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发展评价是依据幼儿教育目标,运用教育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对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内容在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幼儿发展评价是幼儿园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幼儿发展评价研究对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以《纲要》《指南》为引领,树立正确的评价理念
1.明确评价的目的
幼儿发展评价的目的是通过评价,了解了幼儿发展的现状、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措施,为幼儿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2.关注幼儿发展的全面性
幼儿发展是一个整体,应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要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
3. 注重在日常生活中评价幼儿的发展
评价应自然地伴随着日常生活和整个教育过程进行。要综合地采用观察、谈话和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将幼儿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和发展变化作为重要的评价信息和改进工作的依据。
4.承认和关注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
每个幼儿在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个幼儿,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
5.注重评价的多主体性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工作评价实行以教师自评为主,园长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其他教师和家长等参与评价的制度”。
一是幼儿发展评价采取以教师自评为主。
评价幼儿的过程是观察了解幼儿的过程,也是教师审视反思自己教育行为的过程。通过对本班幼儿发展的自评,教师可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是否适宜,以便修正自己的教育行为。
二是吸纳家长参与评价。
家长在幼儿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要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充分吸纳家长参与评价,通过评价及时发现家长育儿问题,与家长沟通交流教育经验、方法,为家长提供科学育儿指导,实现家园的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是适当增加幼儿的自我评价。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发展,可适当增加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评价。
二、研究制定《幼儿素质发展评估手册》(以下简称《评估手册》),加强幼儿发展评价管理
1.制定《评估手册》的背景
为引领幼儿园开展幼儿发展评估工作,我市从90年代初就制定了幼儿发展评价手册,至今先后四次进行调整完善,最后一次调整是2015年。《评估手册》是幼儿园和家庭联系沟通的有效桥梁,是青岛市小学生入学报名的依据之一。我市将幼儿园研究、使用《评估手册》情况列为市教育局对市十佳幼儿园、示范幼儿园分类检查内容之一,《评估手册》已经成为全市幼儿园加强幼儿发展评价研究与管理的重要手段。
2.修订《评估手册》意义
2012年9月教育部颁布了《指南》,为了使《评估手册》的评估体系与《指南》精神相一致,更好地尊重幼儿学习方式和特点,全面客观地评价幼儿的发展,帮助教师和家长反思和调整教育行为,促进每名幼儿在不同水平的发展,2015年我市编制了《评估手册》。
一是《评估手册》是学习贯彻《指南》《纲要》的需要。
帮助教师认真学习《纲要》《指南》,理解实施《指南》的原则。即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
二是帮助教师提高专业能力的需要。
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专业能力中提出“关注幼儿日常表现,及时分析和赏识每个幼儿的点滴进步”、“有效运用观察、谈话、家园联系、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客观地、全面地了解和评价幼儿”。因此,看懂幼儿行为是教师专业能力、素养的重要体现。教师要观察幼儿行为,分析行为背后的发展,判断发展水平,并提出支持发展的策略。
三是加强家园间沟通与交流的需要。
通过《评估手册》中的“教师观察表”,使家长了解各年龄阶段所应达到目标,了解幼儿园教育的特点。通过填写“家长观察表”,使家长进入孩子成长的教育现场,转变教育观念,关注自己孩子的终身发展。
3.《评估手册》体现的特点
一是体现《指南》的目标性。
《评估手册》围绕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大领域的目标和幼儿年龄的典型性表现,制定了各领域的教师和家长的观察要点。
二是体现简便可操作性。
根据调研和发现的问题,我们将教师观察表改为每学期填写一次,教师可结合日常的观察进行,更为注重实效。将评价的等级分为:很好—三颗星;较好—两颗星;一般:一颗星下打√的形式,很简便。家长观察表也结合《指南》制定了等级制的观察要点。填写的内容多是结合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的观察而设立的,既达到宣传教育,走进课程的目的。也同时不给家长增添过多的负担,较为简便。
三是体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评估手册》既有对幼儿发展很好(三颗星)、较好(两颗星)、一般(一颗星)三个等级的定量评价,也有注重教师和家长对幼儿发展的描述性的定性评价,如:“老师的悄悄话”,“爸爸妈妈的知心话”等,使评价更为全面。
四是体现以幼儿为本的思想。
从版面设计上配以图画,亲切自然。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和幼儿年龄特点。如:“我上幼儿园啦”“我升中班啦”;“说说我的愿望”、“瞧!我画的……”、中班“棒棒的我”大班“能干的我”等。
五是评价参与者的多元化。
《评估手册》中既有教师的参与评价、也有家长的参与评价。同时也体现幼儿的参与,如:小班“我想对老师说的话”“说说有趣的事”等。
三、加强幼儿发展评价研究,提高教师观察指导幼儿的水平
1.开展全市的幼儿发展评价的经验交流和研讨活动
为了加强幼儿发展评价研究,交流推广区市、幼儿园在幼儿发展评价研究的经验,促进幼儿发展评价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性,我市分别围绕幼儿发展评价研究举行了四次专题研讨和培训活动,全市园长、业务园长以及教研员共500余人参加了活动。主要培训内容是围绕《树立评价新理念开展幼儿发展评价研究》、《幼儿一日活动中的观察评价》、《贯彻“指南”科学使用使用幼儿发展评价手册》等方面的内容展开。在两次专题交流中,全市共有13处幼儿园和3个区市分别围绕幼儿发展评价管理、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家长参与幼儿发展评价等方面进行了交流。
市南区教育研究指导中心重视优化幼儿发展评价研究,促进一日活动质量提高;胶州市锦州路幼儿园探索基于区域活动中幼儿行为的三步观评策略研究;平度市教育体育局以游戏为基点,推进全市幼儿发展评价研究;崂山区实验幼儿园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开展多元评价,促进幼儿和谐发展;
市北区第一机关幼儿园从小处入手,开展大班幼儿任务意识评价的研究;胶州市教育体育局依托全市开展的幼儿课程实施水平评估,加强幼儿发展评价研究;李沧区夏庄路幼儿园开展创造性游戏中的幼儿发展评价研究;
西海岸新区第一幼儿园探索幼儿成长档案评价策略,以透视幼儿学习与发展。这些经验体现了对《纲要》和《指南》的贯彻学习,体现了教师在观察解读幼儿基础上的幼儿发展评价研究。
2.研究教师在一日活动实施课程中的幼儿发展评价,制定教学管理文件
幼儿园课程的特点是在一日活动中实施的,一日活动是实施课程的主渠道。我市为了指导幼儿园加强管理与研究,提高教师观察指导幼儿的水平,分别制定《青岛市幼儿园班级幼儿一日活动质量评价指导意见》、《青岛市幼儿园课程实施水平评估标准》等教学管理文件,提出了有关对幼儿发展评价的要求。
《青岛市幼儿园班级幼儿一日活动质量评价指导意见》从幼儿园班级幼儿一日活动的基本特点、幼儿园班级幼儿一日活动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幼儿园一日活动评价的方法和建议具体做了规定。
一日活动质量评价与课程实施、幼儿发展的紧密结合。一日活动质量评价的目的是通过评价观察幼儿在一日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反思教师一日活动中教育策略适宜与否,及时发现课程目标和幼儿发展之间的距离,并及时调整课程促进幼儿高效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