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幼小衔接一词已经逐渐进入家长的视野,并且为大多数家长所关注,各大机构也纷纷掉头,从初升高、小升初掉头做起了幼升小……
造成幼升小逐渐升温的主要原因有几个方面:
第一:好一点的学校起点都很高,老师一年级上课拉得很快,甚至部分学校真的几乎不学课本上的东西
第二: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孩子教育,都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各方面的学习都越来越提前,别人孩子都在学,自己孩子不学会非常焦虑
第三:所谓的应试教育不过是一种理念,离我们还是非常遥远,所以学习文化知识仍然是重中之重,但是幼儿园普遍无法或者不会提供非常体系的幼升小阶段适合的体系课程
但是我们应该让孩子在上小学前做幼小衔接赢在起跑线还是抓住最后的幼儿园时光让孩子有个完整的快乐童年就成了很多家长非常纠结的一个问题
事实上幼小衔接的概念核心——并非衔接文化知识,而是在幼儿园到小学这两个完全不同的阶段做好充分的准备,让孩子上小学的过渡期和适应期足够短。
我们分析适应小学生活最需要的有哪些东西呢?
1.一定的文化知识积累(事实上要求并没有特别特别高,部分特别的学校除外)
2.良好的作息习惯(比如早起床,晨读,较短的不上床的午休等都是幼儿园没有的)
3.学习习惯(上课有足够好的专注力,坐姿端正,拿笔姿势正确,及时完成作业,预习复习等等和幼儿园不同的习惯)
4.生活自理能力(最基本的吃喝拉撒都需要自理,整理自己的物品包括文具和生活用品等)
5.社交能力(小学是一个大集体,是对孩子来说完全不同的小社会,更多是以集体为中心,懂得分享、交流、表现、组织、情绪控制、换位思考等都会有巨大的优势)
6.规则意识(孩子从小就会被强调规则意识,但是小学是孩子接触过的真正意义上第一个最严肃的讲究规则的地方,能够有良好的规则意识更容易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幼小衔接其实是一个综合素质的衔接,是从综合素质整体帮助孩子提高,而非花时间去冲刺某些学科知识,小编希望家长更加注重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
当然适量的文化衔接是可以为孩子带来自信的,如何找到合适的方式引导孩子的学习尤为重要。
其实孩子是否拥有快乐童年不是由他玩得是否足够多决定的,往往孩子在五六岁的年龄段,以合适的方式和节奏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是可以带来巨大的快乐的,并且对他们的未来会有很大的好处,我们熟知的朗朗,周杰伦,易烊千玺等无不是从小就打好了良好的基础。
至于担心超前学习的家长,你们需要反思的是孩子的学习过程是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孩子是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是否抗拒学习了,如果是,赶紧停下各种补课吧!
投稿邮箱:zkyjssedu@126.com 分享是一种美德!
长按下方图片关注幼托学堂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刊发、转载的文章,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与本平台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