幼儿的移情能力,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对减少幼儿攻击行为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五、效果与体会
两个多月过去了,大家都发现小羽有了变化,每周的攻击性次数明显减少。然而,单纯依靠幼儿园教师还不足以帮助小羽矫正问题行为的,幼儿园的教育必须和家庭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实现家园共育,共同努力才有可能逐步地减少小羽的攻击性行为,帮助小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进幼儿同伴关系和社会交往能力和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投稿邮箱:zkyjssedu@126.com 分享是一种美德!
长按下方图片关注幼托学堂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刊发、转载的文章,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与本平台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