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学前教育是世界上最好的学前教育体系之一。新加坡作为亚洲的学术重镇,不仅教学质量有保证,而且比起一些发达的欧美国家亦有诸多优势。
比如他们有低龄陪读政策,就读费用更低;幼儿园读完,免试入读小一;英汉双语环境更容易适让孩子适应和融入等等。
新加坡幼儿教育
新加坡幼儿教育理念
-
新加坡学前教育理念先进;
-
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
强调塑造孩子的社会意识;
-
师资严格考核教学质量高;
-
教学方式与欧美教育接轨;
-
孩子早在童年就会说英语。
新加坡的幼儿教育分为 托儿所和 幼儿园两部分,托儿所由社会及家庭部管理,幼儿园由教育部管理。
在新加坡,托儿所与幼儿园是不一样的,差别在哪儿呢?
一种是由教育部(MOE)注册、管理的幼儿园,为3~6岁的幼儿开设,可分成3个阶段:启蒙班(Nursery,3~4岁)、幼儿园一年级(K1,4~5岁)和幼儿园二年级(K2,5~6岁)。在幼儿园里,孩子每周上5天课,课时为2.5~4小时,一般都设有上午班、下午班。同小学一样,幼儿园每年分成4个学段,每个学段10周。有的幼儿园也有小小班。幼儿园的课程侧重于发展孩子的语言技能、社交技能、解决问题的技能,及数字概念、音乐欣赏和户外活动等方面的能力。受新加坡国情,多华侨、移民人口,所有的儿童都学习两种语言,英语和母语。
另一种是托儿所,接收1岁半甚至更小的孩子,是为解决上班父母日常不能照料孩子,父母上班前把孩子托给托儿所中心,由她们帮忙照顾,下班后再将孩子接回家。分为全日制和半日制两种。和幼儿园不同的是,托儿所由社会发展和体育部(MCDS)管辖,包括为职业妇女而设的托儿所、员工福利托儿所、社会服务性托儿所、私立托儿所等多种形式。
新加坡非常重视幼儿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核心教学理念是责任、尊重、坚持。这对发现和激励孩子的自身潜能、尊重孩子的自我成长模式、关注孩子身体和人格方面的健康成长,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幼儿园提倡老师要发现每个孩子的特点和潜质,加以引导和激发。同时,老师还要教给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加坡的学前教育理念认为,人为的把教学和保育由不同的老师来负责,不利于老师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
因此新加坡的幼儿园不设置专门的保育员,通常每个班都配备一名英文老师和一名中文老师,她们在教孩子上课的同时,还要负责孩子的日常生活能力的培养,真正体现出“保教结合”。
我们再看看新加坡幼儿园教育优势:
1、低龄陪读政策,适应更快
孩子在新加坡读幼儿园的同时,妈妈,外婆以及奶奶中的一位可以选择来新加坡陪读,孩子的成长绝对离不开父母的陪伴。
新入园小班幼儿前三天是由父母陪着上幼儿园,每次半天,吃完午饭就带回家。之后一个星期每天下午15:30吃完点心接回,适应后就可以渐渐把时间拉长。
新加坡幼儿园的上班时间设置基本因应上班的父母,正常工作日的周一至周五,每天早上7:00开放,下午19:00关闭;周六半天,即早上7:00开放,下午14:00关闭。家长可以在这个区间内进行送、接。管三餐,早餐、午餐和下午茶。
2、双语环境更容易适应和融入
新加坡幼儿园采用双语教学。第一语言是英语,按新加坡政府的规定,英语是必须掌握的行政用语,也是学校教学的媒介语。教学使用的第二语言是新加坡诸族裔的母语,包括中文、马来语和淡米尔语(也作泰米尔语)。
新加坡华侨众多,加之近年来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中文在新加坡也变得愈加炙手可热。
研究表明,6 岁以前是幼儿语言学习的关键期。新加坡幼儿园的多语言学习环境,极大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很多孩子在毕业前就能听说 3-4 种语言,这无疑为他们将来成长为国际化人才,奠定了坚实的语言基础。
3、幼儿教育目标基于孩子本身
新加坡的教育部幼儿园认为幼儿是好奇、积极以及有能力的学习者,因此,幼儿园的教学方式也是据此来决定的。
.幼儿是好奇的学习者。其好奇心促使他们通过思索及发问的方式积极探索周围的环境并从中不断地学习。
.幼儿是积极的学习者。他们通过实践、不断地探索与尝试,在真实的情景中巩固学习。
.幼儿是有能力的学习者。他们在学习中不断地思考与反思,从而加深对周围事物的了解。他们的思考和推理能力也会随着新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一点一滴地巩固原有的基础。
除幼儿园和托儿所外,新加坡还有学前学后托管中心、豆豆班(适合2岁的孩子)、特殊学校、语言中心、才艺班、激励课程班(适合懒散的孩子)、假期文化营等,为不同需求的家长和孩子提供服务。
新加坡非常重视人才,以往实施的精英政策,导致了教育的过早分流和就学时的择校倾向。由于许多学校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根据学生的成绩分班,所以家长在送孩子入园时非常关心写字、算术等方面,而幼儿园也比较注意迎合家长的意愿,给孩子留家庭作业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情。随着交流的加强,新加坡幼教正逐步与国际幼教接轨,从以往的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成绩转向关注儿童身心发展。
新加坡学前教育的基本理念是希望幼儿能拥有以下的特点:
能辨别是非对错;愿意与他人分享;能与他人沟通;具有好奇心及勇于探索的精神;掌握听、说的技能和技巧;能与他人和睦共处;拥有健康的生活及养成良好的习惯;爱家人、朋友、师长和幼儿园;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新加坡的幼教在强调发展个人潜力的同时,十分注重基本的社会行为准则、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教育。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幼儿园每日课程活动包括语言、数概念、自然科学概念、社会性交往、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音乐律动以及户外活动等。由于教育部规定幼儿园必须以英语和第二语言为媒介语,所以,双语教学成了新加坡幼儿园“天然”的特点。
在幼儿教师的培养上,新加坡也和其他许多国家不同。新加坡没有专门培养幼儿教师的师范学校,教师培养工作通过培训完成。被幼儿园招聘的人员工作一段时间后,幼儿园依据自身情况选派人员出去参加培训。培训大致分成初级、中级、大专、学位教育(本科)几个等级。在培训中,琴棋书画等方面的内容较少涉及。因此,幼儿的音乐、美术教育,大多靠社会上开办的各类学习班来完成。
为鼓励幼儿园为教师提供参加培训的机会,政府大量补贴培训经费,提高了幼儿园送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也增加了教师参加培训的可能性。
在家园联系方面,除了家长的积极参与之外,社会的不同机构,比如政府、私人诊所、警察局、超级市场、巴刹(相当于中国的农贸市场)、咖啡店、小商店、图书馆和地铁站等也积极地参与到幼教机构组织的活动中。
培养“国家未来的主人翁”,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新加坡人,这已经成为每个幼教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