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教师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
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
一、材料投放的目标
《指南》中指出“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教师在创设环境上要跟着孩子的兴趣、想法走,从而帮助他们梳理学习过程经验。”
幼儿的阅读观察经验主要有三个阶段,教师从目标、材料投放相应的内容。
1、 学习观察图画书中的关键画面形象,能够从中发现人物、动作、背景。教师出示大书、挂画等材料。便于幼儿观察图画书中的关键画面形象。
2、 学习观察图画书关键情景画面变化,将之串联起来理解故事情节。教师投放情节图片,请幼儿拼摆,回忆故事。
3、 学习观察关键细节表情,能敏锐地观察图画中的细节。粘贴符号、表情。教师帮助幼儿细致观察关键细节。
二、材料的多样性
(一)故事板、手偶、棍偶
结合幼儿园制定的幼儿发展目标,为了幼儿提供优质的班级阅读环境,使幼儿逐步获得自主阅读兴趣、习惯和能力,扩大幼儿的图画书阅读量。在故事教学中接触多种操作材料,初步获得多元表达的基础。
(二)可操作故事墙
通过投放材料故事板、手偶、棍偶发现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发展了人际交往能力。《纲要》指出,应“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在设计材料的同时,教师一定要关注幼儿语言学习的特点,然后对材料加以调整。幼儿在游戏中可以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帮助幼儿自主适宜的学习。
在调整前的语言区中材料多是各类图书、手偶。但幼儿往往不是安安静静地看书,而是喜欢自言自语或和身边伙伴玩弄图书。这些情况让我意识到语言区材料需要及时更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